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是小亞細亞西北部的一座古城,公元前12世紀末,古希臘人曾經遠征到這裏,和特洛伊人進行了10年戰爭。喜歡神話的希臘人也把這場戰爭寫入神話了。
希臘聯軍攻陷小亞細亞特洛伊城的戰爭,深深地激動了希臘人民的心。它那傳奇式的情節,廣泛流傳著,並逐漸增添了不少神話和傳說,又經民間藝人加工潤色,約在公元前11~前6世紀,特洛伊戰爭的故事終於產生了兩部敘述體長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傳說史詩是由盲詩人荷馬進一步地精心提煉編撰而成,故稱為《荷馬史詩》。
史詩描寫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英雄”故事,語言流暢生動,構思精巧嚴密,人物性格突出,在歐洲被視為英雄史詩的典範。在史詩的藝術描寫中包含著真實的曆史內容。19世紀末以來,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的新發現已不斷證明,史詩中許多引人入勝的描寫,給曆史和考古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材料。
《伊利亞特》史詩
《伊利亞特》全詩共15693行。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文法學家齊諾多特按希臘字母將全書分為24卷。《伊利亞特》意思是“伊利翁的故事”或“伊利翁之歌”。事實上全詩所包括的內容比它的標題要狹窄,隻寫希臘人跟小亞細亞的特洛伊人戰爭第十年最後五十一天的故事。希臘聯軍中的主將阿喀琉斯是一個英勇善戰、屢立奇功的英雄。他跟希臘聯軍統帥阿加門農,為爭奪一個女戰俘而爭吵,因此而拒絕出戰。特洛伊人就在這時直衝希臘人的軍營。正在危急的時刻,阿喀琉斯的戰友帕特洛克羅斯穿戴阿喀琉斯的甲胄揮軍前進。特洛伊人見阿喀琉斯的甲胄,以為他本人來了,立刻向後潰退。但當帕特洛克羅斯逼近特洛伊城門時,特洛伊王子赫克托——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發現穿阿喀琉斯甲胄的那個希臘將領並非阿喀琉斯本人。他出其不意地衝上前去,殺死了帕特洛克羅斯,奪去阿喀琉斯的甲胄,特洛伊人直向希臘人殺來。戰事緊急到了頂點。阿喀琉斯決心為戰友複仇,重新參戰。工藝之神赫準斯托斯為他趕製了一身最好的甲胄,阿喀琉斯披掛上陣,戰局開始變化,殺得特洛伊人望風披靡,而且阿喀琉斯親手殺死了赫克托。希臘人為帕特洛克羅斯舉行隆重的葬禮。特洛伊王宮也為其英雄的赫克托舉行隆重的葬禮。《伊利亞特》全詩就這樣結束了。
《奧德賽》全詩共12105行,後來也被分為24卷。主要敘述特洛伊戰爭後,伊大卡島(屬愛奧尼亞群島)的國王奧德賽還鄉途中遇險,經10年海上漂流才回到伊大卡島,和兒子一起粉碎一幫貴族子弟的陰謀,終於和妻子團圓,重新做了國王的故事。從全詩來看,奧德賽曆險還鄉的故事有兩條發展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