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新幹大洋洲商墓(2 / 2)

近十年來,長江以南地區出土的商代青銅器數量已經不少,且有不少精品和新奇之作。但是,這些精美的青銅器來自何方?許多人不敢相信其中有江南本地鑄造的產品,特別是對那些鑄造精美的青銅禮樂器,往往認為是商代奴隸主由北方帶來的,是在商王朝覆滅前由奴隸主準備逃亡時而埋在地下的;或說是明末清初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從北方帶來南方後埋藏的:或者幹脆說是由於其他原因由北向南傳過來的。還有將南方商代的青銅器年代定得很晚,甚至看成是春秋時期的銅器。新幹商墓四百多件青銅器的出土,為解決南方青銅器的產地問題,提供了新的可靠物證。同時也雄辯地證明江南地區當時已有非常發達的青銅鑄造業,其冶鑄技術和工藝已十分高超,某些青銅器的鑄造水平,並不比中原遜色。新幹商大墓墓室內遺物出土時情景(西一東)

如此大規模的墓葬和豐富的隨葬品,不能不讓我們去考慮另外一個問題:墓的主人是誰。可以想見,墓主人的地位是十分顯赫的,堪與同時期的商王陵相比。發掘者推測,墓主人可能是南方一方國的最高統治者,即王侯或王室家族成員。也有人認為是商王朝派駐江南的重臣或方伯,更有人認為是南方越族的頭領。這一問題,今天我們還難以作出最後的結論,還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地去探討。

由新幹大墓,還使我們聯想到商人的疆域或勢力範圍問題。由湯滅夏桀後所建立的商朝,是一個君主專權的統一的奴隸製大國。它的疆土遼闊。商人的活動範圍,一般認為,北起易水流域,東起泰山,西至太行山,南至淮河流域。但通過近幾十年的考古發掘證明,商人的活動範圍實際上已遠遠超出這個範圍。依據文獻記載,商人的早期勢力已南及荊楚地區。《詩·商頌·殷武》說:“撻彼殷武,奮發荊楚……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氏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日商是常。”考古工作者曾在湖北黃陂發現了商代的盤龍城遺址,城址平麵近正方形,有城垣、壕溝,城內還發現三座宮殿基址,規模、形製和鄭州商城、偃師商城的宮殿近似。所出的青銅器、陶器等形製特征與鄭州二裏岡同類器物非常相似。這座盤龍城如果不是商早期所設立的鎮守南疆的軍事重鎮,便是臣服於商的方國首府。然而,盤龍城商代城址還並非是商王國最南的活動地。新幹大洋洲商代大墓的發現,以實物資料有力地證明了商文明已遠播到鄱陽湖一贛江中下遊地區,這無疑會改變我們以往對這一地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