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世紀初葉,西歐的葡萄牙、西班牙兩國為了尋找通達東方印度和中國的海上航路,經過長期努力,分別開辟了繞過非洲直達印度和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航線。不久又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的環球航行。
新航路的開辟不是曆史的偶然現象,是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的。
首先,西歐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關係的產生,所引起的社會性的“黃金熱”,乃是開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庶民百姓,是富商大賈,或是新興企業主,以至破產騎士和窮愁潦倒的流浪漢等等,都渴望著意外發財的機會,特別是渴慕得到黃金。然而,歐洲卻是貴金屬的貧礦區,而且歐洲黃金在東西方貿易的入超中,大量流向東方。所以,黃金兩個字,變成了驅使西、葡國家橫渡大西洋或繞過好望角,到達東方的神奇符咒和強大力量。
其次,15世紀近東局勢的變化,使歐洲人在東西方貿易中發生危機,乃是開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當時東西方貿易的傳統商路嚴重受阻,嚴峻的形勢迫使他們另謀出路,去探尋通達東方的新航路。
新航路的開辟,最先是由葡萄牙人進行的。1415年,葡萄牙人占領北非休達以後,即不斷派出“海上遠征隊”,沿非洲西岸海域向南推進。1487年1月,迪亞士到達非洲南端的風暴之角,葡王命名為“好望角”。經10年周密籌備,1497年7月8日,達·伽馬率船4艘和160人起航,11月繞過好望角北上,次年3月1日抵達東非莫桑比克,複至馬林迪。接著在著名的阿拉伯海員伊本·馬治德的導航下,經23天,通過印度洋,於1498年5月20日抵達印度西岸的卡裏庫持,完成了東航路的開辟。
麥哲倫畫像
通向美洲的西航路是由西班牙人開辟的。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船3艘、水手88人,自巴羅斯港出發,經過69天航行,橫渡大西洋,於10月12日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瓦特林島。哥倫布以為他發現的是印度,故稱土著居民為印第安人。隨後,他南航古巴,誤認為到了中國,曾遣使帶著西班牙君主的國書,去尋找中國的大可汗。1493~1504年,哥倫布又3次航達美洲。直到死去,他並不知他在自西向東航行中,意外發現了美洲。到1499~1504年,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人曾數度到達南美東北部考察,才證實哥倫布發現的並非印度,而是一塊“新大陸”。
人類的第一次環球航行,是由麥哲倫的船隊完成的。麥哲倫曾在葡萄牙航海事務廳工作,並有多年在東方的航行實踐。1513年,西班牙人巴爾波亞在巴拿馬地峽對美洲西部大洋——“南海”的發現,更促使麥哲倫決心實現哥倫布自西航行,到達東方的宏願。在西班牙讚助下,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船5艘,乘員265人,揚帆遠征。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次年10月,進入美洲南端海峽,後人命名為“麥哲倫海峽”。隨後進入“南海”(太平洋)。1521年3月到達菲律賓群島,基本上實現了自西航達東方的設想。麥哲倫在菲律賓被殺後,其餘部後來在埃裏·卡諾率領下,經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於1522年9月6日返回西班牙(僅剩下1條船和18名船員)。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實踐,證實了地圓學說,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宇宙觀念的改變均有重大意義。
開辟新航路對西歐諸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曆史都產生了深刻影響。首先,它所直接引起的歐洲“商業上的大革命”和“價格革命”,加速了西歐封建製度的崩潰,促進了資本主義關係的成長。其次,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世界各大洲經濟和文化的聯係,促進了世界整體性的發展,具有巨大的進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