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小肚雞腸、目光短淺——潘美(1 / 1)

6.小肚雞腸、目光短淺——潘美

若潘美則更不足道矣,楊業驍將也,久曆行陣,匪惟勇號無敵,即料事度勢,亦有先見之明,美乃不信其言,反誤信一忮刻之王侁,卒至孤軍應敵,力竭身亡,侁之罪固不容誅,美之罪亦豈可逭?

——蔡東藩

在看《楊家將》的時候,我們都非常討厭一個大反派,那就是潘仁美。在曆史上潘仁美的原型就是潘美,實際上潘美並不是像電視上那樣奸詐無能,反而潘美是一個作戰能臣,而之所以在曆史的流傳上形象越來越差,則是因為潘美的一時猶豫導致了大將楊業的陣亡,這也是我們將他歸為愚臣的一個原因。

潘美因為屢立戰功,所以為皇上所信任,所以在雍熙三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潘美帶領軍馬進行北伐,當時的楊業正是潘美的一個大將軍。在攻下寰、朔、雲、應等州之後,幾路北伐的人馬在代州彙合,這時候接到了皇上的命令,要求將寰、朔、雲、應四地的百姓都安全的轉移到內地。當時遼國孩子繼續攻打寰州。楊業考慮了一下當時的形勢對潘美等人說:“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朝廷止令取數州之民,但領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雲、朔州守將,俟大軍離代州日,令雲州之眾先出。我師次應州,契丹必來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穀。遣強弩千人列於穀口,以騎士援於中路,則三州之眾,保萬全矣。”但是當時的另一位將軍王侁直接反駁楊業說:“領數萬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趨雁門北川中,鼓行而往。”其他的將軍也紛紛同意王侁的說法,楊業一再反對卻無濟於事。本來應該做決定的潘美一直猶豫不決,最後同意了王侁的建議,讓楊業去率先迎敵。在臨行前,楊業哭著對潘美說:“此行必不利。業,太原降將,分當死。上不殺,寵以連帥,授之兵柄。非縱敵不擊,蓋伺其便,將立尺寸功以報國恩。今諸君責業以避敵,業當先死於敵。”潘美依舊無動於衷,沒有看清未來的戰勢。

於是潘美和王侁帶著兵馬在穀口布陣,楊業去迎敵,很久過去了,王侁以為遼軍已經被打敗了,為了搶奪功勞,率兵離開穀口去迎敵。當時潘美已經無法控製局勢,隻能帶兵沿著河向西南行軍。不久便傳來了楊業戰死的消息,潘美立即帶兵撤退了。

潘美作為帶兵將官在作戰的時候猶豫不決,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在楊業失敗之後沒有帶兵營救而是落荒而逃,導致戰事失利、楊業戰死,這可以說是潘美人生中最大的一個汙點。人有失手、馬有失蹄,本來是人之常情,但是在麵對楊業失利的時候卻不營救卻不是一個將帥該有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