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忌過分幹預孩子間的交往
孩子之間的正常交往有利於增進友誼、溝通心靈、開闊視野,也有利於孩子的思維和情操的發展。
有不少家長因擔心孩子的安全或沾染不良習慣,限製、甚至禁止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的往來。有小朋友來家做客,家長表情冷漠,不僅使自己的孩子感到難堪,也傷了來訪小朋友的自尊,使自己的孩子在同伴麵前感到羞愧。
家長把孩子限製在家中,孩子逐漸形成自我封閉、孤僻、膽小的性格,語言表達能力下降,不善與人交往,給孩子將來走向社會帶來諸多不便和困難。
27.忌不講方法管教孩子
1.責打。責打不能使孩子心悅誠服,雖能達到表麵的、暫時的效果,但能引起孩子的怨恨、敵視和憤怒情緒,嚴重者可使親情疏遠。
2.責備。責備雖屬說服教育範圍,但有些家長欠缺方法,申斥過於淺陋:“你真沒出息!”、“天生的笨蛋”……這些粗暴鄙視的語言隻會激起孩子的反感和沮喪情堵,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起不到好的教育作用。
3.嘮叨。有些家長,特別是母親,要力戒平素對孩子喋喋不休。這種無休止的嘮叨會使孩子產生厭煩情堵,加重心理負擔,最終使孩子對家長的話充耳不聞或者盡量避開和家長相處。
4.要挾。教育孩子要以事論事,切忌以要挾為手段。“你不聽話就把你送給別人”、“不好好學習,長大就去掃垃圾”。這些話是在對孩子的心理施壓。
5.濫罰。孩子頑皮,有些家長會采取一些懲罰措施,如不許吃飯,不許與他人玩,不許看電視,沒收或毀壞孩子的玩具等。這些行為容易使孩子產生怨恨,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甚至產生情緒上的對立。
6.濫獎。家長利用獎勵來管教孩子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是有效的。但獎勵過濫,獎勵不當,則會養成孩子做事講條件的習慣,不僅失去獎勵的意義,也縱容了孩子的虛榮和惟利是圖心態的滋生。
28.忌不平等對待孩子
尊重和平等一樣,都是孩子渴望得到的精神感受,家長不能因孩子幼小而不加注意。家長不尊重孩子的表現形式很多:不重視孩子的觀點和看法;不理會孩子認為急需引起自己注意的問題;把孩子單獨撇下不管;過多占用孩子的時間;不能靜心傾聽孩子對自己所說的事;用不耐煩的口吻回答孩子的提問;用與嬰兒說話的腔調與幼兒交談;打罵孩子宣泄怒氣;隨意打斷孩子間的交談和活動等。
29.對幼兒知識性教育忌過早
幼兒的智力發育和年齡增長有一定的規律,“早慧”的兒童畢竟是少數。
如果家長違背智力發展的規律,盲目地追逐“超智”的兒童教育,學習起步過早,造成孩子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過重,不僅智力培養難以奏效,也給孩子今後入校學習帶來麻煩。
據研究:1歲以前的乳兒能接受色彩和聲音的刺激;1.5歲的嬰兒開始“咿呀”學兒歌與看圖;4歲以前是幼兒的語言敏感期,宜進行語言的訓練;4~5歲是幼兒對數字的敏感期,可訓練識數和簡單加減;5~6歲的幼兒對形象與字畫敏感,可教幼兒識字、畫畫;6歲以後可接受學校教育。
30.兒童忌用單肩書包
兒童時期骨骼含鈣質少,有機質較多,骨軟而有彈性。單肩背的書包將其全部的負荷壓在兒童的一側,造成兩肩的肌肉張力不等,受壓的一側血液循環受到影響,時間長了,可致斜肩或脊柱彎曲,使兒童的身體形態失去平衡。
書包的背帶不宜過窄,其寬度應在5厘米以上,而整個書包的重量不得超過兒童體重的1.10。
31.兒童默寫忌過量
為了增加兒童的知識量,老師和家長安排孩子的背誦和默寫的負擔普遍過重。然而,這不是智力開發的好方法,對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其他學科知識的掌握也有不利。
超量的默寫能使孩子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心跳加速,舒張壓升高,雙手顫動,記憶力減退。
32.忌打孩子“耳光”
孩子淘氣,家長生氣後往往順手一個“耳光”,打得孩子眼冒金星,甚至耳聾,使家長遺恨終生。
打耳光,很容易將巴掌打在孩子的耳朵上,強大的氣流會向孩子的耳內迅速地壓去,這會把鼓膜衝破,導致聽力減弱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