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賣國求榮、臭名昭著——秦檜
檜兩據相位者,凡十九年,劫製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忘仇斁倫。一時忠臣良將,誅鋤略盡。其頑鈍無恥者,率為檜用,爭以誣陷善類為功。其矯誣也,無罪可狀,不過曰謗訕,曰指斥,曰怨望,曰立黨沽名,甚則曰有無君心。凡論人章疏,皆檜自操以授言者,識之者曰:“此老秦筆也。”
——《宋史》
秦檜,宋朝時期的大臣,在宋徽宗五年的時候中了進士,從此就開始飛黃騰達。秦檜經曆了北宋、南宋的過渡階段,所以他的發達和好幾個皇帝都有關係。靖康元年,金兵攻入宋朝京城,懦弱膽小的秦檜力主對金議和,不就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被金人擄去做人質,秦檜和大大小小一百多名官員一同陪著二帝去做人質。不久就傳來了康王趙構繼位的消息,秦檜一方麵為了自保,一方麵為了能夠回到宋朝,於是用厚禮賄賂粘罕,當時金人認為要想真正讓宋朝亡國,就必須“誘以和議,內外勾結”,這個“內”就得由秦檜來做。於是借機便放走了秦檜。回到宋朝的秦檜肯定會受到很多人的猜疑,為什麼別人沒能回來隻有秦檜回來了?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於是秦檜獻給趙構一份致女真軍事貴族撻懶的“求和書’。這讓趙構感到秦檜這人“忠樸過人”,甚至高興地說說“又得一佳士也”。秦檜憑借著自己的巧舌如簧、能言善辯,很是受到宋高宗趙構的喜愛。於是開始兩任宰相,前後執政十九年的曆程。
秦檜當權之後,便開始力主議和,奉行稱臣、割地、納貢的政策,反對傾全國之力去征戰。而宋高宗趙構擔心迎回徽宗、欽宗二帝之後,自己就得被迫退位,所以也不願意征戰。這算是和秦檜的主張一拍即合。於是兩人開始合計謀害連連馬上退兵。雖然嶽飛多次上書解釋邊疆狀況,但是害怕迎回二帝威脅自己地位的趙構卻是一意孤行,嶽飛隻好退兵。再回到京城之後,嶽飛便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八百多年以來,人們在嶽飛被害這件事情上紛紛指責秦檜,秦檜的確是一個大奸臣,因為他的賣國求榮、奴顏婢膝、陰險狡詐,不僅禍害了國家忠良,還使得國家蒙羞。但是在秦檜背後還要譴責一個人,就是宋高宗。明代文征明寫的《滿江紅》就揭露了宋高宗勾結秦檜殺害嶽飛的用心:
拂拭殘碑,勅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憐,風波獄。豈不念,中原蹙;豈不惜,徽欽辱。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古休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複。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秦檜在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候,不僅不知國仇家恨,恥言求和,反而賣國求榮,為了一己之私、陷忠義之士於死地,所以臭名昭著。忠義之士名傳千古,奸詐之人遺臭萬年,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