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輾轉遊曆(1 / 1)

孔子一行人在楚軍的護送下,終於離開了被圍困數日的小樹林,進入了楚國的境內。孔子聽說有一個叫葉公的大夫就住在附近,是楚國的賢者,於是就去拜訪了葉公,葉公很欣賞孔子的才能,就把他引見給了楚王。

楚昭王這時已經在病中,他欣賞孔子的才識,本來打算分封千戶給孔子的。但是楚國的貴族們對孔子這樣一個外來人十分反感,害怕他會來爭奪權力,於是反對楚昭王給孔子封地。楚昭王終於沒有能任用孔子,卻在當年的秋天就離開了人世。

孔子覺得再留在楚國已經沒有意思了,於是有了離開的打算。這時除了家鄉魯國之外,孔子最熟悉的地方就是待了三年的衛國了。這個時候衛國由衛出公執政了一段時間,政局已經暫時穗定,於是孔子就帶著弟子們來到了衛國。

孔子得到衛出公的尊敬和禮遇。這個時候的孔子已經63歲了,身心已經略有疲憊的,這些年來他一直努力收集春秋各國的資料,將一門心思都放在了《春秋》這本書的編寫之中。

衛國這時掌權的宰相叫做孔文子,因手下一直缺乏一名勇猛的將士而苦惱,他聽說孔子的弟子子路是個武功高強的人,於是主動前來邀請子路出仕,擔任自己的護衛。子路一直都很想有機會能施展自己的抱負,於是在請示了孔子之後,就高興地跟隨了孔文子回家,做了他的家臣。

不久後,從魯國傳回了消息,孔子的妻子亓官氏逝世了。當子路把消息告訴孔子的時候,孔子什麼也沒說,隻是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中。但弟子們分明看到了老師顫抖著的身影,一滴渾濁的眼淚槍然滑落。

公元前484年,魯哀公執政後的第11個年頭。魯國告急,宰相季康子派人給孔子帶來了消息,請求孔子派遣弟子子貢回魯,幫助魯國解決危機。

原來,吳國的勢力逐漸膨脹,周邊的小國都已經紛紛臣服,相對較弱的隻剩下魯國了。於是吳國開始尋找侵略魯國的機會,在兩國會談的時候故意侮辱魯使,並要求魯國拿出100隻牛、100隻羊、100隻豬作為禮物。禮事小,麵事大,季康子見吳國欺人太甚,於是就拒絕了吳國的要求,導致吳國現在兵臨魯都曲阜城,將魯國團團包圍。

就在季康子萬分焦急的時候,跟隨在他身邊的冉求一邊領兵頑強抵抗著吳軍的攻勢,一邊向季康子建議道:“我師門的子貢師兄,天生聰慧巧言,能遊說於諸侯各國,以口休兵,這一次的災難,非是他不能化解啊。”

於是季康子聽從了冉求的意見,派人百裏加急趕到了衛國,將情況告訴了孔子。

魯國畢竟是孔子的家鄉,當他聽到魯城被圍後,馬上召來了子貢。

子貢馬上隨著使者騎上了快馬飛奔而去。一到魯國,了解情況之後,子貢馬上製定了退兵的計劃。他首先前往吳國軍營,向吳國述說“興兵討伐諸國,不以仁德服眾,終會令諸國聯合討伐”的道理,勸吳國退兵。然後再和冉求一起,在軍中挑選出了300個強壯的士兵加強訓練,以子貢的商隊作為掩護,深入到吳軍的後方,給了吳王一個迎頭痛擊,終於將吳國打敗,簽訂合約。子貢也不侮辱使命,回到了衛國,依然留守在孔子身邊。臨走前他對再求說:“老師多年在外,其實已經想家了,如果有機會的話,就想辦法把老師請回國內。”

沒想到魯國國運維艱,第二年,新上任的齊國國君齊簡公是個急於建功的人,他看到魯國經曆了與吳國的戰爭後,國力疲弱,竟然趁機興兵討伐。

冉求再次奉命領軍出戰,結果大敗齊軍,獲得了勝利。季康子從此對他更是依賴,讚歎地問道:“求啊,還好有你替我分憂呢,你的才能都是天生的嗎?”

冉求想起了子貢的交代,於是趁機回答道:“我的才能該不及我的老師孔丘的十分之一呢。”

季康子於是試探著問道:“我也聽父親說起孔夫子是個了不起的人,不然怎麼會教出像你和子貢這樣的人才呢……不知道,他願不願意回來呢?”冉求心裏暗暗高興,臉上依然平靜道:“宰相能有這份心,當然好了!就讓我去請老師回來吧!”

就這樣,冉求親自領兵去到了衛國,將孔子請回了家鄉魯國。子路因為在衛國擔任了官職,所以沒有跟回來。

至此,孔子於終於結束了他14年的列國生涯,回到生他育他的地方,回到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