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的大地植根和改革的時代同步(3 / 3)

從《黃土地·黑土地》這篇報告文學發表之後開始,我和報告文學界許多較為年長的朋友一樣,就在注視著馬役軍這顆文學新星。《黃土地·黑土地》強烈地震撼了我的心靈。作者對於我們偉大祖國這方熱土的深深的愛,首先燃燒了他自己,然後又燃燒‘了他的讀者。它把我們的心用情感的烈焰焊接在一起,讓讀者和作者一道兒焦灼,一道兒激憤,一道兒沉思。按照作者的敘述,側是“從嫩江平原的那片黑土地起步,向南,向西,一直向前”,做了大量的調查,才執筆撰寫這部報告文學的。這種既有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又有火熱的激情,再加上作者本身的才氣和努力寫出來的報告文學,才是真正的報告文學。收到《看著天堂的黑眼睛》這個集子裏的其他作品, 多數都有這些特點。我們有理由相信,隻要馬役軍沿著這條道路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他在報告文學這個領域裏,肯定還將會有更大的成就。

一作為一個女性作家,孫晶岩有她個人的獨特風格。她寫得真誠,寫得細膩,寫得充滿柔情,充滿想象。無論寫人寫事,她都娓娓道來,引人入勝。這些風格,在《衝出亞洲的坎坷》、《白雪昆侖》、《透明的金剛石》和《服裝大世界》等作品裏,都有所體現。有時候看來,她的某一篇作品,似乎顯得還柔嫩稚拙了些,似乎在這裏或那裏多了點什麼,又少了點什麼。但這也有她的好處。較之其他作家的某些作品,她寫的報告文學裏,更多地透露出真摯、真實和純樸來。在報告文學的創作中,我認為能不能做到“真”這一點,是尤其重要的‘如果讀者翻開你的作品,’沒讀上幾行,就覺得你是在故弄玄虛,是在賣弄知識和技巧,認為你所寫的一切都是假的,那麼,其他的所有藝術效果就都無從談起了。孫晶岩的這些創作特點,可能和她作為一個軍人的特殊經曆,又是從詩和散文入手進入冬學創作這個領域有關。在《女炸家眼中的世界》這個集子的“後記”裏,孫晶岩向讀者坦誠地敘述了這樣一件事:她14歲當兵,學過無線電報務,學過電子計算機,還上過軍醫學校,卻偏偏叮心迷上了文學這個情人。十多年前,她不知哪根筋轉了向,異想天開地報考了社會科學院報告文學專業研究生,全部專業課考試都及格了,卻收到一張不予錄取的成績通知書。十多年後, 當她已經寫了一批報告文學作品之後,充滿深情地說:“正是這張浸滿淚水的成績通知書,送我玲上了坎坷不平的文學小路。”孫晶岩敘述的這件事,也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想,沒有她這股癡迷勁、休拗勁,文學這條小路大概是很難走通的。

最後,我還想談談《穿山甲叢書》這個名字。我覺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的同誌們,用穿山甲為這套叢書命名,既是貼切的,又是很有深意的。穿山甲是國家級保護動物,它貌似醜陋,卻堅甲利爪,一生掘土挖洞不止。在當前的文學創作中,尤其要提倡這種穿山甲式的精神。不管社會上出現多少紛紜複雜的變化,我們的作家就是應該一如穿山甲那樣堅韌不拔,始終緊貼著我們偉大祖國這塊神聖的土地,叩擊著、親吻著這塊土地,勞作不止,奮鬥不止。

在祖國的大地植根,和改革的時代同步。相信我們許多懷有遠大抱負、充滿理想、充滿熱情、又在沸騰的生活中充分吸取了營養的作家們,一定會不辜負時代和人民大眾的重托,創作出一批又一批優秀作品,為繁榮中國文學做出新的貢獻!

1995年新春於北京

(作者係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