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兒童教養禁忌(二)(1 / 3)

16.忌忽視想像力的培養

兒童的想像力與兒童的心理水平、智力水平的發展關係密切,想像是孩子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必要條件。想像,可分為無意想像和有意想像。幼兒聽故事時所浮想的故事情節屬無意想像。想像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在記憶的基礎上經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幼兒感知越豐富、越準確,想像也就越新穎、越深刻、越合理。反之,想像就會顯得膚淺、狹窄和荒唐。因此,家長要有目的通過各種有益活動豐富幼兒的感性知識,幫助孩子積累各種事物的表象,豐富孩子的想像材料。

遊戲和玩具有益於孩子想像力的發展和提高。遊戲的內容、遊戲的方法,都能使孩子的想像力有所發展。不同類型的玩具對於孩子來說有不同的作用,可促進孩子的各種想像。目前,玩具越做越逼真,很少給孩子的想像留下餘地。所以,孩子對這些玩具新鮮幾天後就覺得乏味。可是,有的家長還沒有意識到這些,以為玩具就是哄孩子的,忽視了玩具的真正作用和目的。所以,選擇玩具要結合孩子的興趣,要符合幼兒想像力發展的要求。如“七巧板”的作用就有益於幼兒想像力和智力的開發。

17.忌忽視自製力的培養

幼兒控製自我的能力較差,意誌也很薄弱,所以,培養幼兒的自控能力是教育過程中的一件大事。三五歲的幼兒的行為多數是由眼前的興趣直接引起的,行動的目的多和個人的願望有直接的聯係。稍大一些的幼兒的自控行為不僅能服從眼前個人的興趣和需要,也能顧及間接的或較長遠的目的。到了6歲他們的自製力和堅持性才有所提高,能暫時克服或壓抑個人的興趣和需要,以服從行動規則和家長、老師的要求。

自製力是一種非智力因素,是幼兒意誌強弱的體現,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定向和驅動的作用。自製力強的幼兒長大後多意誌堅強,能把握自己,學習和活動都會有合理的安排,學習成績也比較穩定,容易取得成功。而自製力差的幼兒,學習的潛能很不容易發揮,即使有時有糾正自己毛病的願望,但難以堅持下去。這樣的幼兒不論多麼聰明,由於意誌薄弱,很難取得成功。自製力強弱是幼兒一生發展成敗的重要因素,所以,家長要在培養幼兒的自製力上多下功夫。

18.忌忽視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自信是自我進取的動力。孩子缺乏自信心與家庭的不良教育有關。多數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視作柔弱的個體,過分地照顧,過分地保護,全力為孩子解決各種困難。結果限製和剝奪了孩子的自治能力和鍛煉機會,使孩子缺乏自主性、獨立性,滋生依賴性和惰性。這樣的孩子遇到困難不知所措,而挫折和失敗又促成他們的自卑。

還有的家長常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要孩子按自己所設計的道路去走,盲目地提出過高的要求和期望。由於孩子受心理、年齡等各方麵的限製,難以達到家長的要求,遭到家長的責備和否定。這些孩子因家長的要求過高,屢遭失敗和挫折,積累很多消極的體驗,最終由消極、懷疑而過渡到自卑。

培養孩子的自信,具體方法有以下幾點:

1.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吃飯、穿衣、穿鞋、收拾玩具、整理自己的床鋪,這些事家長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做。

2.讓孩子對涉及自己的事情提出建議。如孩子房間的布置、衣服的選擇、假日的活動安排等,使孩子從小就學會承擔責任。

3.要賞識孩子的獨特之處。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他們對自己喜歡的活動不僅非常投入,而且很有自信。家長要善於發現和理解孩子的某些特點或者天賦,賞識孩子的這些特點,並幫助他們取得成功,有助於自信心的樹立。

4.鼓勵孩子向困難挑戰。鼓勵的前提是家長要正視和接受孩子做某些事情的失敗。孩子經常向困難挑戰,並不斷取得成功,可逐漸形成自信和勇氣。

5.幫助孩子正確評價自我。孩子懂事後,就能注意家長、老師和同伴對自己的評價。如果孩子能及時得到表揚和肯定,他就會認為自己是有能力的,並在今後的行為上也表現得積極與勇敢,情堵穩定,自信增強。

當然,對孩子的不足之處,要恰當地、及時地幫助孩子去彌補,不能怕影響孩子的自信而一味遷就。

6.幫助孩子克服膽怯心理。膽怯是缺乏自信的表現,是人類本能的一種防禦性反應。因此,要給孩子一些創造機會,讓其承擔一定的“職責”,使他們產生榮譽感和自豪感,在承擔職責中產生信心和勇氣,最終由膽怯變為勇敢。

19.忌忽視孩子的情商培養

如果把智商的高低作為橫量孩子的聰明程度標準的話,“情商”則是說明孩子適應社會、控製自我和塑造自我的能力。有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20%歸於智商的高低,80%取決於“情商”的優勢。顯然,情商比智商有更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