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苗嶺女傑(2 / 3)

車臣默爾根哈屯——這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清朝乾隆皇帝給當時我國一個少數民族婦女的榮譽封號,意思是“聰明賢淑的王妃”(突厥語和蒙語的混合語)。得到這個封號的,是新疆準噶爾部貴族達什達瓦的妻子,她是一個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巾幗英雄,為加強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可惜的是,她的真實姓名沒有流傳下來。

清代前期,準噶爾部貴族噶爾丹、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策零等相繼稱汗(汗,可汗的簡稱,古代我國北部一些少數民族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征服了厄魯特和維吾爾族各部,獨霸一方,割據著我國新疆地區,嚴重地威脅著祖國的統一。毗鄰的沙俄帝國,一直想侵占吞並我國北方地區。他們一麵在我國西北邊疆強行建造據點和軍事要塞,蠶食我國準噶爾部的地域,而且陰謀策動準噶爾部一小撮有賣國求榮之心的上層分子,妄圖製造叛亂,把新疆的大片土地從我國版圖上分裂出去,使新疆人民淪為亡國奴。清朝的中央政府覺察到這種危險動向,為了維護國家和民族的統一,康熙、雍正年間曾多次對準噶爾部用兵,力圖平息叛亂、製止分裂,但收效不大。

1745年(清乾隆十年),噶爾丹策零去世,他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為爭奪汗位互相殘殺。達什達瓦是部落首領,對噶爾丹策零的兒子達爾紮稱汗不滿,想支持達爾紮的弟弟策妄達什稱汗,但未成功。達爾紮自己稱汗後,一方麵對達什達瓦不支持自己懷有仇恨,一方麵又怕達什達瓦再支持別人、威脅自己的統治,因為達什達瓦威望高,對準噶爾上層很有影響。於是,達爾紮施展陰謀手段殺害了達什達瓦。為了徹底消滅達什達瓦的勢力,達爾紮還采取分散達什達瓦剩餘勢力的辦法,迫使不願分裂的達什達瓦的部將薩賴爾率領一千餘戶投奔了清朝中央政府,餘下的人馬由達什達瓦的妻子車臣默爾根哈屯率領。為了斬草除根,他還要消滅車臣默爾根哈屯的力量。但達爾紮還沒有來得及下手,自己就被達瓦齊奪了汗位。達瓦齊也是野心勃勃,逼迫車臣默爾根哈屯服從他,並殺了達什達瓦的兒子。在這關鍵時刻,車臣默爾根哈屯從民族大義和祖國統一出發,毅然反對達瓦齊等人的分裂活動,決定投奔清朝中央政府。

乾隆二十年(1755)二月,清朝中央政府分兩路出兵伊犁,要消滅達瓦齊的叛亂勢力。北路軍以班第為定北將軍、阿睦爾撒納為副將;西路軍以永常為定西將軍、原達什達瓦部將薩賴爾為副將。五月,清軍平定了伊犁,車臣默爾根哈屯立即率眾歸附了清軍。但是,北路軍副將阿睦爾撒納心圖不軌,想借助清軍力量擊敗達瓦齊後,自立為汗,重新割據新疆。車臣默爾根哈屯是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為了拉攏她的勢力,進而吞並她的勢力,阿睦爾撒納向車臣默爾根哈屯提出娶她的女兒為妻,她感到此事蹊蹺,十分警惕,立即報告了清軍統帥班第,班第馬上密報清朝乾隆皇帝。清中央政府命令班第密加防範,使阿睦爾撒納的分裂陰謀沒有得逞。阿睦爾撒納見此計失敗,又想讓他的外甥沙津巴圖以“管領達什達瓦戶口”為理由,來控製吞並車臣默爾根哈屯的勢力。清朝中央政府立即采取新的對策,任命了達什達瓦部的大臣、總管等官員,作為遊牧部落集中管理,並給車臣默爾根哈屯一部分牛馬,作為贍養生活之用,不讓阿睦爾撒納插手達什達瓦部的事務。這樣一來,達什達瓦部的實際權力仍在車臣默爾根哈屯手中。這年秋天,清軍平定達瓦齊叛亂後大批內撤,隻留班第、鄂容安帶著五百兵士留守伊犁。阿睦爾撒納見班第兵力單薄,乘機包圍殲滅了留守伊犁的清軍,重舉叛旗。車臣默爾根哈屯不改初衷,拒不歸順阿睦爾撒納;為避其鋒芒,帶領部落向別處遊牧。

當時的伊犁喇嘛是很有權勢的,但受到阿睦爾撒納的操縱,不斷阻撓達什達瓦部內遷。車臣默爾根哈屯衝破傳統宗教觀念的束縛,沒有聽從伊犁喇嘛的“勸說”,率領本部人馬與阿睦爾撒納的叛軍苦戰,並派人突圍,向駐紮在巴裏坤的清軍報告阿睦爾撒納的叛亂活動,請求清軍支援。在巴裏坤清軍的援助下,達什達瓦部衝破重圍,到達巴裏坤。消息傳到乾隆皇帝那裏,他十分高興,立即頒發諭令,封達什達瓦的妻子為“車臣默爾根哈屯”讚揚她“深明大義,率領屬下,棄賊來歸,深屬可嘉”,並派人送來緞、銀、茶等賞品。

車臣默爾根哈屯感激中央政府對她的嘉獎與賞賜,更加堅定了歸附中央政府的決心,並配合清軍,積極投入了平息阿睦爾撒納叛亂的戰鬥。在決戰時刻,車臣默爾根哈屯還請求親自帶兵到前線作戰,雖未實現,卻表現了這位女中豪傑忠心報國的高貴品質。她還專門派人到北京朝覲,主動加強與中央政府的聯係。1756年春,車臣默爾根哈屯因病去世,清朝中央政府聞訊後特派欽差前往祭奠,乾隆皇帝還專門為此事頒發了諭旨。

車臣默爾根哈屯逝世後,她那種熱愛祖國、維護統一、反對分裂、勇鬥叛亂的優良思想品質,被達什達瓦部人民繼承下來了。他們始終未向叛亂勢力屈服,保持了民族氣節。後來,達什達瓦部的生活發生困難,向清朝中央政府提出內遷要求,乾隆皇帝批準他們遷到勢河(今河北承德)居住生活。清政府還為他們建造了一千三百多間可供居住的房屋。為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還下令依照達什達瓦部故鄉伊犁的固爾紮廟,在承德建造了安遠廟,作為他們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

安遠廟位於承德著名的避暑山莊東麵,是一座方整密合、黑瓦黃邊的藏式喇嘛廟,乾隆皇帝題寫了“安遠廟”三字,並撰寫了碑文。今天,安遠廟成了中外遊人的旅遊勝地,吸引了無數來客。當我們來到這座二百多年前建造的雄偉廟宇時,自然會緬懷車臣默爾根哈屯這位古代傑出女性的崇高愛國精神。

異邦獻身

左寶貴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回族愛國將領,在1894年的朝鮮平壤保衛戰中,英勇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左寶貴於1837年出生於山東費且,是清代陸軍名將。光緒年間,他率兵駐守在沈陽。由於治軍嚴謹、用人公正、賞罰嚴明,與士兵同甘苦,受到部下愛戴,沈陽人民也都尊敬他。

1894年夏天,日本軍國主義者派兵侵入朝鮮,企圖用朝鮮作為跳板,占領後向中國進攻。左寶貴清醒地認識到,唇亡則齒寒,不擊退日寇對朝鮮的侵略,必然危及我國的安全。當時駐在朝鮮的清朝軍隊隻有葉誌超、聶士成率領的三千多人。日寇侵入朝鮮後,一麵脅迫朝鮮國王與中國絕交,一麵在朝鮮半島海麵突襲中國海軍和運兵船,進攻駐在朝鮮的清軍。清軍主帥葉誌超貪生怕死,望風而逃,8月退到平壤。這時清朝政府被迫對日宣戰,各路援軍也趕到平壤助戰。左寶貴接到援朝命令後,立即率領精銳的步兵騎兵三千多人出征,以最快速度趕赴平壤。一到平壤就展開部署,一麵派人化裝深入腹地打探敵情,掌握敵人動向;一麵派出騎兵冒大雨馳援牙山,接應在那裏被敵人打擊的中國軍隊。

當時,清軍各路援兵都聚集到平壤,加上葉誌超的殘兵,總數有一萬六七千人,兵力和裝備都是比較雄厚的,完全可以擔當起抵禦日寇侵略的重任。作為朝鮮北部重鎮的平壤,背靠高山、麵臨大同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隻要中國軍隊同心協力、周密安排,完全可以在此重創日寇侵略者,使他們的攻城計劃破產。但是,當時執掌外交、軍事的李鴻章卻采取被動挨打的戰略方針,竟要部隊“可守則守,不可則退”;而平壤守軍雖然人數不少,但來自不同部隊,各自為政、群龍無首;葉誌超更是貪生怕死,時時想逃跑。在這種複雜嚴峻的形勢下,左寶貴一再勸說葉誌超堅定信心、共禦外敵,批評了葉誌超的逃跑思想。葉誌超表麵答應,實則心懷鬼胎,仍在做退卻的打算。

清軍在平壤城裏分區設防,左寶貴、豐升阿、江自康守北城。北城玄武門一帶地勢險要,是通往中國的後路孔道。左寶貴深知這裏位置的重要性,在城外就建了兩道防線,共築五座堡壘。其中牡丹台峰頂堡壘緊挨城門,是全城製高點,這座堡壘是最重要、最堅固的。隻要堅持正確戰略,頑強抵抗,敵人是很難攻上來的。

9月上旬,日寇分四路、以1.6萬兵力向平壤發起進攻。左寶貴立即派兵出北城八十餘裏,向大同江上遊搜索,與準備渡江包抄平壤的日軍遭遇,展開激戰。這時如果再派兵增援,完全可以消滅敵人於城外,大大減輕城裏的防守壓力。但作為主帥的葉誌超不僅不派援兵,反而將左寶貴的部隊調回平壤,使敵軍得以渡江;其他各路日軍也從幾個方麵逼向平壤,把平壤團團圍住,並切斷了清軍退向中朝邊境義州的通路,使駐守平壤的清軍完全處在挨打的嚴重不利局麵中。

麵對敵人的優勢兵力和瘋狂挑戰,左寶貴意識到一場惡戰已無法避免。他親自指揮炮兵,瞄準日軍攻城部隊狠狠打擊。在敵人西路重兵進攻下,左寶貴築於城外的四座堡壘相繼失陷,接著合圍向牡丹台堡壘發起猛攻。經過三番浴血較量,左寶貴的部隊勢孤力單,終於被敵人攻陷了堡壘。他在城垣上見大勢已去,毫無退走之意,而是決心與敵人血戰到底、以身殉國。他鎮定自若,穿戴好整齊的衣冠,在城頭上帶領殘部誓師,用無比慷慨雄壯的語言激勵將士們:“為國家建功立業,現在正是時候啊!”宣誓完畢,他親自指揮一門重炮向敵軍猛烈射擊。炮手不幸犧牲了,左寶貴也受了傷,他全然不顧,親自向敵人開炮。左寶貴的表弟楊建春在一旁,見左寶貴處境極為危險,想把他拖下炮台暫避一時,左寶貴拒不接受,一掌把楊建春推開,繼續操炮殺敵。後來,大炮被敵軍炸毀,左寶貴腿上又中一彈,但他很敏捷地用一塊布包紮好傷口,站起來鼓勵士兵繼續戰鬥到底。不一會兒,左寶貴頸部連受槍擊,終於倒在血泊之中,為祖國和朝鮮人民流盡了最後一滴血。而那個貪生怕死的葉誌超,卻在城頭掛起白旗,自己連滾帶爬地帶著敗兵逃之夭夭,做了可恥的叛徒,遺臭萬年。

左寶貴作為清朝中國軍隊的一個回族將領,大義凜然、臨危不懼,為了援助朝鮮人民抗擊日寇的鬥爭,為了保衛祖國的大好河山不受日本侵略者蹂躪,在異國他鄉無私地英勇捐軀,表現了崇高的愛國思想、民族氣節和國際主義精神,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將永遠地紀念他、學習他。

胖瘦搬家

阿凡提長得非常瘦。一天,大腹便便的國王取笑他說:“阿凡提,你為何如此瘦弱?莫不是你老婆不給你飯吃?”

“不,尊敬的陛下,我想要吃的東西全跑到您肚子裏去了。”阿凡提回答道。

國王價值

一天,國王問阿凡提:“阿凡提,請你公正地作一個估價,我的身價到底值多少?”阿凡提不假思索就說道:“陛下,您的身價最多值五十個金幣。”

“什麼?你這個無知的家夥,我佩帶著的這個腰帶就值五十個金幣。”國王發怒道。

“是的,陛下,正因為您佩帶了價值五十金幣的腰帶我才估了這個價,不然您……”阿凡提回答。

驢吃瓜皮

一位巴依想讓阿凡提出醜,把阿凡提和幾位朋友請到家裏,用哈密瓜招待了大家。

那位巴依和他的朋友,把吃剩下的瓜皮悄悄推到阿凡提跟前,說道:“阿凡提,莫不是所有的瓜全讓你一個人吃了?看你前麵的那麼一大堆瓜皮。”

“我記得,瓜皮應該是毛驢吃的,各位怎麼連瓜皮都吃掉了呢?”阿凡提回答說。

遇見朋友

一天,阿凡提騎著驢進城途中,迎麵走來了騎著馬的法官。沒等阿凡提向他施禮問安,他的驢便叫喚開了。法官生氣地問:“阿凡提,你的驢也和你一樣不知羞恥,隨處亂叫。”

“我的驢本來是很有禮貌的。但是,也難怪它在見到了自己的朋友的時候,把羞恥就忘記了。”阿凡提回答。

國王之智

國王來到阿凡提的磨坊,看見拉磨的驢脖子上掛了兩個大鈴鐺,便問阿凡提:“阿凡提,你為什麼要在驢脖子上掛兩個大鈴鐺,難道它不累嗎?”

阿凡提:“陛下,有時我睡著了,這畜生也偷懶停下,它一停下鈴鐺就不響了,我就可以醒來狠狠地抽它一鞭。”

國王又問:“如果這畜生原地不動,把腦袋搖來搖去的話,難道你也會一直放心地睡下去嗎?”

“哎呀,我的國王陛下,這畜生如果有您這智慧的話,它不是也可以當國王了嗎!”阿凡提說。

天堂已滿

一天,國王問阿凡提:“阿凡提,我去世後是升天堂還是進地獄?請你給我作一個公正的評價。”

“尊敬的陛下,您會進地獄!”阿凡提不假思索地回答說。

國王一聽,氣得胡子直發顫。阿凡提一見,急忙改口說:“尊敬的陛下,請您息怒,您理所當然地應該升天堂,可我擔心那些無辜地死於劊子手屠刀下的人,把天堂占滿了,容不下您。所以說您可能進地獄。”

以靜待嘩

漢宣帝時,西羌族與匈奴聯合,侵入漢地。公元前61年春,漢宣帝任命趙充國為將,率騎兵萬餘攻擊羌人。為了防止羌人阻擊大軍過河,趙充國命三名軍校乘夜先悄悄渡河,在對岸紮營,再指揮大軍依次渡河進駐。

正在這時,突然來了數百騎羌兵圍繞著漢軍大軍來回奔馳,口中還“嗷嗷”亂叫。諸將見羌兵少,紛紛請命出戰,要將這些羌兵攆跑,免得其擾亂漢軍渡河。但趙充國認為,漢軍長途跋涉,不可追逐此敵,消滅敵人應以全殲為上,不要貪小失大。同時,他認為這些羌兵騎術高超,如果追趕,必中其誘兵之計。因此,趙充國對這些羌兵的挑逗引誘置之不理,仍然鎮定地指揮自己的部隊加緊渡河。事後探馬來報,離漢軍30裏有一座綿延起伏的山脈,那裏埋伏著萬餘羌兵,來挑戰的少數羌兵正是想通過挑逗,誘使漢軍追擊入伏。結果,由於趙充國沉著機智,以靜待嘩,使敵人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