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軍製、兵器、戰役(1)(3 / 3)

至於以女子為基本成員,又有嚴密組織的娘子軍,則是從太平天國的女軍開始的。太平天國的女軍是在男女平等的政治綱領指導下成立的,以前、後、左、中、右和數字一至八來編排番號,共40軍,每軍5200人,總計10萬之眾。

古今三軍

古代的“三軍”,有好多種概念。它最早源於春秋時期。周朝製度,天子建六軍,諸侯大國設三軍,一軍為12500人。春秋時,大國一般多設三軍,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設上、中、下三軍。在三軍中,各設將、佐,以中軍將為三軍統帥。中軍的地位也比較高,戰鬥力更強一些。也有人把春秋時的步、車、騎合稱為三軍。

隨著時代的演進,上軍、中軍、下軍又漸漸被前軍、中軍、後軍所代替。到了唐宋之後,這已經成為軍隊的一種固定建製。這時的三軍,主要標誌著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軍隊行軍或作戰的先鋒部隊;中軍即由主將親自統率的部隊,也是全軍的主力;後軍是軍隊行軍或作戰時,擔任後方掩護、警戒任務的部隊。

古代軍隊中,最大的編製單位就是軍。軍的編製,曆代沿用其名,但人數多少不一。漢代實行5人為伍,2伍為夥,5夥為隊,2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裨為軍的編製。宋代在軍隊中設軍一級的編製,其統兵長官為指揮使和都虞侯。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在我們軍隊建製中已完全消亡了。陸、海、空軍成為新的“三軍”。

五花八門

事情變化多、花樣多,是成語“五花八門”的含義。其實“五花八門”原是古代戰術中的陣勢:“五花”是五行陣;“八門”則是八門陣。

春秋戰國時期,許多戰略家都懂得使用五行陣。五行係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認為,構成各種物質的種種元素即是五行。加之五行又代表白、青、黑、紅、黃五種色素,它們混在一起還可變為多種顏色,能夠使人眼花繚亂。

八門陣也稱八卦陣,這個陣勢,原來是按照八卦的次第列為陣勢的。但是,八八可變成六十四卦,常使對方軍隊陷入迷離莫辨之中。相傳,春秋時期的孫武、孫臏最早運用八門陣。後來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又將八門陣改變成為“八陣圖”。

《孫子兵法》

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列國紛爭,兵戈不止,總結和研究戰爭規律的“兵家”十分活躍。我國曆史上最早的一部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專著誕生了,這就是大軍事家孫武著的《孫子兵法》。

孫武是齊國人,人們尊稱他為孫子或孫武子。他對兵法很有研究,但在國內沒有受到人們賞識,於是他到了吳國。

孫武指揮吳軍以3萬主力,大敗楚國20萬大軍,稱霸一時,西破強楚,南服越人,北威齊晉,成為春秋末年的盟主。

孫武總結了實際經驗,寫成了《孫子兵法》一書。這本書曆來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現在流傳在世上的本子中,以魏武帝曹操所注的一本最著名,共有13篇:《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事》、《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約6000字。

在《孫子兵法》中,孫武提出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是多方麵的。隻有靠著士卒和百姓的支持,才能取得勝利。《孫子兵法》包含著許多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它指出:“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不經過戰爭而能降服對方的軍隊,這才是最好的。這體現了孫武不單純以力勝人的科學軍事思想。

孫武提出的“避實擊虛,避強擊弱”、“神出鬼沒,出奇製勝”、“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等立足於多變的戰術指導原則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科學論斷現在已家喻戶曉。孫武的軍事理論,對後世的中外軍事家、政治家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被奉為先秦兵家的始祖。戰國時期的韓非、西漢的司馬遷、三國時的曹操以及唐太宗李世民都曾高度評價孫武和他的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