第十章 手腳變腳手(1 / 3)

第十章 手腳變腳手

1

我曾經為性格內向、孤僻的兒童寫過一首歌:其實我……

……

我能踢好臨門一腳

渴望老師為我加油

給我開山斧就有路

誰說我不能撬起地球

我的老師作曲家張建華特地作了曲,這首歌唱出孩子心聲,更多是孤獨的留守兒童的心聲。

開放改革不斷深入,農村、城市麵貌在陣痛和興奮中變化發展,連漢語言係統裏的詞彙都不夠用,不斷分娩出新的詞彙。隨著農村父母離鄉進城打工、經商人數的增多,農村兒童留守農村而無人照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據報道留守兒童數超過共產黨員數的半數,留守兒童、空巢家庭等詞彙頻頻出現在媒體、領導高層和老百姓語言中,這些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家庭、社會和整個國家必須麵對的而又使人焦頭爛額的大事。

身邊的、周邊的、全國的留守兒童不良事件屢見不鮮。

看到過這樣一篇報道:一個13歲女孩在網吧產下一嬰兒。一個孩子生下一個孩子,這是怎樣荒謬的事實!留守兒童缺乏監護,麵臨更多的安全隱患和外界滋擾。留守兒童大多膽小孤僻,社會上的“混混”常把他們作為獵物,有的伺機敲詐錢物,(包括吸毒者),有的教唆甚至逼迫他們尋釁滋事,還有的社會青年對留守女童實施性騷擾(當然也有教育者本身的監管自盜),性侵犯的事件發生在留守女童身上的並不是少數。各種媒體特別是網絡報出來的留守兒童惡性事件比比皆是,殺人放火、被殺被毀的不勝枚舉,有的留守兒童成長為人民公害社會毒瘤,而且隨處可見。

空巢家庭裏的留守兒童,像一枚枚定時炸彈,隨時會引爆災難。陶枝秀告訴,我他們學校有一名14歲學生,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帶著他擇校上學,晚間母親出門打麻將去了,小孩反鎖在家裏,夜裏失火,小孩爬到了門口,但開不了門,活活燒死了。聽得我心痛如刀絞。

另一所學校傳來了噩耗:放國慶假全校師生都回家了,一名學生在學生宿舍床上睡覺不知道,被鎖在宿舍無人問,鐵門鐵窗走不出去,父親都在外地打工。等七天長假來一看,這學生已經不幸離開人世,不知是病死還是餓死的。家長的眼淚、學校的扼腕、社會的歎息都是無濟於事的。

一件件慘不忍睹的事件堵在心中,還未來得及消散,曹北鬥要我親自配合調查一起案件。是一所學校的一名16歲的高中生,他的父母與親戚都忙於開廠,家長沒有時間問到他們,這位高中生夜晚看黃色錄像,強奸了他9歲姨妹,並用剪刀殘忍地剪斷姨妹的喉管,在胸部捅了數個窟窿,殺害後揣進廁所裏……

一個個的問題,都是當下和今後如何保鮮優質生命、快樂生存的重大課題。我們所有智者都知道,既不能承受生命過分之輕,也不能承受生命過分之重,我覺得我應該實實在在地做點什麼,就立了一個課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進行研究。要想真研究,發現問題,采取對策,有必要再到基層去。正好曹北鬥對我成見不小,不希望在他的眼睛頭上,省得他心裏不舒服,老想把小鞋子給我穿。我決意離開機關一段時間,到學校去,在一線教教書,搞搞調查。

“曹局長,跟你說個事。”我走進他的辦公室。

“什麼事請講,隻要是合理的咱們之間好說。”他的措辭滴水不漏。

我把要到基層調研的事一講,他思考一下說:“現在留守兒童確實是個‘人體炸彈’,教育問題很棘手,下去調研摸到第一手資料為我們和上級決策服務是好事,不過要通過辦公會研究一下,你是知道的。”

“當然。”

我當然知道,但哪一件事不是先定了再上辦公會,再說哪件事不是一把手說了算?都是做好了的帽子往頭上套?關子就不必跟我賣了,我走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你心裏不樂開花才怪呢,不“紙船明燭照天燒”就謝天謝地了。不過我沒說出來,到鄉下去是我主動要求的,是我自己給自己麵子,自己給自己尊嚴,也是我的需要。

“我也想了解留守兒童問題、原因、類型,給我搞點深度調查,提點好建議。”曹北鬥給我列提綱下任務,才肯馬放南山。

2

我如願以償。曹北鬥也心想事成。他說,組織同意先下去做“欽差大臣”一年,問我準備去哪裏好?我說在水南鄉。西臨家鄉,南靠揚州區縣,交通便利,這幾鄉鎮分別是五金之鄉、燈具之鄉、電纜之鄉,個體老板也多,貧富落差較大,外出打工很多,外來人口也多,空巢家庭多、留守兒童多、入學複雜情況多,比較撒得開網,了解到更多的具體而又潛在的多種情況。

“想靠老家?好馬不吃回頭草哦。”曹北鬥笑笑說。

“還在古水嘛,在你的火力範圍之內。不是去吃草,是去吃人的。”我脫口便說,曹北鬥微微一愣,肯定覺得我有痞氣。其實他不懂,我意思是想把更多人士的優秀化為我的血液。

“那裏的教育領導齊全,也不好把你掛職,就以調研員的身份吧,在省裏大幹部才有這個名稱。”不知道他有沒有為剛才我的話耿耿於懷,他說話的語氣比較溫和,我覺得還要領他這個情。“這是你自己要去的喲,不是我趕你走的哦。”他補上一句,扣煞得很緊。

“我知道,我不要什麼帽子,穿衣服就行。”我無所謂地又開了句玩笑,算是領旨了。

這時候我有一種解脫感,自由奔放的野性又回到我的真身,腳步仿佛青春十歲,我隨口唱出——獻給我的歌“青春的天地”:

在平常的旅途上,

小河自由地走向天涯,

您對小河點點頭,

大海就是美麗的家。

精彩的故事逐浪起伏,

如詩的腳步跋涉瀟灑。

……

多情應笑我——自戀。陶枝秀說這叫自愛的積極的潛質,善良的人都會有這種心態。我笑她像個算命先生,掐得有點像。

3

下鄉第一件事是上課。第一堂語文課放的“假演”片子——親親語文書。我選擇“親親語文書”開始第一節課,潤物細無聲的開書儀式,是閱讀場的發功原點,她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閱讀氛圍的營造,閱讀甜美的釀造,閱讀理想的打造,為有效閱讀,發展閱讀,生命閱讀,進入真語文的良性狀態,播下希望的種子。

我寫下了《親親語文書》,發表並被幾家報刊轉載……

重新回到課堂,我像一條魚回到江河。在陶枝秀幫助下,我上公開課,並且勇於參賽,優質課比賽先後獲得江蘇省、全國一等獎。

避免炫富之嫌,我的榮譽就不多說了。

我要體驗學生和我共同的快樂,重演我的拿手好戲、主打節目:野炊……

野炊搞得很成功,學生無比高興,我沉浸在久違了的幸福之中。

接到曹北鬥電話,詢問帶學生野炊之事。可能是我的動靜搞大了,或有一雙眼睛在盯著我。接著他說了許多理性的話,說現在情況變了,危險係數加大了,帶學生出去要經過教育局批準,你作為教育局派出幹部,要以身作則,帶頭依法治校依法執教,不是過去打遊擊時的隨便扔手榴彈了……

吃了一頓軟兜。他口大,我口小,我隻得背後啊Q一回,就眼睛一閉,不跟他作氣了。

4

我備課時翻閱舊資料,發現我以前的一首詩:

出生西楊莊,

臨河築草堂,

取魚模蝦手

也寫急就章,

平常少心事,

不夠五弦長,

閑讀紅樓夢,

棋敲落斜陽。

讀完舊搞,我想起一個故事:兩人淘金回頭背金子遇到河,橋壞了,又沒有渡船,就下水泅渡,遊到河中間都沒勁時,一個說,金子太重,扔掉吧。另一個說,舍不得,我們千裏迢迢,受苦受累不就是為了這金子吧。結果,沒有扔掉金子的人和金子沉到河底,而及時扔掉金子遊到河對岸的人活了。

看來摸著石頭過河可以,摸著金子過河不行。突然我覺得我要放下。我還要感謝所有的人。給我生命的父母,我的血地家鄉包括威脅我生命的置以死地那些人。感謝給我機會的學校,刺激我成長的機關,以及感謝曹北鬥。

我記得小時候不得吃,在一竹竿子頂頭安上磨尖了的鋼絲,下田搗了一隻田雞(青蛙),回來一看,還沒有死,被我搗了個通心過竟然沒有死!我餓了,想煮煮吃,就像脫衣服一樣剝下它的皮,它的皮比老鼠皮好剝得多。沒有想到剝了皮之後它還活著,眼睛還在動,看著我一眨一眨的,沒有一絲仇視,無怨無恨的樣子。我很後悔,要是不搗它、不剝它的皮該多好啊!隨即把它的皮又套在它的身上,撕破的地方找來縫衣針給它縫上,它還是用它那純淨的眼睛看著我。我用手捧著把它又到送水田草窠裏去了……想起這些,我不記恨誰了,還要感恩。當然還要特別感恩陶枝秀。

我靜下心來做好兩件事:

一件事是寫了一部專著教育敘事《愛然後知教》,為基層老師教學中創造智慧,分享智慧,支撐智慧,送去一點小小的溫暖,並試圖讓他們改善生活的實踐觀,成長創造的幸福觀,相互滋養的生態觀……

細想起來可能還是我愚,能有幾人能看到我的書?隻能隨緣了。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是寫出了一份《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為農村留守兒童準確把脈,找到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