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冠之下,芒鞋之上(3 / 3)

後起之秀的百事可樂公司,在這場“東征”裏‘,咚咚的腳板也甩得山鳴穀應,風駛電掣。它已經在中國的18個城市裏擁有了自己的灌裝廠,在廣州有一個濃縮液生產廠。經銷方式和可口可樂一樣方便外,還更加靈活:對於經銷單位,每銷三萬箱,返回3%,每銷四萬箱,返回400,若能銷到十萬箱,則返回5%。據最新材料統計,1993年,全國的軟飲料總產量是400萬噸,其中碳酸飲料是180餘萬噸。國內廠家除了健力寶外,基本沒有生產碳酸飲料的,而“健力寶”橙蜜在這一年的產量隻有30萬噸,剩’下的100多萬噸,便是“兩樂”的產量。據說,“兩樂”均準備還在中國再投資2億美元,各自再建10個左右的灌裝廠。

“兩樂”的“東征”,豐富了我國的飲料品種,提高了飲品檔次,帶動了相鄰的瓶罐、灌注機械等行業的技術改造,而且為當地增加了稅收,為職工提高了收人,這顯然是不爭的事實。但在“兩樂”的鐵壁合圍下,北京“北冰洋”、上海“正廣和”、廣州“亞洲”、沈陽“八王寺”……一個個國內土生土長的飲料名牌,好似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去,要不改旗易幟,要不苟延殘喘,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最富戲劇性的是四川的“天府可樂”了。這種比“健力寶”問世稍許還要早一點的飲料,內有白芍、黃蔑、豆蔻、黨參等18種中藥成分,配製出來後不但和可口可樂顏色一樣, 口感也相差無幾,唯一沒有的是後者喝了便令人立馬興奮的感覺。在八十年代中期,“天府可樂”的名聲不比“健力寶竺小,不但在老家四川,就是在武漢、鄭州、北京等大都市銷路也不錯。眼見“大好河山”一片片丟失,這個公司的老總便有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慷慨激昂。當“兩樂”老板“愛你沒商量”地跑來四川,找了省裏頭頭,又來找他,要求與之聯姻時,他也沒商量地拒絕了。還給李經緯發來一封信,希望兩家企業聯手起來,以挽狂瀾於既倒。此後,因為沒有易拉罐產品,也缺乏卓有成效的宣傳、營銷手段”“天府可樂”在市場的峽穀裏越走越窄,1989年的一場“炮戰”,終於走到“滑鐵盧”下。癡情不改的百事可樂正等在那裏,“定情物”是兩條先進的生產線,從此,讓“天府可樂’,在漫漫蜀道上化為一聲絕響……

麵對“兩樂”在中國幾近“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席卷之勢;保護國產飲料工業的呼聲日見迭起!問題的觸目驚心,還不僅僅在於飲料工業,。隻要當今的中國人,隨便去哪兒的商場裏走走,就會發現,在化妝品櫃台,昔日的國產名牌“紫羅蘭”、“奧琪”、“素馨”、“鬱美淨”、“美加淨”……大約都成了昨日黃花,代之而起的是“飄柔”、“潘婷”、“奧麗絲”、“露美”、“霞飛”、“歐JA萊”……在賣洗衣粉處,1992年銷售還紅紅火火的上海“白貓”、北京“熊貓”、武漢“一支花”,眼下日見萎縮,據說都與外商合資了,正在打出或者將要打出外國的牌子。在原輕工業部評’定的全國十佳洗衣粉廠裏,眼下守身如玉的唯有沙市“活力28",卻也風雨飄搖,苦苦掙紮。

1993年初,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都市裏,美國的“碧浪”、台灣的“奧妙”,幾乎以流星劃過天宇的光亮和速度,劃過了消費者的眼簾,那種規模空前的廣告效應,讓國內自我感覺再良好的產品包裝者,頃刻間也成了“土八路”。尤其是前者,浪濤洶洶,無處不瀉,連北京人的地鐵月票上也漫過了它的痕跡……有時我們不免會想,外國企業如此不惜重金打進中國,難道在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尚不發達的市場上,他們就能一定獲得相匹配的利潤回報?“歐拍萊”是著名的日本資生堂在北京的一家公司生產的,一套化妝品要賣280多元,可眼下還沒有錢賺。公司經理垣田義雄(音譯)先生說:我們看中的是50年後的中國市場。

倘若再去食品、服裝、鞋類等櫃台看看,在一片又一片琳琅滿目、流光溢彩的商品裏,有多少含有洋文花體字的商標?一而在這讓多數人讀不懂的商標裏,又潛藏國內多少企業遭“淪陷”、被“瓜分,的無奈或是雀躍,辛酸或是幸運,迷茫或是憧憬?

難怪有人調侃說,是不是某一天早上起來,在飄拂的五星紅旗下,發現中國人個個都在穿洋衣,化洋妝,抽洋煙,喝洋酒,坐洋車……這就是有特色的中國社會主義了?

難怪上麵提到的那位《消費時報》的記者,拿著一罐“可口可樂”,問她剛剛8歲的小侄兒:這是哪兒的東西?孩子脫口而出:美國的!她不禁想起在美國有句口號:“寧可不要關島,也要‘兩樂’!”她在一篇大通訊裏寫道:“別看小小一桶水兒,它裝著民族形象,國家尊嚴。這樣說可能過於偏頗,但是中國不少企業家是這樣認識的……”

開放之初,大多數人們,包括一些高層領導者,常常以一種輕鬆的口吻談起這事:門窗打開了,飛進幾隻蒼蠅有什麼可怕呢?16年之後,我們才發現事情並不這樣簡單,中國正日益陷人一片悖論的沼澤地裏——

不洞開國門,中國二百年來積弱堆貧釣曆史已經證明,中國沒有出路。在開放已經成為人類20世紀後期席卷全球的潮流,並且世界市場日趨連為一體的時候,若再“按既定方針辦”,中國就將飄零於人類文明之外,淪為世界市場的棄兒;

不去想民族形象、國家尊嚴,任外國和港台公司在冠冕堂皇的愛國和友誼的口號下,在大陸如野鶴翔天,水銀瀉地。由於其資本的雄厚、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市場經驗,國內企業少有抵擋的可能,總有一天,經濟基礎的改變必將要求上層建築的改變,從而引起政治、文化等各方麵的衝突、混亂;

‘念念不忘民族形象、國家尊嚴,儼然資本主義正洪水滔天,和平演變已迫在眉睫。打魚又怕腥,殺雞又怕血,開放又怕變顏色,那就幹脆退回到過去的時代。在一些人眼裏這個時代,民族夠有形象了,國家夠有尊嚴了,可真正的形象和尊嚴,是在國際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交往中實現的。孤立於國際交往的形象不過是一道鐵幕,脫離國際交往的尊嚴,也隻是一個泥足巨人;

以水蜜桃飽滿的熱情去吸引外資,國內急需改造的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工業,將注人強有力的資金、航空、汽車、電子等高技術產業將獲得長足的進步,並逐漸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以汽車工業為例,從上海的“桑塔納”,到長春的“奧迪”,從江西的“五十鈴”,到南京的“依維柯”……一在不到十年的光景裏,我國汽車的整體技術和工藝水平,足足提高了半個世紀。與此同時,卻又得付出在某些範圍內、某種程度上摧毀民族工業的代價,並忍受刺激國民情感和高額利潤失血般地流去海外;

以貓頭鷹般不倦的警惕去審視外資,大體上肥水可以不流入外人田了,被打得趴在地上的不少產業,可以站起來鬆鬆筋骨,並抽起一支煙,慢慢謀劃日後的出路。可這便意味外商在中國風險的增大,從而削弱中國吸引國際資本的競爭力。

在這片悖論的沼澤地裏行走,我們已經經曆、還將經曆失衡的痛苦,局部的犧牲。任何情緒化的衝動,理性化的挑剔,都會使纏根錯葉、雲遮霧繞的地貌更加複雜起來。既然開放是背水一戰,計劃經濟壽終正寢,我國“複關”大勢已定,我們就得服從曆史潮流和市場經濟的選擇,並在這磐石般不可動搖的前提下,力求不平衡中的平衡,片麵裏的全麵,以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較好統一。

倘若我能將這些抽象的字眼,演化成具體的子醜寅卯,我就不坐在這裏碼字、賣文為生了。國家領導人和產業政策的製定者們,對此該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微觀的運作。我琢磨,沉重而又機敏地走出這片沼澤地之日,大約就是中國改革開放風險脫盡、真正走向成功之時……

李經緯沒有和我交換對以上問題的看法。他隻告訴了我這麼一件事情——

1993年下半年,百事可樂公司在中國的業務代理找到他,要求與健力寶合作。他說:百事可樂是飲料世界的老大哥了,我歡迎你們加盟健力寶。對方以為他誤會了自己的意思:我所說的合作,是由貴公司在中國國內生產百事可樂……他微笑道:如同你們的百事可樂一直在國際市場上暢銷不衰,健力寶打問世以來也在中國市場上供不應求。若貴公司願意將國際市場上的百事可樂改為健力寶,我便樂意和你在國內市場合作……半個鍾頭裏,兩個人在心平氣和的氛圍中坦率地交換了意見。

1994年3月,此人再次發來傳真,接著又打來電話,電話是李經緯秘書接的。在電話裏,此人表示百事可樂公司亞太地區總裁高啟坤要求會見李經緯,並介紹這位總裁在一年多的時間裏收編了北京的“北冰洋”、廣州的“亞洲”汽水,因開拓中國市場成績顯赫,在不久前獲得晉升。大概對方感到了秘書對此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頗有幾分激動:百事可樂公司已經和大陸那麼多的企業合作了,為什麼你們就不能和我們合作?這回,李經緯也有了幾分激動,他告訴秘書:他們要來參觀,我們歡迎;可他們要來合作,就不要忘了帶上一個原則——平等、公平!

打從“健力寶”投產起,李經緯就瞄準了美國的市場。中國12億人口,每年不過銷售30億美元的飲料,就有人曾經祀人憂天,這是不是超前消費了?美國2億多人口,單單易拉罐飲料,每年的銷售額便達到1100萬美元。此外,美國的FDA標準是全世界最嚴格的飲料檢驗標準,如果拿下美國市場,便有了走遍世界的通行證。

“健力寶”作為我國無酒精飲品,第一個進人美國市場,是在1986年。這年9月,2000箱“健力寶”在大洋彼岸登陸,這輕微得像是向大海裏拋撒一根羽毛。然而,同行的一顆心,因為充滿睿智,充滿自信,也充滿狡黯,卻是甸甸的。此後好些年裏,李經緯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泡在美國,他發現青島啤酒的名氣不可謂不大,出口的曆史不可謂不長,但至今基本上在華人區打轉,多擺在唐人街的雜貨店裏賣。他反其道而行之,采用“鬼打鬼”的辦法,在廣東話裏,對洋人統稱“鬼佬”,即用高薪雇請美國人去開拓美國的市場。要美國人接受“健力寶”,讓美國人現身說法,遠比使用華裔客商更為得法。也無可否認,熟視了眾多的國人為外國人在中國忙忙碌碌地賺錢,一旦親睹外國人在本國為中國人認認真真地打工,這在他自然會有一種遠甚於喝了“XO" “藍帶”的快慰……

李經緯還不願小打小鬧,在地攤上或是雜貨店裏打遊擊。為了終成大的氣候,他削尖腦袋鑽進美國商業流通的主渠道——超級市場。在這裏,商品陳列中心位置,還是陳列角落,是放在貨架的前排,還是放在後排,都有不同的收費標準,他又不惜重金。健力寶眼下尚沒有日本資生堂的實力,可為了日後能站住美國市場,他自信中國企業家也能拿出日本企業家的魄力!

讓忙於“東征”的“兩樂”老板驀然回首,發現後院裏已經冒起了幾縷狼煙,‘是在1993年——

這年3月,由新英格蘭地區著名的瓶裝廠波拉公司,將“健力寶”橙蜜及其新發展的檸檬、彌猴桃和芒果係列天然飲料裝瓶上市,這意味健力寶開始了在美國本土的批量生產。4月4日,《聯合國電訊》報道:“健力寶將首先在美國東部新英格蘭等6州,以芝加哥為中心的中北部6州和加裏福利亞州推出,隨後將擴大到全美國。健力寶瓶裝飲料采用最新潮流的透明標簽,有一種清新和安全感。 由於‘健力寶’配方既不同於可樂型汽水飲料,又區別於純果汁飲料,很受美國飲料經銷商的歡迎……”

7月,李經緯出資55。萬美元,在紐約最繁華的商業區第五大道38街,買下了帝國大廈第26層樓,以此作為健力寶美國有限公司的總部。開業的這一天,千餘名國內外嘉賓到場祝賀,其中有紐約市市長丁勤時、中國駐紐約代總領事曹巫忠等中美政界要人,因在國內正有公務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李肇星和駐紐約總領事張偉超發來賀電。此外,江蘇省省長陳煥友、吉林省省長高岩等人也致電祝賀。

在當今廣告如林的北京,無淪是國人,還是外國人,大概對可口可樂聳立在建國門賽特飯店頂上的多畫麵廣告:“擋不住的誘惑”,並不會被誘惑得多看上幾眼;可在水晶宮般璀燦的紐約之夜,這一天,不管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大概對高懸在帝國大廈之上的健力寶霓虹燈廣告,都會投之以深深地注意,因為這是中國的產品在這全球經濟、金融的中心聳起的第,一塊廣告,這是中國經濟的一支並非散兵遊勇、而是正規部隊,已站住北美大陸的一個信號……

進人10月,美國四年一度的總統競選處於了白熱化狀態。1日晚上,克林頓的助選大會在紐約港灣的一條豪華遊艇上舉行,門票等於讚助費,每張高達5000美元。紳士淑女,巨V大亨,珠光寶氣,酬醉紛綸……對此,美國健力寶公司的總經理林齊曙頗有幾分猶豫,不去,顯然失去了打人美國上流社會的一個重要機會;要去,這5000美元的門票,讓過去在駐美新華分社工作、每月隻有30。美元薪金的他大為順舌。更重要的是,民主、共和兩黨競選,雙方誌在必得,鹿死誰手,‘尚難分曉,‘此時卷了進去,是否會給人以某種微妙之感?他請示在國內的李經緯,後者的答複是:我們在商言商,不問政治,隻要能擴大健力寶的影響,你們就該去。

林齊曙通過紐約市長助理買了幾張門票,提前兩小時趕到碼頭,精心作好了各種準備。下午6時半,兩位皓齒明眸、風姿綽約的女士,在大批保安人員的簇擁下登上了遊艇。當她們來到客廳會見各界人士時,經那位朋友的介紹,林齊曙領著手一F的小姐適時地向兩位女士敬上“健力寶”。一邊的攝影師更適時地按下快門。12月20日,這張遠不能用金錢估量其價值的彩色照片,刊登在著名的《紐約商報》上,正舉杯暢飲“健力寶”的兩位女士,一位是剛當選的克林頓總統夫人希拉裏,旁邊站著的是新的副總統戈爾的夫人。此後幾天,帝國大廈26層裏的電話,響得似遭劫的銀行拉響了警鈴,祝賀、敬佩接踵而至。也少不了一片詫異:堂堂的美國第一、第二夫人聯袂為“健力寶”作廣告,莫不是外交上極善縱橫開闔的基辛格,又做起了健力寶的智囊?

12月,在聯合國安理會光可鑒人的圓形會議桌上,放上了“健力寶”,這是中國進入聯合國的第一個飲品。

既然世界的市場日益連成一體,你可以進行一場不見硝煙的征服,我也可以打一場不見硝煙的反征服!李經緯不僅要使“健力寶將在13至35歲之間常飲軟性飲料的美國人中深入人心”,還要使“健力寶”像“兩樂”一樣在世界範圍內家喻戶曉。

即將成立的英國健力寶公司,在國際著名飲料專家M·W史教授的參與下,確定健力寶在英倫三島的宣傳口號是“高能量飲料!……在日常生活或運動中你所消耗的,它都一一為你用天然的方式補充。”考慮到“健力寶”在味道、存氣等方麵可能比英國市場上流行的飲料淡薄,形象包裝者們提出:“我們可利用這點,強調‘健力寶,在‘平衡,上所表現出的中國文化的特色。”真可謂用心良苦,百般揉雜,又出入化境,無跡可尋。正是在這充滿了敬業與想象力精神的推動下,除美國外,健力寶公司己在香港、新加坡、巴西、智利、瑞士等十多個國家建立了分公司,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3年的出口量已經達到了50多萬箱,計35000噸。

當“兩樂”似闖進無人的菜地,將一株株青菜、蘿卜裝進自己籃裏的時候,李經緯卻溜進了他的後院;當青菜、蘿卜由最初的驚恐、繼而的失落,複歸於一片平靜、一片怡然之時,李經緯倒如坐針氈。1993年5月,美國的《商業周刊》根據股票價格評出了世界1000家最大的公司,可口可樂雄踞第七位,股市值達到了585億美元。這一巨無霸式的實力,即便舉中國飲料工業之重,也難以望其項背。百事可樂雖矮了一頭,可在今年國外評出的世界十大名牌產品裏,可口可樂名列第一,它也榜上有名。無論就曆史傳統、經濟實力,還是就品牌影響,健力寶與“兩樂”比起來,都不是一個等量級的對手。

好像“兩樂”尚沒有叫痛,健力寶的內銷不及“兩樂”,外銷量更遠不及“兩樂”。李經緯腦海裏總設想著“兩樂”一旦公開叫陣的那一天:不要兩個巨無霸動手,隻需一個出來,花上幾千萬美元,將健力寶已擴展到全美一千多個超級市場的飲品全買下來,或是贈送給又去哪個戰火燒雲的國家以充當世界憲兵的美軍官兵喝,或是幹脆一箱箱全給扔進太平洋。前者,已經這樣幹過,“兩伊”戰爭期間,參戰美軍喝的飲料就是由可口可樂公司讚助的;後者,這樣明火執仗地幹了,仍被視為正常的商業競爭,並不違反美國的法律。

如好容易打濕一層沙漠的細雨,熱風旋即使它幹了……

似鍾鳴鼎食的榮寧二府,命運悠忽間讓它草深苔滑……

可以預料,熱風將似粗沙一樣磨砒著一雙運動的芒鞋;

即便是在草深苔滑之中,也閃過一頂心智雨下的荊冠。

在人們的熱情因為昔日的廉價處理而變得吝音的今天,在歹徒猙獰的刀鋒下,以道義的替力去奪回生命的權利,以人格的脊梁去捍衛國家與私人財產的安全,這已經被社會視為當然的英雄。

可祖國啊,你是否想到,在世界向你洶洶卷來、在某些方麵幾近要淹沒你的今天,以頭上的荊冠去撐持岌岌可危的民族工業,以腳下的芒鞋去走出一個被延誤了近兩個世紀的曆史性機會,讓你在兜頭的風浪潑過之後不似一1一被卷走的紙袋,相反,卻擁有青銅般凝重的分量,鐳射般不可彎折的自尊,這或許還沒有被我們意識為一種時代英雄,一種為你向世界走去的開路先鋒式的英雄……

近幾年來,任股市潮漲潮落,任房地產忽榮忽衰,李經緯巋然不動,資金主要用在了擴大生產規模和配套成龍上。名牌產品和名牌企業,曆來是資金利用率最高的地方:1993年7月投產的健力寶天然飲品公司,總投資2億元,占地13萬平米,設計年生產規模20萬噸。整個) 一區的布局和廠房建設均采用國際標準,所有設備和生產工藝均引自美國和德國,具有九十年代初的最高水平。第一批問世的西蕃蓮汁、芒果汁、菠蘿汁、番石榴汁,經技術部門鑒定和專家品嚐,被認為原料優質,色澤天然,風味新鮮,口感純正,營養和保健功效均屬國內一流,可與當今世界同類產品相媲美。在第二批推出的十多個國內首創的蔬菜汁飲品之後,將形成一個擁有20多個新老拳頭產品的健力寶飲料家族。

除麵對新的市場環境超前作出產品結構的調整外,在產業結構上,健力寶也走上了多元化發展的道路。通過投資、合資、聯營、參股等多種形式興辦橫向企業,反過來又充實和壯大集團公司的經濟實力。集團公司所屬的李寧公司、服裝廠、塑料廠、印刷廠和亞洲最大的製罐廠等企業蓬勃興旺。集團公司在福建漳州、北京懷柔、廣西北海、上海崇明辦的健力寶飲料分廠,和在南京辦的健力寶科技開發公司,也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與前景。就在我動筆寫此文的時候,集團公司又以1. 8888億元人民幣,收購了毗鄰的、有著十年曆史的強力啤酒廠……

踏上健力寶的土地,風傳號聲,雲作汗巾,真是一片厲兵株馬,磨刀擦槍:

自然,李經緯也希望國家在政策、資金、原材料供應等方麵對麵臨世界級名牌挑戰的國內名牌企業的處境,予以充分考慮。比如在飲料行業,一個易拉罐,成本一元一角,對此合資企業無須交稅,而健力寶則需交10%的稅。在生產期和保質期上,健力寶必須在每隻罐上注明,合資企業則又免了這行字……

但李經緯更寄希望於摩下的這支“軍隊”,寄希望於國內極具開發潛力的市場,倘若國人平均每兩個月喝一罐“健力寶”,健力寶的年產值就將達到6。億元。倘若越來越多的國人,理解了這支“軍隊”也需要“擁軍支前”,而不過一年多喝一罐,健力寶的年產值就將超過100億元。李經緯估計,到新世紀的曙光映紅中國的窗9之時,健力寶的年產值有可能達到100億元。

這將是一個令“兩樂”喊痛、健力寶卻依然故我的時刻……

這將是一個令李經緯現在想起來就心潮跌蕩、熱血沸騰的時刻……

後 記

你常常告誡部下,介紹起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來,我們要用第三人稱,不要用第一人稱。中國人眼下都在爭取本世紀末經濟翻兩番,可健力寶兩年便翻一番:產值由開始時的100萬,發展到今年的25個億。全員勞動生產率由開始時的1萬元增長到現在的100萬以上,平均每年每個員工交給國家的利稅超過了8萬元……你怕他們太激動了,太眉飛色舞了。擔當個講解員,去講解展覽櫥窗裏的一段曆史,總會冷靜些。

我采訪你,你也是蜻蜓點水。我厭倦全國通用糧票式的介紹。現在糧票已經作廢了。我希望能聽到在你的胸膛裏深深烙下痕跡的一些東西。好容易露出一些枝枝權權,你的頭又似烏龜一樣縮了回去。當我開筆寫此文時,你又叮囑公司信息宣傳部主任給我打來長途電話,請我務必使讀者清楚,沒有改革開放的大背景,沒有各級領導的支持與社會各界的關心,就不會有健力寶十年的高潮迭起,好戲連台。我感覺你在盡力摟住一條鮮活生猛的魚,並把它往實驗室裏拖,成為經化學藥水處理後的一具幹巴巴標本……

也許,此文將會使李經緯稍稍有些緊張。緊張就緊張吧,既然十年風風雨雨,頂著一回回壓力,涉過一道道風險,都走過來了,你不該在乎這一點小小的緊張。

何況,我在引子裏就說過,你隻是配角,主角是當代的中國。而在她炯炯目光的逼視下,一個文化人的良心告訴我,我無權改動這些來自改革第一線的文字。

1994年6月采寫於廣東三水一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