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綜錄、數目、其他(1)(2 / 2)

尚方寶劍

“尚方寶劍”,又叫上方寶劍。在傳統戲曲中經常會有頭戴烏紗帽,身穿大紅袍的欽差大臣威風凜凜地唱:“本大臣有尚方寶劍,先斬後奏!”這說明,持有“尚方寶劍”的人權力很大,要殺誰就殺誰。

“尚方寶劍”就是“尚方”鑄造的寶劍。“尚方”是皇宮裏掌管皇帝及皇室衣食住行的衙門少府中的一個部門。從漢朝開始就有,在秦時叫小府。

四靈為何物

龍、鳳、麒麟、龜,合稱為“四靈”,是我國古代吉祥的象征。

龍“龍”為四靈之首,是想象出來的神物。在君主專製社會裏,龍是皇帝的象征。皇帝穿的衣服叫“龍袍”,睡的床叫“龍床”。傳說中的“龍”為虎頭、蛇身、鷹爪、鹿角,係由我國遠古時代各部族的動物圖騰複合而成。從此種意義上說,“龍”是中華民族長期相互影響、融合、團結的標誌。

鳳“鳳”也是想象中的一種神物。它頭頂華美的頭冠,身披五彩斑斕的羽毛,大概係由孔雀、雄雉等美麗的鳥類複合而成。所謂“龍鳳呈樣”,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傳說中的“鳳”還分雄雌,雄的叫鳳,雌的稱凰,常用來形容男女之間的愛情。

麒麟“麒麟”是想象中的另一種神物。它遍體鱗甲,形態似鹿,長著翅膀,在古代書畫中可見其形象。有一幅“麒麟送子圖”,即是人們祈望子孫繁榮、追求幸福的象征。

龜龜是四靈中惟一存在的生物。在古代,它的身價很高。由於其壽命長,是健康長壽的象征。其殼常用作刻字,是古代燦爛文化的見證。古人奉為神物,使其躋身於四靈之列。

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是對魏晉之際名士風度的稱謂,亦稱魏晉風流。它作為門閥土族意識形態的人格表現,已成為魏晉時期的審美理想。名士們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據《世說新語》:“王子猷居山陰,逢夜雪,忽憶剡縣戴安道,即時登舟造訪,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答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他們研究“容止”,提倡“雅量”,喜怒哀樂不形於色。《世說新語》載,顧雍集僚屬下圍棋,得兒死訊,他“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而神色不變。謝安策劃了淝水大捷,捷報傳來,他下棋如故,並無喜色,待收棋入屋,因大喜至極,折斷了木屐齒竟全然不覺。另外,他們言詞高妙,精神超俗,“托懷玄勝,遠詠莊老”,“以清談為經濟”,喜好飲酒,不務世事,以隱逸為高。

進行曆史地考察,我們不難發現“魏晉風度”的思想意義和美學價值。作為對人生的愛戀,自我的發現與肯定,它與東漢末以《古詩十九首》為標誌發展而來的價值觀念一脈相通;而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又和“文學的自覺”的美學潮流相輔相成。在藥、酒、姿容、玄談的外在表象後麵,蘊含著對自身價值思考和對人生無常的悲歎。漂亮的形式(姿容飄逸)和內在的精神(智慧和憂傷)結合,成為魏晉風度的美學典型。在哲學上,玄學的興起,標誌著儒家哲學的危機,魏晉玄學是東漢以來思想和社會曆程的必然結果,確有一個過程。東漢後期政治的腐敗,使儒生們從對漢家煌煌大業的盲目崇拜中清醒過來,正統的儒家思想受到懷疑。從黨錮之禍開始,到黃巾起義,到軍閥混戰,到三國鼎立,再到曹魏司馬氏爭權,大開殺戒,在整整100多年的腥風血雨中,人們進行了否定外界社會的過程,探索人生變幻無常的命運,執著愛戀短促的生命,尋求人生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