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恐怖的食史:以“相食”為鑒
“隋末荒亂,狂賊朱粲起於襄、鄧間,歲饑,米斛萬錢,亦無得處,人民相食。粲乃驅男女小大仰一大銅鍾,可二百石,煮人肉以餧賊。生靈殲於此矣。”(唐·張鷟《朝野僉載》)
還有更讓人不寒而栗的!《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資治通鑒·二二零卷》“茶紙既盡,遂食馬;馬盡,羅雀掘鼠;雀鼠又盡,巡出愛妾,殺以食士,遠亦殺其奴;然後括城中婦人食之,繼以男子老弱”;“北畿、山東並饑,發塋墓,斫道樹殆盡。父子或相食”(《明史》)而這還僅是滄海一粟,隨手翻兩下史書,別的不好說,但“相食”二字,一定不難找,看得人心有戚戚。又有民間故事裏的一則說:二婦共刮一死人肉各盈筐,剖腹取其肝,因相罵也。一婦曰:“與我,當多與爾臀肉”。一婦曰:“肝美,奈何以臀肉易之?”吃人竟然到了分辨美味的地步,這大抵也是一種中國特色吧。於是就有許多人,以此為名義,指摘國人的劣根。各式各樣的評論很多,但說到底還是一句話“吃飽了,撐的”。真的,以此攻訐曆史的人,大抵是沒有經曆過像樣的饑餓吧。作家莫言曾經回憶自己小時候碰到饑荒,吃煤渣子都能嘎嘣嘎嘣吃出甜味,這對他們來說,同樣很難想象。在西方的文化裏,人類從狩獵發展到畜牧,幾乎就像喝水一樣方便自然,這麼豐茂的植被、如此龐大的獸群,吃不飽隻能證明你是一個蹩腳的獵人,如是而已。
可上古時代的中國卻是一副完全不同的景象。小時候看晉惠帝說“何不食肉糜”,笑癱,中國曆史上竟然有如此白癡的君主。長大以後,才漸漸咂吧出其中的無奈,要知道,這世界上大多民族是以肉為主食的。美國的動物學家在研究之後,發現全世界所有的食肉動物中,中國的熊貓是唯一改變食性的例子,道理還是一樣,餓的。所幸我們堅忍的祖先發明了農業,終於解決了口腹之患,卻也注定了中國千年的苦難興衰。既然種地,就需要定居,吃的肉少,自然身體也不如別人強壯,往往成為遊牧民族欺負的對象。更可唏噓的是,靠天吃飯、賴地穿衣的生活雖然安穩,卻實在是個泥足的畸形巨人,稍有天災人禍就會發生大範圍的饑荒。連命都快餓沒的辰光裏,又何來得禮義廉恥呢?如此這般說來,大抵還是那些吃飽了撐著的人比較可怕吧。白居易在《輕肥》裏說“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