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甲骨文的發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考古學上的三大發現之一(另兩個重要發現是敦煌文書及流沙墜簡的發現)。甲骨的最初出土地是在河南安陽的小屯村。19世紀末,小屯村的村民在耕種農田時,經常挖出一些古老的龜甲和獸骨,其中有的甲骨上還有文字。但當時的農民並不認識這些甲骨上的文字,他們把這些甲骨有的弄碎作為肥料,有的磨成粉末,作治療破傷用的刀槍藥。而大部分則被作為“龍骨”,大批量地賣給中藥鋪。因藥店收購的“龍骨”一般不要有字的,所以,當時老百姓常把出土的甲骨上的字刮掉,也有的嫌刮掉太多會減輕甲骨的重量,隻好另想辦法把字磨去,磨到模模糊糊而不易辯識的程度為止。當時,像這樣被當作肥料和藥材的而被銷毀的甲骨不知有多少,其數量已無法統計。
安陽殷墟鳥隞1899年,甲骨文終於被當時任清王朝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發現。據說,王懿榮當時身患瘧疾,派人到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達仁堂藥店購買中藥。中藥買回來後,他打開藥包無意中發現一味“龍骨”的藥上隱隱約約地刻著一些奇形怪狀的符號。王氏當時是一位造詣較深的金石學者,精通上古三代銅器銘文,號稱“泛涉書史,嗜金石”。而麵對這些稀奇古怪的符號,竟不知所雲。不過,他並沒有懷疑這些甲骨的價值,反而引起了更大的興趣。於是他重金收購,並開始細心揣摸、研究這些符號。最後經仔細觀察,並與已知的金文等古文字相印證,遂認定這些符號是一種已經遺失了的我國古代文字。就這樣,使全世界史學界和考古學界為之震驚的甲骨文,富有戲劇性地被揭示出來了。王懿榮也就成為最早發現甲骨文的學者。
1900年上半年,王懿榮又先後兩次從商人那裏買得有字甲骨幹餘片,並潛心進行研究。1900年7月,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王懿榮以國子監祭酒的身份任團練大臣,抵禦外敵入侵,兵敗後王懿榮義不受辱,與妻子一起投水自盡,壯烈殉國。令人遺憾的是,我國最早發現甲骨文的王懿榮和甲骨隻有短短一年的緣份。王氏所藏甲骨文大部分由其子轉售於寫過《老殘遊記》的劉鶚;一部分贈送天津新學書院。1903年劉鶚從收購的5000多片刻辭甲骨文中,挑選了1058片,編集並印刷出版六卷本《鐵雲藏龜》。這是中國公開存錄商代甲骨文字的第一部著作。
甲骨文發現後的最初幾年,北京有許多官僚、地主和知識分子爭相購買和收藏甲骨,但他們都是從商人手中獲得的,並不知道甲骨文的真正出土地。商人們為了壟斷甲骨和牟取暴利,對甲骨文的出土地秘而不宣,詭稱出於河南湯陰或衛輝。直到1908年,羅振玉在收集大量甲骨和深人研究的基礎上,開始懷疑商人們的說法,認為甲骨文的發現地應在安陽西北小屯,而不是湯陰。此後,他不僅派古董商,而且還派他的弟弟羅振常等親友,直接到安陽來收購甲骨。1915年,他還親自到安陽小屯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甲骨的出土情況。並指出,甲骨是殷王室的遺物,小屯是殷墟的所在地。1928年,前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正式對安陽小屯進行發掘,揭開了殷墟發掘的序幕。
二
從1899年甲骨文發現至今已100多年了。百年時間裏甲骨文出土的總量約15萬片,其中經考古發掘出土的刻辭甲骨就有34844片之多。有三次重大的考古發現,引起轟動。
一是1936年春前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在小屯東北地進行的第13次發掘。在編號為H127的坑中,發現了成堆甲骨,坑內共出刻辭甲骨17096片,其中卜甲17088片,卜骨8片,完整的有字卜甲近300版。有一塊產自馬來半島的大龜甲,長44厘米,寬35厘米,是迄今為止殷墟出土最大的一塊卜甲。此外還發現有墨書、朱書文字及在甲骨文字中填墨、填朱等現象。據研究,H127是商王武丁時期埋放甲骨的窖穴。出土甲骨刻辭的內容十分廣泛,上至天文、星象,下至人間雜事無所不包,涉及到商代政治、卜骨河南安陽殷墟小屯南地出土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麵,具有重要的文獻史料價值。
二是小屯南地甲骨的發現。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在小屯南地的發掘中,共發現刻辭甲骨5335片,其中卜骨5260片,卜甲75片,大版而完整的刻辭甲骨近百版。這是建國以來殷墟發掘中,甲骨文發現最多的一次。這批甲骨出土時多有明確的地層關係,並與陶器共存,為甲骨文的分期及殷墟文化的斷代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小屯南地的甲骨,大部分屬於商王康丁、武乙、文丁時期的卜辭,少量的屬於武丁時期和帝乙、帝辛時期的卜辭。甲骨內容也較為豐富,包括祭祀、田獵、征伐、天象、農業、旬夕、王事等。另外還發現一些地名、人名和方國名等。
三是花園莊東地甲骨坑的發掘。1991年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在花園莊東100多米處發現了一個編號為H3的甲骨坑,出土了甲骨1583片,其中卜甲1558片,上有刻辭的574片;卜骨25片,上有刻辭的5片。共計刻辭甲骨579片。特別珍貴的是,此坑的甲骨以大版的卜甲為主,其中完整的刻辭卜甲達三百多版。刻辭內容較集中,主要涉及祭祖、田豬、天氣,疾病等方麵。根據出土的地層關係、共存陶器及卜辭內容判斷,此坑甲骨屬武丁前期。而且,此坑卜辭的主人是“子”,屬“非王卜辭”,因此H3甲骨坑的發現,對“非王卜辭”及商代家族形態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