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技術的革命(1 / 2)

科學的曆史離不開那些偉大的發明家,正是他們用聰明才智將純科學的發現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來的。他們的代表人物有發明高效紡紗機的英國紡織機發明家哈格裏夫斯,有發明蒸汽機的英國發明家瓦特,有發明先進的煉鋼法的英國冶金學家、電學家威廉·西門子,有“發明大王”美稱的美國電氣發明家愛迪生,有發明電話機的美國發明家亞曆山大·貝爾,有發明摩托車的美國發明家戴姆勒。哈格裏夫斯發明高效紡紗機哈格裏夫斯(1710~1778)哈格裏夫斯,英國紡織機發明家。

18世紀,英國手工業特別是紡織業有相當大的發展。1733年,織布工人凱改進織布梭子,發明“飛梭”,提高了織布效率,但紡紗機仍隻是一個紗錠的手搖原始紡車。

1764年,哈格裏夫斯從被絆倒的紡車仍照樣轉動中得到了啟發,經反複研究和多次試驗,終於製出由4根木腿組成、機上有滑軌、機下有轉軸、可裝7個紡錘的紡紗機,用女兒名字命名,叫“珍妮紡紗機”。後經多次改革,他把紡錘逐步增加到18個、30個,直到80個。使用這種紡紗機,一個工人可完成幾十人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紡紗效率,於是很快被各工廠采用。

珍妮紡紗機的誕生,推動了英國棉紡工業的迅速發展,在英國紡織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夢想成真的木匠

1764年,在英國蘭開夏的一個村莊裏,有一位木匠叫哈格裏夫斯,他的妻子每天都在家紡紗以貼補家用。哈格裏夫斯夫婦恩恩愛愛,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些,倒也不失祥和美滿。

為了增加收入和減輕妻子的負擔,哈格裏夫斯回到家常常幫助妻子紡紗織布。

有一次,哈格裏夫斯做完木匠活回到家,邊幫著紡紗邊說:“要是我能琢磨出來一次能紡6根線的紡紗機的話,以後你紡紗就輕鬆了!”

哈格裏夫斯從此腦子裏一直在思考著怎樣改進紡紗機的構造。

一天傍晚,勞累了一整天的哈格裏夫斯回到家,當他走過妻子的紡紗機時,也許是太疲憊了,一不小心絆倒了紡紗機。哈格裏夫斯滿懷歉意地說:“真對不起!”並轉回身準備彎腰把它扶起來。

忽然,哈格裏夫斯伸出去的手停在空中,他目不轉睛地注意著倒在地上的紡紗機——原來橫著使用的紡紗機,倒在地上後變成了立著的紡車,而紡車上的紡錘仍在不停地轉動。

“妙極了!”哈格裏夫斯高興地叫了起來。

“怎麼回事?”妻子被他搞糊塗了。

哈格裏夫斯說:“我想到新紡車的構造了!”

經過反複的試製,哈格裏夫斯的紡紗機終於造成了。這種紡紗機是在一個框架的底部安上7個繞滿粗紗(即紡織纖維)的線軸。在框架上有7個錠子,每個線軸都用帶子連在一個錠子上。在兩個橫條之間通過錠子形成一個杆,這樣在框架上由紡紗工人操作,使它前後滑動。這樣,紡車就能同時紡出7根紗線來。

就這樣,心靈手巧的木匠哈格裏夫斯製成了擺脫手工操作的機械化紡紗機。滿懷喜悅的哈格裏夫斯夫婦,稱它為“珍妮紡紗機”。珍妮是他們小女兒的名字。

後來,哈格裏夫斯精益求精,不斷對紡紗機加以改進,最後製成的紡紗機竟能同時紡80根紗線!

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

瓦特發明蒸汽機瓦特(1736~1819)瓦特,英國蒸汽機發明家,出身於格拉斯哥一個工人家庭。

由於受家庭影響,瓦特從小就熟悉一些機械製造知識。18歲他到倫敦一家鍾表店當學徒,業餘時間刻苦學習、努力實踐,很快掌握製造象限儀、羅盤和經緯儀等技術。

人類對蒸汽的認識和利用,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直到18世紀初,紐科門才製成第一台能把熱能轉變為機械能、較原始的蒸汽機。

瓦特在格拉斯哥大學修理儀器期間,對紐科門蒸汽機進行深入研究,找出熱效率低的主要原因,經試驗,發明和汽缸分離的冷凝器。製成單動作蒸汽機,後繼續經試驗,發明雙動作蒸汽機。

瓦特蒸汽機比紐科門蒸汽機大大提高了熱效率和可靠性,能驅動各種機器,迅速被各工業部門采用。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在全世界廣泛應用,工業進入“蒸汽機時代”。

蒸汽機的發明,促進了歐洲18世紀的產業革命。為紀念瓦特這位偉大發明家,人們把常用功率單位定為“瓦特”,簡稱“瓦”。會跳舞的壺蓋

有一天,瓦特在奶奶家看見火爐上的水開了,水壺蓋老在冒著熱氣的水壺上跳動,他便抱來一隻小凳子坐在火爐邊看水壺蓋在熱氣騰騰的水壺上舞蹈。

蒸汽機模型“瓦特,你怎麼不出去玩,在這裏待著幹什麼?”

“奶奶,你看水壺蓋怎麼會在上麵亂跳呢?”

“冒氣了它就會亂跳啊!”

可瓦特並不滿意奶奶的回答,他又問道:“是什麼力氣在推壺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