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耶穌傳教(1 / 1)

羅馬帝國在公元1世紀左右吞並了西亞很多地方,把猶太國變成了它的屬國。羅馬統治者對西亞一帶人民實行殘酷的剝削和野蠻的統治。他們曾經兩次劫掠猶太人奉為神聖的耶路撒冷神廟和寶庫。猶太人極端痛恨他們,多次發動起義,但是,都被鎮壓下去了。公元66年,積壓的仇恨烈火終於爆發成為一場規模巨大的武裝反抗,猶太人消滅了羅馬在耶路撒冷的全部駐軍,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猶太戰爭”。

羅馬很快派出大軍前來鎮壓,起義的猶太人拚死進行抵抗,堅持了4年之久,終於因為力量懸殊而失敗了。羅馬軍隊重新占領耶路撒冷以後,實行瘋狂的報複,把俘虜一個一個釘死在十字架上。後來,因為要釘死的俘虜太多了,不但釘人的十字架沒有了,連豎立十字架的地方也找不到了。剩下來的7萬多人都被變賣為奴隸。

早在公元前2世紀,猶太國被羅馬征服以前,它的下層居民中,就流行著一種反對王權和正統教派的秘密宗教組織。這種組織對富人和統治階級抱著憤恨的態度,宣揚“救世主”即將降臨人世,來拯救受苦的人們。這些宗教思想對當時受盡苦難、感到絕望、渴望在精神上得到解脫的猶太人,是有吸引力的。因此,在羅馬滅亡猶太國以後,這種宗教活動不但繼續在猶太人中間流行,而且跟著他們在巴勒斯坦和小亞細亞一帶流浪的腳印,傳播得越來越廣,信徒也越來越多了。在傳教的活動中,猶太人接觸到東方其他一些民族和他們的宗教,吸收了這些宗教的某些內容,豐富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加強了活動,逐漸形成了後來的基督教。

耶穌誕生

基督教的創立人是耶穌。但是,在公元1世紀,他那個時代的任何一部文獻裏,都沒有提到他的名字。起初,隻有教徒們一代又一代口耳相傳的許多關於他的傳說。到公元2世紀,這些傳說才被人記錄和整理出來。這就是《新約全書》(基督教《聖經》的後一部分)中的4部“福音書”。

在這個傳說裏: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出生在猶太伯利恒村一個木匠的家庭裏。母親瑪利亞還沒有結婚,因為受“聖靈感應”,生了耶穌。耶穌從30歲起,在巴勒斯坦一帶宣傳神的旨意(福音)。他勸告窮苦人們忍受苦難,說能忍受現實世界一切苦難而安分守己的人,死後會升入天堂。有錢的人和剝削別人的人要想進入天堂,卻比“駱駝穿過針孔”還要難。耶穌在傳教的同時,還給人驅魔治病,顯示奇跡。比如,使瞎子複明,跛子行走,死人複活等。

耶穌的傳教受到廣大下層群眾的信仰和擁護,卻引起了羅馬統治階級和猶太教祭司的仇視和反對。後來,羅馬派駐猶太的總督彼拉多逮捕了耶穌,判處他死刑。執行死刑的那天,羅馬士兵押送耶穌到耶路撒冷附近一座小山的山頂上,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同時,他們還把兩個小偷,釘死在耶穌左右兩邊的十字架上。

耶穌死了。但是廣大的信徒都不相信他真的死了。有人說,耶穌死後的第三天又複活了,升了天。一傳十,十傳百,死去的耶穌比活著的耶穌得到更多的群眾的信仰。盡管統治階級後來繼續采取各種殘酷的壓迫手段,基督教卻依然不斷地流行著。

羅馬帝國的末期,社會長期混亂,統治階級和社會的上層代表人物,如貴族、高級官僚、富商、大土地所有者等,對現實的生活失去信心,思想頹廢,道德墮落。為了尋找精神上的寄托,他們當中也有不少人開始信奉基督教,甚至把自己的財富捐獻給教會。

教會吸收剝削階級分子和統治階級上層人物漸漸多起來了,教會本身的性質也就不知不覺地發生了變化。原來隻適應貧苦大眾的要求和願望的宗教信仰,這個時候開始滲進了統治階級的思想意識。原來主張人人平等、互相幫助的宗教團體,這個時候出現了嚴格的尊卑分明的等級製度。

基督教有了這些重大的變化,它和奴隸主國家的關係就和以前不同了。在羅馬的皇帝中,君士坦丁最先看準了教會是一支可以幫助他統治帝國、防止人民反抗的力量。他帶頭信奉基督教,並且在公元313年頒布一道敕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發還被沒收的教會財產。從此,基督教的影響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