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斯巴達克起義(1 / 1)

起初,羅馬統治者對這次起義並不十分重視,隻派出少量軍隊前去鎮壓,但很快就被起義軍擊潰了。維蘇威火山地勢險峻,除了一條崎嶇小道可以通到山頂以外,到處是懸崖峭壁。羅馬又派出大軍去封鎖這條通道,企圖困死起義者,迫使他們投降。斯巴達克臨危不懼,表現了罕見的機智和傑出的指揮才能。他知道要從正麵的要道衝出去是不可能的,隻有另辟蹊徑。深夜,山風怒吼,在朦朧的夜霧中,斯巴達克率領主力沿山後險峻的峭壁,攀著用野葡萄藤編結成的繩梯,悄然無聲地爬到山下,出其不意地從敵人後方突擊,大敗羅馬軍隊,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初戰告捷後,起義軍聲勢更加壯大。到公元前72年,起義軍人數已達7萬左右,活動範圍遍及意大利半島南部,威脅著羅馬城。可就在這時起義軍內部產生了分歧。

斯巴達克原計劃向意大利北部進軍,越過阿爾卑斯山,然後讓起義戰士各自返回自己的故鄉高盧或色雷斯去,因為他清楚地懂得在敵強我弱的力量對比下,要想占領漢尼拔都未能攻克的羅馬城並建立政權,那是很困難的。可是克裏克斯卻主張留在意大利南部,這種意見代表了一部分意大利貧苦農民的要求。兩種意見無法統一,結果克裏克斯帶走2萬人單獨行動,很快被羅馬軍隊擊潰了。斯巴達克按原計劃向北進軍,準備離開意大利本土。

起義的烈火燃遍了整個意大利,羅馬政府為了鎮壓起義,動員了全部兵力,但是羅馬士兵一聽見斯巴達克的名字就畏縮不前,棄陣逃跑。新任命的總指揮克拉蘇用恢複古老的“什一格殺令”的殘酷辦法來強迫士兵作戰,凡是臨陣脫逃者,通過抽簽,從每十人中抽出一人處以死刑。即使如此,派去包圍起義軍的兵團,在第一次交鋒中仍被擊敗了。這時斯巴達克打算渡海到西西裏島去,與那裏的奴隸彙合起來,共同作戰。他同海盜談判,想租用他們的船隻,但海盜背信棄義,把船開走了。海上風狂浪急,起義軍製造木筏渡海的嚐試也失敗了。起義軍處在缺乏糧食的困境之中,克拉蘇又在後麵築了55千米長的防線來封鎖他們。在12月的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斯巴達克帶領起義軍強行突破了克拉蘇防線,向北挺進。

公元前71年春天,起義軍與羅馬軍隊進行了最後一次決戰。斯巴達克身先士卒,身受重傷仍繼續戰鬥,直到壯烈犧牲。克拉蘇和前來援助的龐培軍殘殺起義者,把6000名俘虜釘死在從卡普亞到羅馬沿路的十字架上。

斯巴達克領導的這次規模空前的奴隸大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震撼了整個意大利半島,沉重地打擊了羅馬奴隸主的統治,引起了羅馬共和國社會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變化,推動了羅馬奴隸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