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敏素描(1 / 3)

孫敏素描

(一)寫這麼難,拍這麼難,那真正

幹出這一切的人呢?

猶如電視廣告裏“一代名車,中國江鈴”之聲響遍大江南北,在江西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孫敏的。

當人們枕著昔日的光榮,視線和心態還在隨井岡山的竹雲鬆濤悠閑地打轉之時,井岡山便總成了江西的象征。造出了車,這車也得叫井岡山牌。可惜由此而生的自豪感往馬路上一走,無須多久便風流雲散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種無奈的調侃:這車確是搖籃車。一路搖搖晃晃,顛顛簸簸,由1968年走到1983年,工廠連年虧損,累計虧損0. 56億元,相當於國家給工廠投資的3. 5倍。

一塊滾燙的山芋在省裏打旋。拋掉吧:江西從1958年就開始搞汽車,且已有了一定規模,如今孩子再瘸,也是自己的孩子;咽下去吧:工廠成了馬瘦毛長的虧損大戶,而江西是農業大省,經濟小省,蹄珊而行的母親實在背不起這瘸了腿的孩子……

孫敏接過這塊熱山芋,社會沒有注意他是如何開始擺弄的,猶如曆史不會去打量漫長的冬夜一個山頂洞人在隧石上默默地磨製刃器。14石迸射出的拋物線有了越來越絢麗的光華,企業由1988年開始盈利0. 5億元,繼而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年創利稅以0.5億、1億、1. 89億、3. 5億的速度翻番增長。工廠於1989年進人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之後,1990年實現利稅從第296位升至160位,1991年升至122位,1992年名列全國汽車行業第6位。而且江鈴牌汽車在曆年的行業檢驗中被評為一等品,1992年又獲全國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的汽車行業唯-一一塊金牌。全社會矚目了,中國以日益熱烈的視線關注著汽車行業這匹原本不見經傳的黑馬。1990年10月,李鵬總理視察了江鈴汽車集團,稱讚江鈴車“質量好,工藝水平高,難怪這個產異:有這麼強的市場競爭力”。一年過後,朱館基副總理又來廠視察,他由衷地讚歎道:“你們敢講真話,幹實事,企業有活力有後勁,實際上你們已經拉開了年產12萬輛汽車規模的架式……”如果了解眼一「國內能年產萬輛輕卡的工廠便讓人刮目相看,而且輕卡在國際上的水平也就是年產幾萬、十幾萬輛的規模,人們就會震驚於這一直是地方“遊擊隊”, 1992年才升格為國家“野戰軍”所擺出的野心勃勃的架式,已經是追國際、跨世紀的架式!

每天,一片天藍的工作服猶如海浪澎湃地拍向南昌西南角,旋即,一片天藍色的輕型卡車宛如海浪一般雄渾地推出城市的西南部。這裏破土不息,新樓迭出,汗雨飛空,舉袂成幕,幾乎站在城裏的任何一個方向,都能感到它博大、熱氣騰騰的呼吸……於是,有市民寫道:“我們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孫敏,都想聽聽他的聲音……他應該站到台前來,說一句:我是孫敏,我的信心和實力全都獻給了江鈴!江鈴車奔駛到哪裏,我的信心和實力就推進到哪裏!”大抵為了滿足這一願望,我們和中央電視台、北京電影學院聯合攝製了四集電視連續劇《中國藍》。孫敏是黨的十四大代表,該劇恰恰從十四大開幕當晚的黃金時刻向全國播出,作為主要勞作者,我們期待著廠裏會有熱烈的反響。勉勵之餘,也傳來如是的評論:孫敏的素質比你們演的好,他的壓力和艱辛寫得少,卻多出了一段婚外戀,這拍的還是不是我們廠?

當今搞影視是自由的,幾個大腕關在房間裏侃上幾天,編出一個本子搬上屏幕,能讓千百萬觀眾捧腹噴飯或是涕淚橫流。搞影視又是不自由的,倘若要在種種犬牙交錯的社會關係裏搬出一段有聲有色、有溝有壑的生活,編導們除了要有攻城必克的心機,還得加_L在鋼絲繩上跳迪斯科的功夫。於是,我常想,寫這麼難,拍這麼難,那真正幹出這一切的人呢?社會矚目孫敏將一塊燙手的山芋變成一匹揚鬃奮蹄的黑馬,可真正有多少人能品味出這一過程中所傳遞出的他的個性密碼,及這一個性對於我們腳下這片厚重的紅上地的意義呢?

(二)有人掉進去了,能爬出來也心冷似灰,

他站了起來依然心熱如炬……

孫敏很執拗,從當副廠長的那一天起,就不是一盞省油的燈。

猶如當時不少工人仍棲身在油氈遮蓋的廢車廂裏,工廠也像一條千瘡百孔的破船。人們用各種辦法添補漏洞:改造“井岡山”,仿製微型車,生產洗衣機、尼龍床……在那酣暢也許還頗激動人心的會戰麵前,孫敏卻冷靜得像夏季林蔭道上的一方冰櫃。汽車廠不是雜貨鋪,他不會去當小業主,幹汽車也不是去嚼別人的籠屜裏剩棄的冷摸。80年代伊始,日本人瞄準了中國人的錢袋,他便瞄準了他們的技術。日本的汽車工業於50年代初與中國幾乎同時起步。30多年過去了。且不提那30多年一貫製的模樣和水準,隻看我國的汽車廠家雖然汗牛充棟,堪稱全球第一,汽車產_二砂卻低得可憐,盡管近年發展加快了,全國汽車年產量也還不足一個豐田汽車公司年產量的1/4。今天日本成了世界公認的汽車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