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到文學上畢竟要遲一步。實際上,從東漢和帝時代開始,外戚和宦官相互屠戮,直至魏晉的大殺名士,社會上刃血橫飛,而在觀念意識領域內,則開始了一次思想解放運動。道教的興起,佛教的傳人和發展,曹操的“尚通脫”,“不忠不孝也不要緊”,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雖然不可能從根本上動搖儒家思想地位,卻使社會的思想觀念的麵貌有所改觀。從此時開始到唐五代,人們的思想並不為儒家思想所囿,就是這一解放運動的功勞。而以魏晉風度為開端的儒道互補的士大夫精神,從根本上奠定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基礎,影響相當的深遠。
當然,在人格實踐上,魏晉風度所及,也確實帶來弊病:許多人趕時髦,心情並非嵇、阮似的沉重,卻也學他們的放達。正如魯迅所指:“東晉以後,作假的人就很多,在街旁睡倒,說是‘散發’,以示闊氣。就像清時的尊讀書,就有人以墨塗唇,表示他是剛才寫了很多字的樣子。故我想,衣大、穿屐、散發等等,後來效之,不吃(藥)也學起來,與理論的提倡實在是無關的。”
至於說到清談誤國,清談,那是時代的產物,是在魏晉玄學盛行的特定條件下所產生的。我們隻能從曆史的角度來研究它、認識它,這樣才能有正確的認識。
三十六行
人們常用“三十六行”一詞來概括社會的分工。如果在某一行業某人做出了顯著的成績,又有“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之說。然而事實上,又豈止三十六行?這是一個虛指之數,是對各行各業的概稱。
關於行業,我國唐代的主要行業就有許多,如:肉肆行、宮粉行、成衣行、玉石行、珠寶行、絲綢行、紙行、海味行、鮮魚行、文房用具行、茶行、竹木行、酒米行、鐵器行、顧繡行、針線行、湯店行、藥肆行、紮作行、陶土行、仵作行、巫行、驛傳行、棺木行、皮革行、故舊行、醬料行、柴行、網罟行、花紗行、雜耍行、彩輿行、鼓樂行、花果行等。
徐珂在其《清稗類鈔·農商類》中說:“三十六行者,種種職業也。就其分工而約計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則為七十二行,十之,則為三百六十行。”
因此,今天人們常說的三十六行、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並非行業上的具體數字。而是舊時對各行各業的約稱,到今天也一直沿用下來。
各行業祖師
農業——神農氏
蠶業——馬頭娘、嫘祖
織業——黃道婆、織女
漁業——伏羲、薑子牙
商業——財神爺(財神趙公明,武財神關羽,五路財神何五路)
紙業——蔡倫
筆業——蒙恬
陶業——範蠡
鑄業——老子
鹽業——宿沙、葛洪、天井娘娘
酒業——杜康
屠業——張飛、樊噲
廚業——詹王、易牙
藥業——孫思邈
醫業——華佗
染業——梅葛二仙
車行——馬王爺
牛行——牛王爺、龔遂
中藥——李時珍
裁縫——軒轅氏
評話——柳敬亭
火腿——宋澤
星相——柳莊
風水——劉伯溫
木匠——魯班
四大美人
在中國古代小說中,常用“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來形容女子之美。原來“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是中國古代四位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貴妃的代稱。每個代稱裏又包含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沉魚——西施是春秋末期越國的一位有名女子。相傳有一次她在河邊浣紗,清澈透明的河水映照著她美麗動人的身影,水中的遊魚竟忘了遊水,慢慢地沉入到水底。西施便得了個“沉魚”的雅號。
落雁——漢代王昭君是個才貌雙全的美人。漢元帝為了安撫北匈奴,選她與單於結成姻緣。在離家的途中,她看到遠飛的大雁,勾引起無盡的鄉思,觸景生情彈起琴弦。一群飛雁聽到琴聲竟忘了抖動翅膀而跌落地上。王昭君便得了個“落雁”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