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開始了偉大的衛國戰爭。
一開始,德軍來勢凶猛,很快占領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地區。但是在蘇聯軍隊的英勇反擊下,他們進攻勢頭逐漸減弱了。希特勒要在3個月內消滅蘇聯的計劃破產了。他又決定重點進攻莫斯科。在斯大林親自指揮下,莫斯科的軍民經過40天的浴血奮戰,殲滅了大批德軍,取得了勝利,打敗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此,蘇軍開始了反攻,收複了大片土地。而德軍節節敗退,隻能防禦了。
斯大林像
希特勒氣急敗壞,決心孤注一擲,全力進攻斯大林格勒(現在的伏爾加格勒)。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遊西岸,原名察裏津,是蘇聯內河航運幹線——伏爾加河的重要港口,又是蘇聯南方鐵路交通的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戰前居民約60萬人。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地區是蘇聯糧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產區,這是德國當時急著要得到的物資。對蘇聯來說,在烏克蘭被德軍占領以後,斯大林格勒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經濟區域唯一的交通咽喉,關係到莫斯科的安全。既然斯大林格勒對雙方都是至關重要的,那麼,這場戰役有多麼殘酷就可想而知了。
從1942年7月中旬開始,德軍相繼投入了150萬大軍,向斯大林格勒展開猛攻。希特勒甚至定下了7月25日以前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計劃。
德軍集中了將近40個師的精銳部隊,每天出動上千架次的飛機,把100多萬顆炸彈投向這座城市,城市的建築幾乎全部被毀。但是,在斯大林“不讓敵人前進一步,用一切力量消滅敵人”的號召下,蘇聯軍民誓死抵抗,人人手執武器在廢墟中和衝進市區的德軍展開搏鬥。前麵的倒下了,後麵的衝上來。為了打敗法西斯,他們付出了重大犧牲。尤其是青少年們,他們懷著對敵人的刻骨仇恨投入戰鬥。在激烈殘酷戰鬥的日日夜夜裏,這裏沒有前線和後方的界線。在這裏作戰的部隊中有16萬多名黨員和24萬多名共青團員。在78名共青團區委書記中,有47名成為前線的戰士。共青團培訓了75萬名姑娘,使她們成為高射炮手、無線電兵、衛生員和護士。有一名護士為了保護隱藏在戰壕裏的傷員,端起機槍消滅了30多個德寇,自己身負重傷,仍堅持到自己部隊趕到。少先隊員米沙·羅曼諾夫和他的父親也參加了遊擊隊。在一次敵我力量懸殊的戰鬥中,英勇的遊擊隊員都倒下了,隻剩下米沙一個人。他沒有絲毫的畏懼,繼續向敵人射擊,直到被德寇團團圍住,中彈犧牲。
這個戰役從它的外圍防禦戰,到近郊的防禦戰,到市區的爭奪戰,盡管德軍以優勢的兵力和陸空強大的攻勢節節進逼,但是蘇聯軍民發揚高度愛國主義精神,誓死保衛斯大林格勒,始終沒有讓德國法西斯占領這個英雄的城市。而德軍久戰不勝,已經士氣低落。加上嚴寒和饑餓的威脅,很多人被凍死,戰鬥力大大減弱。戰爭形勢開始發生了重大變化。
11月19日,蘇聯紅軍經過殊死戰鬥,終於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在朱可夫的指揮下,蘇聯紅軍集結了斯大林格勒方麵軍、頓河方麵軍、沃羅涅日方麵軍一百多萬優勢兵力,對德軍開始了大反攻。隻用了5天,就迅速突破了德軍防線,把33萬德軍團團包圍起來。
而在這時候,不可一世的希特勒竟帶著高級將領們到阿爾卑斯山上觀賞雪景去了。當他回到大本營的時候,已是紅軍反攻的第4天。當晚,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第六軍團司令保羅斯拍來電報,說德軍20個師全被包圍了。但是希特勒不準他們突圍撤退。
希特勒在得知德軍陣地即將被攻破的時候,又急忙發電報升保羅斯為陸軍元帥,110名軍官也各升一級。這顯然是希望這種恩典能加強德軍將士“光榮殉職”的決心。
然而,這批德軍軍官並沒有這個決心。2月2日,斯大林格勒大會戰勝利結束了。約10萬名德軍官兵,其中包括保羅斯在內的24名高級將領,在冰雪途中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亞戰俘營。這批戰俘饑腸轆轆,身患凍傷,大部分還負有彈傷。他們個個神情頹喪,抓緊裹在頭上滿是血汙的毛毯,來抵擋零下24攝氏度的嚴寒。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偉大轉折。從此,蘇聯紅軍開始大反攻,陸續收複了失地,並最先攻入德國本土。德國法西斯則步步後退,走向下坡路。蘇聯人民和軍隊是抗擊德國法西斯侵略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