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窮奢極侈、奸詐昏庸——蔡京
蔡京是北宋時期最有名的權臣,也是當時人眼中新舊兩黨公認的宰相之才。在治理國家期間,蔡京支持王安石變法,推行了很多的經濟政策促進經濟發展,可以說蔡京算得上當時的一個治國奇才,但是這個治國奇才卻走上了歧途,最終成為“有才的壞蛋”。
北宋時期的經濟財政狀況一直就不好,尤其是在宋徽宗的時候,可以說國家財政已經到了非常困難的地步,邊防費用的支出已經使得國庫積蓄耗盡。到後來又有戰事的時候,皇上不得不動用皇宮內庫的資金。而不斷增加的官員人數,更是給當時貧病交加的宋朝增加了一大筆財政支出,這對於拮據萬分的國家財政來說是雪上加霜。這時候蔡京果斷的進行了一係列的經濟改革,來解決財政危機。給社會上發行虛幣,這樣就能夠取民財於無形;然後擴大國家的壟斷部門,與當時的商人爭奪利益。這些措施可以說是立竿見影的,很快便“今方泉布所積贏五千萬,和足以廣樂,富足以備禮”。蔡京的舉措雖然解決了部分財政危機,滿足了皇上和一些王宮大臣的奢侈的需求,卻使得當時的社會矛盾更加激烈。再細看上麵蔡京進行的措施:發行虛幣、和商人爭利益,這些都是在搶奪百姓的錢財,過早的消耗民力,最終一定會帶來惡果。史書上曾經對蔡京驚醒記載:“是時天下財用歲入,有禦前錢物、朝廷錢物、戶部錢物,其措置裒斂、取索支用,各不相知。天下財賦多為禁中私財,上溢下漏,而民重困。”這說明蔡京的經濟舉措,使得商人破產,百姓更加窮苦。很多地方的百姓甚至已經無法生存,隻能揭竿起義。當時最有代表性的起義就是北方的宋江起義與南方的方臘起義,正是蔡京的舉措導致了這些農民起義,最終動搖了北宋的統治,使得北宋在對外戰爭中迅速敗亡。
就蔡京本人和皇帝的關係來講,蔡京可以說是一個悲劇,一方麵蔡京的確是治國奇才,他能想出很多方法來解決當時的困境,但是蔡京又是一個無能的奸臣,在他所做的改革中,他通過一係列的方法使得政府財政增加,滿足了送徽宗朝的各項大規模軍事行動,滿足了送徽宗“豐亨豫大”的揮霍無度,滿足了統治者的奢侈之求,卻唯一沒有滿足平民百姓的需求,可以說蔡京之所以最後被拋棄是因為他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邀寵固位、投上所好,而不是為了百姓考慮。就這樣蔡京也沒有獲得皇上的完全信任,最終被貶黜,在流放途中就悄然去世了。
蔡京是有才能的大臣,這是毋庸置疑的,蔡京是公認的宰相之才,這也是大家公認的。但是宰相之才將才能用在了邀寵固位上,沒有用到百姓身上,就隻能是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