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軍製、兵器、戰役(1)(2 / 3)

新中國成立後,軍銜製成為世界上大多國家軍隊的重要製度之一。實行軍銜製,有利於軍隊正規化建設,有利於諸兵種協同作戰,也便於國際交往。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5年第一次實行軍銜製,1965年取消,1988年起,實行新的軍銜製。

1955—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製:

元帥:大元帥(未授予),元帥(10人)。

將軍: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準尉(增設,一般授予副排級幹部)。

士官: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列兵。

1988年開始實行的新的軍銜製:

將軍:上將,中將(集團軍的軍長和各個大軍區的司令、政委),少將(一般為集團軍的副軍長)。

校官:大校(一般是師級幹部,比如:師長,師政委),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準尉(增設,一般授予副排級幹部)。

士官:一級士官,二級士官,三級士官,四級士官,五級士官,六級士官。

士兵:上等兵,列兵。

冠軍原是軍事用語

在體育競賽活動中,成績最佳者被稱為冠軍。這稱呼是怎麼來的呢?

公元前209年,中國曆史上爆發了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當時楚國有一位奮起反抗秦朝暴政的大將宋義,英勇善戰,十分威武,秦兵屢屢敗於他的手下。由於他戰功赫赫,位居諸將之上,於是楚軍將士贈給他一個光榮的稱號:“卿子冠軍”。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榮獲“冠軍”稱號的人。

到了漢代,冠軍一詞繼續沿用。據《漢書·霍去病傳》記載,霍去病就以戰功官拜驃騎將軍,封“冠軍侯”。漢代以後,戰功卓著的武將,也都采用了冠軍為官銜。從魏晉到南北朝各代,都設有“冠軍將軍”,唐朝也設有“冠軍大將軍”的官銜。直到清朝,護衛帝王的鑾儀衛及旗手衛的首領,也稱為“冠軍使”。

現在,冠軍一詞在體育競賽、文娛遊藝等活動中被廣泛采用。

最早的騎兵

春秋時期秦穆公的“疇騎”,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騎兵。“疇騎”,見之於《韓非子·十過》。以往舊注大多為“疇,等也。言馬齊等皆精妙也”。或幹脆注為:“疇騎,同一規格的馬。”這種解釋是不妥當的。《史記·曆書》裴駟集解引如淳日:“家業世相傳為疇。”清人錢大聽說:“如氏家業世世相傳之解,最為精當。而凡世相傳之業,皆可當疇人之目也。”因此,“疇騎”應釋為“世世傳習騎術者”。古多世業,父子相傳,兄弟相及,在騎兵剛剛出現的時候,騎術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軍事技術,因而成為“世世相傳之業”是很自然的。從秦穆公以武力助重耳入晉,一次派“疇騎”兩千來看,“疇騎”所指不是單個的騎馬者,而是具有軍事意義的中國曆史上最早的騎兵。

娘子軍的由來

孫武來到吳國幫助吳王圖霸。吳王要試他的兵法,將宮中美女180人交給他訓練。孫武將她們分為兩隊,以吳王兩個寵愛的妃子充任隊長。兩人不聽約束,嘻嘻哈哈。孫武下令將兩人處斬,另任隊長。美女們害怕起來,都認真聽從孫武指揮,進行操練,很是整齊,完全合乎規格。這大概也可說是操練娘子軍的先聲了。當然娘子軍的正式出現還在後來。

隋朝末年,李世民推動他的父親李淵起兵反隋。李淵的三女兒李氏回到陝西戶縣故鄉,散發家產,招募了大批士兵,又聯絡了當地農民武裝,合並了幾支零散的起義軍,兵力擴充到7萬。公元617年,李氏率領著這支隊伍和李世民在渭北會師,宣布了隋王朝的末日。李淵稱帝後,李氏被封為平陽公主。這以後,李氏統領的軍隊號稱“娘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