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表現
(一)感知覺障礙
1.幻覺精神分裂症的幻覺以言語性幻聽為多見,如評論性幻聽、爭論性幻聽、命令性幻聽和思維冥想,這類幻覺為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狀。亦可表現為視、嗅及味等其他類型幻覺。患者的行為常受幻覺影響,如側耳傾聽,喃喃自語,與聲音對話;對空謾罵,衝動功擊;或自笑;或緊張、恐懼、躲避。在幻覺的支配下,患者可能會對他人及自己做出嚴重傷害行為。
2.感知綜合障礙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表現對自身體形感知錯誤,如感覺自己前額變窄,嘴變大,臀部變寬,腿變粗或變細;有的患者看見事物的形象比實際增大或縮小(視物變形症);有的患者感覺周圍事物的距離發生變化(空間感知綜合障礙);有的患者則感覺周圍事物和環境變得不真實,如同鏡花水月、虛無縹緲(非真實感)。
(二)妄想
精神分裂症最常見的妄想之一是被害妄想,患者毫無根據地堅信被迫害、被監控、被誹謗、被下毒。另一常見的妄想是關係妄想,患者將周圍與其無關的事物認為與自己有關,認為別人的一言一行都是針對他,甚至報刊文章、電台和電視節目內容都是與其有關。
有些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狀,如物理影響妄想,患者認為自己的思維、情感和意誌行為等精神活動不受自己的意誌支配,而受外界某種力量的控製。有的患者認為自己內心所思所想,未經表達出來,已被別人所知(被洞悉感)。
(三)思維聯想障礙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性表現之一就是思維聯想過程的連貫性缺乏,表現為對問題的敘述或回答不切題、不中肯,上下文之間缺乏聯係,整個敘述內容缺乏中心,稱之為思維鬆弛。嚴重時,上下語句之間,甚至詞語概念之間均缺乏聯係,患者言語交談顯得支離破碎,無法理解,稱之為思維破裂。患者的聯想過程可在沒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下突然中斷思維中斷、或突然不自主地大量表現一些陌生的非自我的聯想和思維(思雒雲集)。
患者的另一特征性表現是思維邏輯性缺乏,表現為邏輯推理荒謬、離奇,因果倒錯(邏輯倒錯表現為概念轉換的錯誤,以無關的具體概念來代表某一抽象概念(病理性象征性思維)。有時患者自創詞語、符號,或將無關的詞語概念拚湊組合在一起,賦予某種特殊意義,即所謂語詞新作。
(四)情感障礙
情感淡漠或遲鈍是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狀之一,患者表現內心體驗缺乏,表情呆板,缺少變化,體態語言少,交談時缺乏眼神接觸,語調缺乏抑揚頓挫,單調而平乏。對他人感情冷漠,對親人的痛苦漠不關心,無動於衷。此外,患者可出現情感反應與現實刺激或其內心體驗倒錯的現象。
(五)意誌行為障礙
患者活動性減少,主動性缺乏,學習、工作和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差,無法堅持工作和完成學業,對自己的前途缺乏計劃和要求,即使有計劃也不去實施,終日無所事事。行為被動、孤獨、離群,不主動與人交往,常閉門不出,臥床或呆坐一處,生活懶散,不主動洗漱。意誌活動減退是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狀之一。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為常表現怪異離奇。有的患者表現食異物,如吃昆蟲、草木等(意向倒錯);有的患者在意識清晰狀態下表現不語、不動、不食,對任何刺激缺乏反應;有的患者則會突然衝動、攻擊;有的患者肢體任人擺布,如同蠟塑,較長時間維持某一姿勢不變(蠟樣屈曲);有的患者行為仿效他人(模仿動作);有的患者則抗拒指令,拒不執行要求。
(六)認知功能缺陷
認知功能缺陷作為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狀很早就被認識。記憶缺陷主要與記憶編碼有關,表現為對詞彙表的回憶,或對詞組的聯想及再現的困難,與海馬功能缺陷有關。注意障礙表現為主動注意減弱,對幹擾工作過程的無關信息的排斥能力降低,或注意專注與轉移困難,或激活度降低。執行功能損害表現在概念形成、認知轉移、行為調節、計劃、決策、問題解決等方麵的障礙,是分裂症認知功能障礙的核心,與額葉損害有關。一般認為,精神分裂症的認知功能損害,可能病前即已存在,持續而穩定,往往獨立於臨床症狀,與病程無關,反映了一種素質性標誌。
五、臨床類型
根據臨床症狀群的不同劃分常見下列類型:
(一)偏執型
又稱妄想型,整個病程以想占主導地位,妄想內容具有荒謬離奇和泛化的特點,關係妄想和被害妄想多見,可伴有與妄想內容相關的幻覺。多發病於青壯年,緩慢起病,病程發展較為緩慢,較少出現嚴重的人格改變和精神衰退。該類型臨床最多見。
(二)單純型
青少年發病,起病潛隱,病程進展緩慢,臨床症狀以逐漸發展的精神衰退為主要特征,表現為活動減少、情感冷漠、被動、孤僻,逐漸社會退縮、生活懶散,最終導致精神衰退和人格缺損,而幻覺妄想不明顯。該類型較少見,預後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