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在兩性之間分出高低,我相信老子的話:“牝常以靜勝牡”,“柔弱勝剛強”。也就是說,守靜、柔弱的女性比衝動、剛強的男性高明。
老子也許是世界曆史上最早的女性主義者,他一貫旗幟鮮明地歌頌女性,最典型的是這句話:“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翻譯成白話便是:空靈、神秘、永恒,這就是奇妙的女性,女性生殖器是天地的根源。注家一致認為,老子是在用女性比喻“道”即世界的永恒本體。那麼,在老子看來,女性與道在性質上是最為接近的。
無獨有偶,歌德也說:“永恒的女性,引我們上升。”細讀《浮士德》原著可知,歌德的意思是說,“永恒”與“女性”乃同義語,在我們所追求的永恒之境界中,無物消逝,一切既神秘又實在,恰似女性一般圓融。
在東西方這兩位哲人眼中,女性都是永恒的象征,女性的偉大是包容萬物的。
大自然把生命孕育和演化的神秘過程安置在女性身體中,此舉非同小可,男人當知敬畏。與男性相比,女性更貼近自然之道,她的存在更為圓融,更有包容性,男人當知謙卑。
男人喜歡上天入地,天上太玄虛,地下太陰鬱,女人便把他拉回到地麵上來。女人使人生更實在,也更輕鬆了。
女人是人類的感官,具有感官的全部盲目性和原始性。隻要她們不是自卑地一心要克服自己的“弱點”,她們就能成為抵抗這個世界理性化即貧乏化的力量。
強的男子可能對千百個隻知其強的崇拜者無動於衷,卻會在一個知其弱點的女人麵前傾倒。
男人抽象而明晰,女人具體而混沌。
所謂形而上的衝動總是騷擾男人,他苦苦尋求著生命的家園。女人並不尋求,因為她從不離開家園,她就是生命、土地、花、草、河流、炊煙。
男人是被邏輯的引線放逐的風箏,他在風中飄搖,向天空奮飛,直到精疲力竭,邏輯的引線斷了,終於墜落在地麵,回到女人的懷抱。
歌德詩曰:“永恒之女性,引導我們走。”
走向何方?走向一個更實在的人生,一個更人情味的社會。
也許,男人是沒救的。一個好女人並不自以為能夠拯救男人,她隻是用歌聲、笑容和眼淚來安慰男人。她的愛鼓勵男人自救,或者,坦然走向毀滅。
好女人能刺激起男人的野心,最好的女人卻還能撫平男人的野心。
喜同男性交往的女子,或是風騷的,或是智慧的。你知道什麼是尤物嗎?就是那種既風騷又智慧的女子。
放蕩和貞潔各有各的魅力,但更有魅力的是二者的混合:蕩婦的貞潔,或貞女的放蕩。
癡心女子把愛當作宗教,男子是她崇拜的偶像。風流女子把愛當作藝術,男子是她誘惑的對象。二者難以並存。集二者於一身,“一片誌誠心,萬種風流相”,既懷一腔癡情,又解萬種風情,此種情人自是妙不可言,勢不可擋。那個同時受著崇拜和誘惑的男子有福了,或者——有危險了。
在男人心目中,那種既癡情又知趣的女人才是理想的情人。癡情,他得到了愛。知趣,他得到了自由。可見男人多麼自私。
我對女性隻有深深的感恩
歌德是一個大文豪,也是一個大情種,一生中戀愛不斷,在女人身上享盡了豔福,也吃足了苦頭,獲得了大量靈感,也吸取了許多教訓。老天賦予他一個情欲飽滿的身體和一顆易感的心,使他一走近女人就春心蕩漾,熱血沸騰。不過,最後成就的不是一個普通的登徒子,而是一個偉大的詩人。他的天才使他能夠把從女人身上得到的全部快樂和痛苦都釀成藝術的酒,他的超乎常人的強大理性又使他能夠及時地從每一次豔遇、熱戀、失戀、單戀中拔出身來,不在情欲之海中滅頂,反而把這一切經曆用作認識的材料。認識什麼?認識世界和人生,也認識女性。回過頭去看,他所迷戀的那一個個具體的女人都是他的老師,他在她們身邊度過的那些要死要活的日子都是他的功課,他經由她們學習這門叫做女性的課程。最後,這個勤奮的學生在八十二歲的時候終於交出了畢業答卷,就是詩劇《浮士德》第二部的結束語:“永恒之女性,引我們上升。”
在我看來,這句話也是歌德一世風流的結束語,是他的女性觀的總結。從這句話中,我讀出的是他對女性的深深的感恩,與女人之間的所有情感糾葛,一生的愛的紛亂,都在這感恩之中平靜下來了。戀愛是短暫的,與每一個女人的肌膚之親是短暫的,然而,女性是永恒的。這永恒的女性化身為青春少女,引我們迷戀可愛的人生,化身為妻子,引我們執著平凡的人生,又化身為母親,引我們包容苦難的人生。在這永恒的女性引導下,人類世代延續,生生不息,不斷唱響生命的凱歌。
當然,我不是歌德,沒有他的天才,也沒有他的豐富的閱曆。但是,身為男人,我也喜歡女人,也由自己的經曆體會和認識女人,而最後的心情也和歌德一樣,我對女性隻有深深的感恩。男女恩怨,一切怨都會消逝,女性給人生、給世界的恩卻將永存。我相信,不但我,一切懂得算總賬的男人,都會是這樣的心情。希臘神話裏的英雄伊阿宋因為美狄亞的複仇而怨恨全部女性,祈願人類有別的方法生育,使男人可以徹底擺脫女人。我倒希望上天成全他的祈願,給像他這樣的男人另造一個沒有女人的世界,讓他們去享受無性繁殖的幸福。至於我自己,我無比熱愛眼前這個充滿著女性魅惑和女性恩惠的世界,無論給我什麼報償,我都決不肯去伊阿宋的理想世界裏呆上哪怕一天。
什麼是愛
愛,就是在這一世尋找那個仿佛在前世失散的親人,就是在人世間尋找那個最親的親人。
愛是一份伴隨著付出的關切,我們往往最愛我們傾注了最多心血的對象。
愛是耐心,是等待意義在時間中慢慢生成。
愛是沒有理由的心疼和不設前提的寬容。
愛不是對象,愛是關係,是你在對象身上付出的時間和心血。你培育的園林沒有皇家花園美,但你愛的是你的園林而不是皇家花園。你相濡以沫的女人沒有女明星美,但你愛的是你的女人而不是女明星。也許你願意用你的園林換皇家花園,用你的女人換女明星,但那時候支配你的不是愛,而是欲望。
男女之間,真愛是什麼感覺?有人說,必須是如癡如醉、要死要活,才可算數。這種激情狀態當然很可貴也很美好,但一定是暫時的,不可能持久。真正長久和踏實的感情是這樣一種感覺,仿佛兩人從天老地荒就在一起了,並且將永遠這樣在一起下去。這是一種當下即永恒的感覺,隻要有這種感覺,就是真愛。
愛一個人的最好的方式是:把她(他)當作獨立的個人尊重她,把她當作最親的親人心疼她。
愛一個人,就是心疼一個人。愛得深了,潛在的父性或母性必然會參加進來。隻是迷戀,並不心疼,這樣的愛還隻停留在感官上,沒有深入到心窩裏,往往不能持久。
愛就是心疼。可以喜歡許多人,但真正心疼的隻有一個。
一切真愛都是美的、善的,超越於是非和道德的評判。
與其說有理解才有愛,毋寧說有愛才有理解。愛一個人,一本書,一件藝術品,就會反複玩味這個人的一言一行,這本書的一字一句,這件作品的細枝末節,自以為揣摩出了某種深長意味,於是,“理解”了。
我不知道什麼叫愛情。我隻知道,如果那張臉龐沒有使你感覺到一種甜蜜的惆悵,一種依戀的哀愁,那你肯定還沒有愛。
你是看不見我最愛你的時候的情形的,因為我在看不見你的時候才最愛你。
真正的愛情也許會讓人付出撕心裂肺的代價,但一定也能使人得到刻骨銘心的收獲。
愛情的滋味最是一言難盡,它無比甜美,帶給人的卻常是無奈、惆悵、苦惱和憂傷。不過,這些痛苦的體驗又何嚐不是愛情的豐厚贈禮,一份首先屬於心靈、然後屬於藝術的寶貴財富,古今中外大詩人的作品就是證明。
愛情的質量取決於相愛者的靈魂的質量。真正高質量的愛情隻能發生在兩個富有個性的人之間。
對於靈魂的相知來說,最重要的是兩顆靈魂本身的豐富以及由此產生的互相吸引,而決非彼此的熟稔乃至明察秋毫。
愛情既是在異性世界中的探險,帶來發現的驚喜,也是在某一異性身邊的定居,帶來家園的安寧。但探險不是獵奇,定居也不是占有。毋寧說,好的愛情是雙方以自由為最高贈禮的灑脫,以及決不濫用這一份自由的珍惜。
憑人力可以成就和睦的婚姻,得到幸福的愛情卻要靠天意。
幸福是難的。也許,潛藏在真正的愛情背後的是深沉的憂傷,潛藏在現代式的尋歡作樂背後的是空虛。兩相比較,前者無限高於後者。
給愛情劃界時不妨寬容一些,以便為人生種種美好的遭遇保留懷念的權利。
讓我們承認,無論短暫的邂逅,還是長久的糾纏,無論相識恨晚的無奈,還是終成眷屬的有情,無論傾注了巨大激情的衝突,還是伴隨著細小爭吵的和諧,這一切都是愛情。每個活生生的人的愛情經曆不是一座靜止的紀念碑,而是一道流動的江河。當我們回顧往事時,我們自己不必否認、更不該要求對方否認其中任何一段流程、一條支流或一朵浪花。
我不相信人一生隻能愛一次,我也不相信人一生必須愛許多次。次數不說明問題。愛情的容量即一個人的心靈的容量。你是深穀,一次愛情就像一道江河,許多次愛情就像許多浪花。你是淺灘,一次愛情隻是一條細流,許多次愛情也隻是許多泡沫。
一個人的愛情經曆並不限於與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異性之間的恩恩怨怨,而且也是對於整個異性世界的總體感受。
愛情不是人生中一個凝固的點,而是一條流動的河。這條河中也許有壯觀的激流,但也必然會有平緩的流程,也許有明顯的主航道,但也可能會有支流和暗流。除此之外,天上的雲彩和兩岸的景物會在河麵上映出倒影,晚來的風雨會在河麵上吹起漣漪,打起浪花。讓我們承認,所有這一切都是這條河的組成部分,共同造就了我們生命中的美麗的愛情風景。
愛情不論短暫或長久,都是美好的。甚至陌生異性之間毫無結果的好感,定睛的一瞥,朦朧的激動,莫名的惆悵,也是美好的。因為,能夠感受這一切的那顆心畢竟是年輕的。生活中若沒有邂逅以及對邂逅的期待,未免太乏味了。人生魅力的前提之一是,新的愛情的可能性始終向你敞開著,哪怕你並不去實現它們。如果愛情的天空注定不再有新的雲朵飄過,異性世界對你不再有任何新的誘惑,人生豈不太乏味了?
不要以成敗論人生,也不要以成敗論愛情。
現實中的愛情多半是失敗的,不是敗於難成眷屬的無奈,就是敗於終成眷屬的厭倦。然而,無奈留下了永久的懷戀,厭倦激起了常新的追求,這又未嚐不是愛情本身的成功。
說到底,愛情是超越於成敗的。愛情是人生最美麗的夢,你能說你做了一個成功的夢或失敗的夢嗎?
心靈相通,在實際生活中又保持距離,最能使彼此的吸引力耐久。
好的愛情有韌性,拉得開,但又扯不斷。
相愛者互不束縛對方,是他們對愛情有信心的表現。誰也不限製誰,到頭來仍然是誰也離不開誰,這才是真愛。
愛情不風流
有一個字,內心嚴肅的人最不容易說出口,有時是因為它太假,有時是因為它太真。
愛情不風流,愛情是兩性之間最嚴肅的一件事。
調情是輕鬆的,愛情是沉重的。風流韻事不過是軀體的遊戲,至多還是感情的遊戲。可是,當真的愛情來臨時,靈魂因恐懼和狂喜而顫栗了。
愛情不風流,因為它是靈魂的事。真正的愛情是靈魂與靈魂的相遇,肉體的親昵僅是它的結果。不管持續時間是長是短,這樣的相遇極其莊嚴,雙方的靈魂必深受震撼。相反,在風流韻事中,靈魂並不真正在場,一點兒小感情隻是肉欲的佐料。
愛情不風流,因為它極認真。正因為此,愛情始終麵臨著失敗的危險,如果失敗又會留下很深的創傷,這創傷甚至可能終身不愈。熱戀者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對方並被對方充滿,一旦愛情結束,就往往有一種被掏空的感覺。風流韻事卻無所謂真正的成功或失敗,投入甚少,所以退出也甚易。
愛情不風流,因為它其實是很謙卑的。“愛就是奉獻”——如果除去這句話可能具有的說教意味,便的確是真理,準確地揭示了愛這種情感的本質。愛是一種奉獻的激情,愛一個人,就會遏製不住地想為她(他)做些什麼,想使她快樂,而且是絕對不求回報的。愛者的快樂就在這奉獻之中,在他所創造的被愛者的快樂之中。最明顯的例子是父母對幼仔的愛,推而廣之,一切真愛均應如此。可以用這個標準去衡量男女之戀中真愛所占的比重,剩下的就隻是情欲罷了。
愛情不風流,因為它需要一份格外的細致。愛是一種了解的渴望,愛一個人,就會不由自主地想了解她的一切,把她所經曆和感受的一切當作最珍貴的財富接受過來,精心保護。如果你和一個異性發生了很親密的關係,但你並沒有這種了解的渴望,那麼,我敢斷定你並不愛她,你們之間隻是又一段風流因緣罷了。
愛情不風流,因為它雖甜猶苦,使人銷魂也令人斷腸,同時是天堂和地獄。正如紀伯倫所說——
“愛雖給你加冠,它也要把你釘在十字架上。它雖栽培你,它也刈剪你。
“它雖升到你的最高處,撫惜你在日中顫動的枝葉。它也要降到你的根下,搖動你的根柢的一切關節,使之歸土。”
所以,內心不嚴肅的人,內心太嚴肅而又被這嚴肅嚇住的人,自私的人,懦弱的人,玩世不恭的人,飽經風霜的人,在愛情麵前紛紛逃跑了。
所以,在這人際關係日趨功利化、表麵化的時代,真正的愛情似乎越來越稀少了。有人憤激地問我:“這年頭,你可聽說某某戀愛了,某某又失戀了?”我一想,果然少了,甚至帶有浪漫色彩的風流韻事也不多見了。在兩性交往中,人們好像是越來越講究實際,也越來越瀟灑了。
也許現代人真是活得太累了,所以不願再給自己加上愛情的重負,而寧願把兩性關係保留為一個輕鬆娛樂的園地。也許現代人真是看得太透了,所以不願再徒勞地經受愛情的折磨,而寧願不動感情地麵對異性世界。然而,逃避愛情不會是現代人精神生活空虛的一個征兆嗎?愛情原是靈肉兩方麵的相悅,而在普遍的物欲躁動中,人們尚且無暇關注自己的靈魂,又怎能懷著珍愛的情意去發現和欣賞另一顆靈魂呢?
可是,盡管真正的愛情確實可能讓人付出撕心裂肺的代價,卻也會使人得到刻骨銘心的收獲。逃避愛情的代價更大。就像一萬部豔情小說也不能填補《紅樓夢》的殘缺一樣,一萬件風流韻事也不能填補愛情的空白。如果男人和女人之間不再信任和關心彼此的靈魂,肉體徒然親近,靈魂終是陌生,他們就真正成了大地上無家可歸的孤魂了。如果亞當和夏娃互相不再有真情甚至不再指望真情,他們才是真正被逐出了伊甸園。
愛情不風流,因為風流不過爾爾,愛情無價。
婚姻的質量
無論如何,你對一個女人的愛倘若不是半途而廢,就不能停留在僅僅讓她做情人,還應該讓她做妻子和母親。隻有這樣,你才親手把她變成了一個完整的女人,你們的愛情也才有了一個完整的過程。至於這個過程是否叫做婚姻,倒是一件次要的事情。
結婚是神聖的命名。是否在教堂裏舉行婚禮,這並不重要。蒼天之下,命名永是神聖的儀式。“妻子”的含義就是“自己的女人”,“丈夫”的含義就是“自己的男人”,對此命名當知敬畏。沒有終身相愛的決心,不可妄稱夫妻。有此決心,一旦結為夫妻,不可輕易傷害自己的女人和自己的男人,使這神聖的命名蒙羞。
聖經記載,上帝用亞當身上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於是世上有了第一對夫婦。據說這一傳說貶低了女性。可是,亞當說得明白:“這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今天有多少丈夫能像亞當那樣,把妻子帶到上帝麵前,問心無愧地說出這話呢?
在一次長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稱心的旅伴,其次好是沒有旅伴,最壞是有一個不稱心的旅伴。
婚姻同樣如此。夫妻恩愛,攜手走人生之旅,當然是幸運的。如果做不到,獨身前行,雖然孤單,卻也清靜,不算什麼大不幸。最不幸的是兩人明明彼此厭煩,偏要朝夕相處,把一個沒有愛情的婚姻維持到底。
好的婚姻是人間,壞的婚姻是地獄,別想到婚姻中尋找天堂。
人終究是要生活在人間的,而人間也自有人間的樂趣,為天堂所不具有。
性是肉體生活,遵循快樂原則。愛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則。婚姻是社會生活,遵循現實原則。這是三個完全不同的東西。婚姻的困難在於,如何在同一個異性身上把三者統一起來,不讓習以為常麻痹性的誘惑和快樂,不讓瑣碎現實損害愛的激情和理想。
愛情僅是感情的事,婚姻卻是感情、理智、意誌三方麵通力合作的結果。因此,幸福的婚姻必定比幸福的愛情稀少得多。理想的夫婦關係是情人、朋友、伴侶三者合一的關係,兼有情人的熱烈、朋友的寬容和伴侶的體貼。三者缺一,便有點美中不足。然而,既然世上許多婚姻竟是三者全無,你若能擁有三者之一也就應當知足了。
可以用兩個標準來衡量婚姻的質量,一是它的愛情基礎,二是它的穩固程度。這兩個因素之間未必有因果關係,所謂“佳偶難久”,熱烈的愛情自有其脆弱的方麵,而婚姻的穩固往往更多地取決於一些實際因素。兩者俱佳,當然是美滿姻緣。然而,如果其中之一甚強而另一稍弱,也就算得上是合格的婚姻了。
在婚姻中,雙方感情的滿足程度取決於感情較弱的那一方的感情。如果甲對乙有十分愛,乙對甲隻有五分愛,則他們都隻能得到五分的滿足。剩下的那五分欠缺,在甲會成為一種遺憾,在乙會成為一種苦惱。
婚姻中不存在一方單獨幸福的可能。必須共贏,否則就共輸,是婚姻遊戲的鐵的法則。
在婚姻這部人間樂曲中,小爭吵乃是必有的音符,倘若沒有,我們就要讚歎它是天上的仙曲了,或者就要懷疑它是否已經臨近曲終人散了。
“我們兩人都變傻了。”
“這是我們婚姻美滿的可靠標誌。”
伴侶之情
在兩性之間,發生肉體關係是容易的,發生愛情便很難,而最難的便是使一個好婚姻經受住歲月的考驗。
喜新厭舊乃人之常情,但人情還有更深邃的一麵,便是戀故懷舊。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年輕,終有一天會發現,人生最值得珍惜的乃是那種曆盡滄桑始終不渝的伴侶之情。在持久和諧的婚姻生活中,兩個人的生命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連一般地生長在—起了。共同擁有的無數細小珍貴的回憶猶如一份無價之寶,一份僅僅屬於他們兩人無法轉讓他人也無法傳之子孫的奇特財產。說到底,你和誰共有這一份財產,你也就和誰共有了今生今世的命運。與之相比,最浪漫的風流韻事也隻成了過眼煙雲。
人的心是世上最矛盾的東西,它有時很野,想到處飛,但它最平凡最深邃的需要卻是一個憩息地,那就是另一顆心。倘若你終於找到了這另一顆心,當知珍惜,切勿傷害它。曆盡人間滄桑,遍閱各色理論,我發現自己到頭來信奉的仍是古典的愛情範式:真正的愛情必是忠貞專一的。惦著一個人並且被這個人惦著,心便有了著落,這樣活著多麼踏實。與這種相依為命的伴侶之情相比,一切風流韻事都顯得何其虛飄。
大千世界裏,許多浪漫之情產生了,又消失了。可是,其中有一些幸運地活了下來,成熟了,變成了無比踏實的親情。好的婚姻使愛情走向成熟,而成熟的愛情是更有分量的。當我們把一個異性喚做戀人時,是我們的激情在呼喚。當我們把一個異性喚做親人時,卻是我們的全部人生經曆在呼喚。
初戀的感情最單純也最強烈,但同時也最缺乏內涵,幾乎一切初戀都是十分相像的。因此,盡管人們難以忘懷自己的初戀經曆,卻又往往發現可供回憶的東西很少。
我相信成熟的愛情是更有價值的,因為它是根據全部人生經曆做出的選擇。
愛情不風流,它是兩性之間最嚴肅的一件事。風流韻事頻繁之處,往往沒有愛情。愛情也未必浪漫,浪漫隻是愛情的早期形態。在浪漫結束之後,一個愛情是隨之結束,還是推進為親密持久的伴侶之情,最能見出這個愛情的質量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