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佩芸猶豫了一下,還是問:“慧珊也參加了?”
徐佩萍拉起她的手,撒著嬌說:“管誰參加呢,這麼好玩的事情,我可不想錯過。馬上就要去排練了,走吧。”
徐佩芸看到妹妹如此興奮,隻好跟了上去。
……
端午節亦稱端五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今年窯灣的端午節,和往常一樣,早在三月下旬就開始了。
有那些性急的大姑娘小媳婦,己經開始準備絲線、綢緞以及各種香料,縫製香荷包,即香囊了。
與此同時,各家各戶也開始了蘆葦葉的采集工作。因為蘇北地區的棕子,都是用蘆葦葉做成的,這個時候的蘆葦葉剛剛長成,既鮮嫩柔韌度又好,其中尤以大運河兩岸蘆葦蕩中的蘆葦葉,最為上等。
當然,采集時也有講究的,一般是選取蘆葦頂端下方第三、四片葉子,抓住葉子根部三分之一處,然後用力猛地向下一拉,這樣就能保持其完整性了。
葦葉拿回家後,要一片片規則碼好,捆成一個個小把,放在陰涼通風處陰幹,以防止變形。
端午節前兩天,再把陰幹的蘆葦葉,放入涼水中浸泡一夜,然後放入大鍋中加入涼水燒開,待到沸騰後,再重新泡進涼水中備用,經過如此浸泡蒸煮的蘆葦葉,就是棕葉了。另外還要到小河或溝渠邊割菖蒲,菖蒲厚而堅韌的葉片,可以割成一根根的長條,用來紮棕子。
然後再把糯米泡一夜,就可以包了,若加紅棗,或加紅豆,就成紅棗棕子或紅豆棕子了。大多數是包成一般的三角棕,但有那手巧的人家,則包成棱角分明的四角棕。
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端午節的到來了。
……
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原先船隻往來穿梭的大運河裏,現在是二十多隻船身瘦長、前麵龍頭高昂、後麵龍尾翹起的龍舟,正在緊張地訓練劃水。
與此同時,年輕的劃手們發出整齊劃一的的“吼吼吼”聲。
讓人們驚奇的是,除了這些龍舟,竟然還有一隻別具一格的鳳舟,和龍舟唯一的不同時,舟頭是一隻鳳頭,舟尾是一隻鳳尾,船身上也寫著一個大大的“楚”字。
吳俊瑩、陸慧珊和其餘二十五個姑娘坐在船上。
陸慧珊負責打鼓,吳俊瑩負責敲鑼,其餘的姑娘則試著劃槳了,於是鳳舟慢慢地開始移動。
正在這時,徐佩萍拉著姐姐,慌裏慌張地跑過來
她一邊跑一邊焦急地說:“等等我們,等等我們。”
鳳舟隻是剛剛離岸,很快又劃了回來。
徐家姐妹倆連忙跳了上去。
徐佩芸歉然道:“實在不好意思,我們來晚了。”
陸慧珊沒好氣地說:“你們的麵子夠大啊,讓我們二十七個人等你們兩個。”
徐佩萍連忙解釋道:“對不起,慧珊,是我不好,本來我們早就出來了,走到半路,我才想起手絹忘記拿了,又跑回家去找,下次不會了。”
陸慧珊卻不依不僥地說:“遲到都遲到了,再說這些有什麼用?不過你們不來也沒關係,少一盤驢肉,也照樣可以成席!”
說完這話,故意瞟了瞟徐佩芸。
徐佩芸知道她心裏有氣,隻是笑笑,並不答話。
徐佩萍卻嗯不下這口氣,慍怒地說:“你……”
徐佩芸將一隻舢板往妹妹手裏一塞,勸慰道:“算了,不要再說了,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們再練一下吧。”
其餘姑娘們也紛紛說:“是啊,時間不早了,我們開始吧。”
陸慧珊冷哼一聲,繼續糾纏道:“打鼓太累了,我胳膊都酸死了,遲到的負責打鼓吧。”邊說邊將手中的鼓錘,舉到徐家姐妹倆麵前。
說完,把鼓棰舉到兩個麵前。
徐佩芸猶豫了一下,便想伸出去接鼓錘。
沒想到,徐佩萍卻一把搶過了,同時歡快地說:“‘龍舟飆著走,功夫在鼓手!’我早就想試試了!”
陸慧珊立刻就有些後悔,但是己經來不及了,氣得直翻白眼!
徐佩萍拿到鼓錘後,就站在船當中,姿勢優美地敲了起來。
當敲鑼打鼓聲響起,鳳舟象聽到號令一般,也歪歪斜斜地行駛起來。
但是很快,鳳船就劃得有模有樣了,並被淹沒在龍舟之中!
……
大運河兩旁的樹木和碼頭的柱子上,都掛滿了紅絲帶和大大小小的紅燈籠。
原先堆滿貨物的河堰和碼頭上,都空無一物。
取而代之的,是即正在搭建的觀禮台,以及旁邊一座紅布蓋著的高大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