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阿諛圓滑、模棱宰相——蘇味道(1 / 1)

4.阿諛圓滑、模棱宰相——蘇味道

蘇味道是唐朝時期小有名氣的一個文學家,武則天在位時期,蘇味道官至宰相,處事圓滑,蘇味道曾經對別人說:“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常模棱以持兩端可矣。”因此當時的人都叫他“模棱宰相”。

蘇味道能夠稱得上是一個文學家,那肯定是一個很有文學才華的人。當時蘇味道與杜審言、崔融、李嶠三人並稱為文章四友,他們在一起大力創作近體詩,又因為蘇味道身居高位,所以可以說蘇味道對唐代詩歌的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由於蘇味道一直身居朝廷,又善於阿諛奉承,所以他的詩歌文章多是應製之作,就是皇上想看什麼他就寫什麼,文字浮豔雍容。但是蘇味道也有經典流傳的詩歌,《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這一篇詠長安元宵夜花燈盛況的詩歌,就是蘇味道的傳世之作,其中詩句“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更是曆來為人傳誦。

蘇味道20歲便中了進士,這也可以看出蘇味道是有一定才學的,從他留下的詩篇我們也可以看出蘇味道的文學成就是無法抹滅的,但是再傑出的成就也不能掩蓋他阿諛圓滑的處事風格。據說蘇味道在朝為官的時候非常擅長寫奏章,對人阿諛奉承、處事圓滑、苟合取容,人們都叫他“蘇模棱”或“模棱手”。就是因為蘇味道的那一番“模棱論”,所以才有了成語“模棱兩可”。蘇味道的為官曆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早年蘇味道因為受到吏部侍郎裴行儉的賞識,所以受到重用,後來在公元695年,蘇味道因為受牽連,與張錫一同關進獄中,張錫在獄中從容自如,而蘇味道則一直惴惴不安、食不下咽、睡不安寢。武則天聽說後便將張錫流放到嶺南,而蘇味道則隻是降職處置。直到公元698年蘇味道又重新啟用為宰相,但是後來又因為為父親遷墓毀人田地所以被人彈劾,二次被貶。最後因為黨附張易之兄弟,在張易之兄弟被打擊之後,蘇味道也受到了牽連,再次被貶,這次蘇味道還沒有上任,便在上任途中去世了。

蘇味道的才華在於有文采,寫奏章、寫詩文,蘇味道可以張口就來,為我們古代詩歌的發展也有自己的貢獻。但是蘇味道在做官上卻不盡如人意,為官阿諛圓滑、結黨營私,隻求模棱即可,不能正直處事,最終是獨自唏噓。在生活中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受所有人都喜歡,不希望得罪人。在無關緊要的時候,說些好話別人高興自己也開心,但是在涉及到原則的事情上、關係到他人的名譽的問題上則要直言相告。就像蘇味道如果在為官的時候能夠正直一些,可能就能成為一個有為的大臣,也不會因為黨附他人而受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