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使用的桶原來裝過化工產品的話,對人體造成危害就比較嚴重,若這些化工產品成分裏含有苯,就會對人的呼吸係統和神經係統造成危害,使用後會有頭痛和頭昏腦脹的感覺;即使以前裝的是食用油,這些桶因為沒有經過徹底消毒,衛生狀況也無法保證。
71.忌用彩瓷餐具盛酸性食物
繪有五彩繽紛圖案的陶瓷餐具,會給就餐者一種美的享受。可是對其所潛在的危險,就鮮為人知了。
原來,不論是繪在瓷器或陶器上的高溫彩釉還是低溫彩釉,其中都是由一些有毒的重金屬和其他化合物構成的顏料,如彩釉中的大紅色多數是含鎘的化合物,奶油黃色含氧化鉛,翠綠色含氧化鉻。用這種瓷釉器皿盛果汁、醋、酒等弱酸性食物時,彩瓷釉花中的有毒重金屬就會被溶解出來,隨食物進入人體,對身體造成損害,甚至能引起慢性中毒。鎘中毒可引起肺、骨損傷;鉛中毒會產生貧血、神經衰弱、骨髓增生受抑等症。因此,對於彩瓷、彩陶等餐具,特別是器皿內壁塗有彩釉圖案的餐具絕對不能使用。
72.淘米忌用力揉搓
有人在洗米時生怕洗不淨就用力搓洗。這種淘米的方法是不科學的。
我們知道,大米或小米是由果皮層、種皮層、外胚乳層、胚乳層等組成的。其中占絕大部分的胚乳層含有澱粉細胞,處於大米或小米的中央部位,而果皮層中則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主要為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可預防腳氣病、神經係統炎症、肌肉酸痛、氣促、水腫、舌炎、口角炎、皮脂溢出皮炎等病症。果皮層處於大米或小米的最外層,極易被剝落。如果在清洗時用力過大或搓洗時間過長,必然大量損失其中許多的營養素。因此,淘米時用力搓洗的方法實不可取。
73.忌用麵肥發麵
我國北方城鄉居民喜愛吃饅頭,而且相當部分家庭在蒸製饅頭時,用的是麵肥,而不習慣用鮮酵母。其實,這是人們不太了解鮮酵母的好處所在
鮮酵母是由純種酵母菌製備而成的活酵母,其中不含雜菌,用其發麵的饅頭味道純正,有饅頭特有的香味。
麵肥則不同。麵肥中有一部分酵母菌,還有相當一部分雜菌,如乳酸菌、醋酸菌等。這些菌種在相同的溫度下,生長速度比酵母菌快,同時它們與麵團中的單糖、雙糖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乳酸和醋酸,使饅頭變酸。為了消除饅頭的酸味,必須加入食用堿進行中和。加堿不足,酸味除不掉;加堿過量,饅頭變黃變苦,影響食用品質。
因此,無論從營養品質還是從食用品質上講,我們使用鮮酵母(或用鮮酵母製成的幹酵母)發酵饅頭,以提高營養生活水平。
74.忌把麵包放在冰箱裏貯存
麵包鬆軟可口、香甜宜人。有的人為了省事,往往一買幾個或更多,把它存放在冰箱裏,隨吃隨取。豈不知,這樣做是不恰當的,麵包不宜在冰箱裏存放。
因為麵包在烘烤過程中,麵粉中的直鏈澱粉部分已經老化,麵包才產生彈性和柔軟的結構。但是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使麵包由柔軟逐漸變硬。這種變化的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低,麵包的老化、變硬越快,就變得越硬越難吃。因此,麵包是不應放進冰箱貯存的。
75.忌味精使用不當
味精是一種調味品,也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劑,其學名為穀氨酸鈉,是構成蛋白質的一種氨基酸鈉鹽。目前使用的味精大多是從澱粉中提取的。穀氨酸鈉對人無害,所以無須禁止食用。味精添加在食品、蔬菜、湯汁中使味道鮮美可口。
有些人在使用味精時還是有不當之處,例如食物中放味精過量,烹調時過早加味精,味精加在酸性或堿性食物中,油炸食物中放味精等。為了正確地使用味精,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食品中加味精要適量。一般以3%以下為宜,加入量太多起不到調味和營養的作用,反而產生一種似鹹非鹹、似澀非澀的怪味。炒菜時也不宜放得太多,否則會抑製雞、肉、魚、蝦等食物本身的鮮味。
2.攝取的味精量也不宜過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味精的攝入量,為每人每日120毫克.千克體重,即50千克體重的人每日可食用味精6克。
3.忌把味精放入堿性和酸性的食品內。因為味精遇到堿會起化學反應,產生穀氨酸二鈉;味精遇酸則不易溶解,吸收效果當然不好。
4.忌把味精過度加熱。因為當超過120℃時,大部分穀氨酸鈉變為焦穀氨酸鈉,既無鮮味,又有毒。正確的方法是把菜或湯做好後趁熱加入,水溫在70℃~90℃時味精的溶解度最高。
5.忌溫度過低。溫度過低,味精不易溶解,如拌涼菜直接加味精的效果就不好,故可先用少許熱水將味精化開,晾涼後再放入涼拌菜中,拌攪一下即可。
76.忌常吃湯泡飯
俗話說“湯泡飯,嚼不爛”。湯和飯混在一起吃是不好的飲食習慣。時間久了會使消化機能減退導致胃病。
吃食物時首先要在口腔中進行初步消化。堅硬的牙齒將大塊食物切、磨成細小粉末和顆粒,同時唾液腺不斷分泌唾液,與食物充分混合,唾液中的澱粉酶能使澱粉分解成甘甜爽口的麥芽糖,便於胃腸進一步消化吸收。當吃固體食物時,由於咀嚼時間長,唾液分泌量也多,有利於潤滑和吞咽食物。湯和飯混在一起吃,咀嚼需要的時間短,唾液分泌很少,食物在口腔中尚未嚼爛時就同湯一起咽進肚裏了。這不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頭上的味覺神經沒有被刺激,胃和胰髒產生的消化液不多,並且還被湯衝淡,使吃進的食物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日久必然會引起胃病。
77.忌吃撈米飯
一般做撈飯時都是先在鍋裏放水後再放米,將米煮半熟時再撈出來蒸熟。撈飯後剩下的米湯就扔掉了,這是非常可惜的。因為米湯裏溶有很多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和一些碳水化合物。以大米為例,用大米做撈飯,維生素B1、B2損失50%,尼克酸損失40%,鐵損失60%,磷損失42%,碳水化合物損失6%,脂肪損失80%。由此可見,做撈飯時,大米中的許多營養物質都隨米湯流失了。經常吃撈飯將給人帶來營養不良的後果。
78.忌吃餿米飯
米飯變餿是由於金黃色葡萄球菌在米飯上大量生長繁殖而引起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在大量繁殖時會產生腸毒素。吃變餿了的米飯有中毒的危險。常有人把餿了的飯蒸煮一下再吃,以為這樣就沒事了。其實腸毒素是很不容易被破壞的,即使在100℃的高溫下煮30分鍾也不能把腸毒素全部去掉。
79.忌用炒鍋的餘油炒飯
炒飯忌用炒鍋內的餘油。餘油雖可以充分利用,但吃用餘油炒的飯對人的健康是有害的。因為炒菜後的鍋內剩餘物質不但有油,而且還有味精、食鹽、醬油等,由於受熱而發生焦化,易生成亞硝胺等有害物。亞硝胺是致癌物質。因此,忌用鍋內餘油炒飯。
80.忌用蒸鍋水煮飯
有些人用蒸饅頭的蒸鍋水來熬米湯、煮飯或者留下來飲用,這是一種誤區。這種水裏含有微量的硝酸鹽,當水長期蒸煮後,由於水分不斷地蒸發,這些無機鹽的濃度就相對地提高,而且有一部分硝酸鹽會還原為亞硝酸鹽。
81.忌用自來水煮飯
許多人習慣用自來水煮飯,這是不科學的。因為自來水中含有一定數量的氯氣,在燒飯過程中會大量破壞糧食中所含的人體不可缺少的維生素B1。
據測定,用自來水燒飯,維生素B1的損失數量與燒飯時間、燒飯溫度成正比,一般情況下,損失約30%。如果用燒開的熟水燒飯,維生素B1就可以免受損失,因為燒開後的水中的氯氣已經隨水氣蒸發掉了。
82.忌直接吃從冰箱取出的飯菜
吃剩的飯菜或暴露在空氣中的飯菜往往會受到細菌的汙染。即便是放冰箱裏也是帶細菌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抑製細菌生長繁殖,並不能殺滅細菌。即使在溫度更低的冷凍室裏,食物中仍有部分細菌頑強地生存下來。而取出後不經加熱就吃很可能引起腸道感染,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因此,從冰箱裏取出的飯菜不要直接食用,須經加熱後再吃。
83.忌早餐吃得過少
醫學研究表明,早餐吃得過少則血液就不能保證足夠的葡萄糖供應,時間長了會使人變得疲倦無力,頭昏腦脹,情緒不穩定,甚至出現惡心、嘔吐、暈倒等現象,使人無法精力充沛地學習和工作。
早餐應講究質量,早餐所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能量的30%。早餐中提供的營養素應該達到每天膳食中營養素量的25%,隻有滿足這些條件的早餐才能說其質量好,可稱為“營養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