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8月5日,英國政府收到義律從澳門發出的關於林則徐下令繳煙消息,資本家和大鴉片販子集會叫囂要求發動戰爭,主張抓住有利機會,使用足夠武力,迅速對中國進行沉重打擊。在一片狂熱的叫囂中,英國輝格黨內閣10月1日決定以中國的禁煙為借口,對中國發動戰爭。翌年2月英政府任命喬治·懿律和查理·義律為侵華正副全權代表,懿律任侵華英軍總司令。
1840年6月21日喬治·懿律率領“東方遠征軍”戰艦48艘,士兵4000人陸續到達廣東附近海麵。6月28日,英國艦隊封鎖珠江口,不讓所有船隻進入廣東省內河,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
第一次鴉片戰爭
林則徐移駐虎門,校閱水師,嚴陣以待。英軍避免在廣東拖延,主力北上進犯廈門,遭到閩浙總督鄧廷楨統轄的水師炮擊。於是,英軍乘福建以北防務空虛,7月5日占領浙江定海,8月10日抵天津白河口。道光帝驚慌失措,派琦善去天津與英軍交涉,英軍得到琦善保證,起碇南返。10月3日道光帝聽信讒言,以“別事生端,誤國殃民”的罪名將林則徐、鄧廷楨革職查辦。林則徐被撤職後,琦善接任兩廣總督,他一反林則徐所為,自動撤防遣勇,重用漢奸,獻媚求和,討好侵略者。而義律決定再度使用武力。1841年1月7日,英軍突然發動襲擊,占領大角、沙角炮台,迫使琦善妥協。1月20日,義律單方麵公布《穿鼻草約》,《草約》的內容包括割讓香港島,開放廣州,賠償煙價600萬元。
1841年4月,英國派璞鼎查為侵華全權代表,擴大侵華戰爭。8月10日璞鼎查率援兵1萬人到達澳門,26日攻占廈門,總兵江繼芸力戰犧牲。9月25日,英軍北攻定海,總兵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等人率5000守軍浴血奮戰六晝夜,全軍壯烈戰死,定海淪陷。10月10日,英軍又攻下鎮海,提督餘步雲棄關逃跑,兩江總督裕謙登城血戰,投水自盡。道光帝又派協辦大學士、皇侄奕經為揚威將軍,赴浙應戰。奕經遊山玩水,曆行數月才到達前線。1842年3月,在敵情不明、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奕經製定了收複三城的荒唐計劃,結果大敗,從此道光帝停止調兵,一意求和。5月,英軍攻陷海防重鎮乍浦,6月占領吳淞、寶山炮台,江南提督陳化成英勇犧牲,上海淪陷。7月,英軍進犯鎮江,副都統海齡率軍民奮勇抗擊,重創英軍,鎮江失守。8月5日,英艦侵入南京江麵,清政府派耆英、伊裏布、牛鑒等同英方進行談判。29日,耆英接受英國提出的全部侵略條款,與璞鼎查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鴉片戰爭是英國殖民主義者向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中國進行的是一次正義的民族自衛戰爭。敵寡我眾,中國有利條件很多,但卻以失敗而告終。其根本原因是上層統治者無能,社會政治製度腐敗,經濟技術落後,另外,地主階級推行一條對內仇視人民,對外妥協投降的路線。因此,盡管有人民群眾、下層士兵及少數愛國將領英勇抵抗,也無法擺脫失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