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寵物犬概述(一)(2 / 2)

證據顯示中東及西南亞是飼養寵物犬的主要地區,在這兩個地區的許多地方都曾發現至少1.4萬年前的野狼骨頭化石,這些野狼都是進化後的產物,極可能是印度平原狼的後代,這種野狼絕種已久,一般認為是許多現代寵物犬品種最早的祖先。

人類為什麼要飼養野狼呢?原因很簡單也很自然,就是人類希望有個伴。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可能獵殺了野狼,然後從洞穴帶回小狼加以飼養。這些半馴養的狼得以繼續和人類一起生活,繁衍下一代,生出來的後代一代比一代更馴服。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後,馴化的狼越來越習慣並喜歡和人類共同生活。尤其是嗷叫的狼,它們交配而產下的後代可以在夜晚發出有人入侵的嗷叫聲,於是警衛犬就這麼產生了。

野狼通常嗥叫作為溝通方式,它們也會吠叫,不過比家犬吠叫次數少而音量低,而且通常隻朝這近距離的敵人吠叫。比較愛吠叫的狼可能自成一群而相互交配,產下的後代成為早期人類營帳區的第一批警衛犬。

從某一時間,半馴養的野狼開始陪伴人類從事狩獵活動,不久,人類想到采取主動選擇育種的方式,來確立這種互利的關係。不久之後,捕獵技術高強的品種必然會相互交配,產生的後代追蹤技術非常厲害,從野狼轉變為犬的過程就是這樣一步一步進行的。

遠古時期的狼群同現代灰狼一樣,曾經讓想要飼養它們的人類感到恐懼。沒有一隻家犬的品種可追朔到遠古時代野狼的某個特定品種,但是來自美洲、歐洲、中亞、遠東地區的野狼在體型與毛皮方麵的變種相當多,創造出來的基因庫足以發展出今日種類繁多的狗。

2002年,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38種狼和500多種犬的線粒體DNA,並將犬的起源地定位在東亞地區,並將犬的祖先定位中國南部。

他們通過DNA技術研究,發現人類最早在中國南部地區馴養的狼是目前世界上所有種類犬的祖先,而歐洲犬在後來的遷徙過程中DNA發生了變化。

一隻灰狼外表看起來和西伯利亞哈士奇和阿拉斯加愛斯基摩犬相似,但是在400個以上的品種中,每種家犬身上都或多或少存有狼的本性。盡管野狼頗為怕生,但它們天生社會性很強。

野狼在進化成犬之後體型變小了,這是馴養過程的典型現象。許多考古學家相信這是慢性異化的結果。另外有些科學家則指出人類在育種過程中的積極角色。有些特征是人類喜愛而可以製造的結果,例如體型小、性格活潑的品種。而有些特征則是為了永遠留下受人喜愛的特征而無心造成的後果。化石證據顯示,狗發展成今日各式各樣的大小、體型、毛色,其間隻花了幾千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