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手心出汗是脾胃虛熱、體質虧損所致,或是遇事過於緊張的緣故。
9.左右半身或上下半身出汗是指突然間出汗,常是中風的先兆。
10.大腿、胸部、腋下和乳房下方出汗有臭味,這是正常的。臭汗如狐騷氣味,並呈乳白色、黏稠狀,則是狐臭症。常分布於腋窩等處。汗中帶尿臭,且皮膚上還形成結晶,這是尿毒症的表現之一。
11.忌忽視痰液的異常變化
痰液是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在一般情況下,正常人是不咳痰的,即使有常在清晨起床後吐痰,若痰量少,脫口而出,其色澤清而透明,說明肺部組織、氣管黏膜組織的新陳代謝正常、無病。然而,痰的顏色的改變或出現異常可以辨別疾病,不容忽視。
1.白色痰可見於支氣管炎或肺炎,這常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
2.黃色或黃綠色痰提示有感染。
3.綠色痰常見於黃疸。
4.紅色或棕紅色表示痰中有血液或血紅蛋白存在。
5.粉紅色多見於急性肺水腫。
6.鐵鏽色常見於大葉性肺炎。
7.棕色的痰提示心髒病患者的肺部有慢性充血或肺部出血後含有變性血液。
8.巧克力色痰提示可能患了阿米巴痢疾。
9.黑色或灰色的痰提示氣管中粉塵較多。
12.忌忽視對尿液的觀察
正常人的尿一般為無色透明或淡黃色;天熱、飲水少或出汗多時多呈深黃色。若尿出現五顏六色,往往預示著某種疾病。
1.尿液呈洗肉水樣或鮮紅色,係尿液中有血液混入,往往有急性腎炎、腎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和泌尿器官結石、腫瘤等病症。女性患子宮、卵巢、輸卵管疾病時也可出現紅色尿;有時闌尾、結腸、直腸等發炎也會出現紅色尿。
2.新鮮尿液渾濁如米湯,常見於泌尿係統化膿性感染或淋病等。
3.尿色發黃提示膽道受阻,膽汁排出不暢並反流入血,因尿中含有大量膽紅素,將尿液染成黃色。常見的肝膽係統疾病(如急性肝炎、膽囊炎和膽石症)、總膽管結石、胰頭癌引起的阻塞性黃疸,也容易產生。
4.小便呈藍色可見於霍亂、斑疹傷寒等。
5.尿夜呈黑色如醬油,或呈棕色如葡萄酒,常見於血型不合的輸血、蠶豆病等。黑色尿多提示病情凶險,需積極采取搶救性措施以挽救生命。
6.如果尿液中存在大量而且較大的泡沫,或者在表麵泡沫消失後仍然見到大小不等的氣泡從尿液中不斷向上冒出,提示可能患膀胱炎、糖尿病、結腸炎、膀胱癌、直腸癌等疾患。對持續性的氣泡尿,且氣泡多而大者,應速去醫院檢查。
7.尿有腐敗性臭味往往是由於泌尿道細菌感染所致,如膀胱炎、腎盂炎並發膿腫等。
8.尿有氨臭味常見於尿毒症患者。大腸杆菌滋生時尿液含有糞臭味。
9.尿液氣味惡臭難聞多見於惡性腫瘤潰爛、壞死性膀胱炎等。
此外,根據一個人的排尿次數,也可判斷健康與否。正常人每日排尿6~10次,每日數十次小便是不正常的。
13.忌忽視大便顏色的異常變化
健康人的大便呈棕黃色。而大便顏色的變化與疾病的關係十分密切。
1.膽道梗阻、膽結石、膽道腫瘤或胰頭癌患者的大便多為白色、灰白色。
2.白色油脂便。量多,並有惡臭常見於胰源性腹瀉或吸收不良綜合征。
3.白色粘液便提示可能是慢性腸炎、腸息肉和腫瘤。
4.呈水樣或糊狀便,且有酸臭味、多泡沫,是消化不良、腸道功能失調等疾病的征兆。若綠便中混有膿液,則是急性腸炎或菌痢的表現。吃了大量含葉綠素的食物,或腸內酸性度過高,也會使糞便變成綠色。
5.洗肉水樣大便多見於夏季因吃了某些被嗜鹽菌汙染的醃製品,常見於沙門氏菌感染引起的腹瀉。
6.鮮紅色便常見於下消化道出血。外層沾有鮮血,量少,並伴劇痛,便後疼痛消失者為肛裂;血色鮮紅,量多少不一或呈血塊,附在糞便外層,與糞便不相混,用水可將血液或血塊衝走的,有內痔出血的可能。若血色鮮紅,並與糞便混在一起,提示可能為腸息肉或直腸癌、結腸癌所致。
7.暗紅色。因血液和糞便均勻地呈暗紅色,又稱為果醬色,常同見於阿米巴痢疾,結腸息肉和結腸腫瘤。另有一種情況是正常人進食過量的咖啡、巧克力、可可、櫻桃、桑棋等也可出現暗紅色大便,這要同上麵的疾病區別開來。
8.黑色便同馬路上柏油色,又稱柏油樣便,是常見的一種上消化道出血大便。包括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竇炎、黏膜脫垂、肝硬化時的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但是,食過多的肉類、動物血、肝髒、菠菜,口服鐵劑、鉍劑、活性炭等,糞便也可呈黑色,應加以區別。用水將黑便衝散,若顯出血色,即為消化道出血。
值得注意的是,日常大便出血,人們往往想到是痔瘡,而忽略了大腸癌的可能性。大便出血,首先要警惕癌腫的可能,這對老年人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