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機智與愚鈍(1 / 2)

十、機智與愚鈍

智慧,是人們用已經知曉和認識的智力去分析探究事物,使已有的知曉和認識更加明白透徹。正像眼睛對事物的明察一樣。

——《墨子·經說上》語譯

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

——古語

運用大智慧的人,一般人很難知道他的功勞;

愛耍小聰明的人,反倒為世人所知。

——《墨子·公輸》語譯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古語

1.悟 性

相傳常是老子的恩師。有一年,常老了快病死了,老子趕去探望。老子扶著常的手問:“先生怕快要歸天了,有沒有遺教可以告訴學生呢?”

常緩緩回答:“你不問,我也要告訴你。”他歇了一口氣問:“經過故鄉要下車,你知道嗎?”

“知道了,”老子回答,“過故鄉而下車,不就是說不要忘記故舊嗎?”

常微笑著說:“對了。那麼,經過高大的喬木要小步而行,你知道嗎?”

“知道了,”老子回答,“過喬木小步而行,不就是說要敬老尊賢嗎?”

“對呀,”常又微笑著點點頭。想了一會兒,常張開嘴問老子:“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

“在啊。”

“我的牙齒還在不?”

“一顆也沒有了。”

常問:“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老子想了想,答道:“知道了,舌頭還能存在,不就是因為它柔軟嗎?牙齒所以全掉了,不就是因為它太剛強了嗎?”

常摸著老子的手背,感慨地說:“對啊,天下的事情,處世待人的道理都在裏麵了,我再也沒有什麼可告訴你了。”

老子一一悟出常的語意,這叫悟性好。

理解事物,掌握知識,認識人生,悟性必不可少。

就像吃飯一樣,非要經過口腔的咀嚼才能嚼出味道,否則,注射葡萄糖液體似的增加能量,除了延續生命外,已毫無意義。

悟性就是對世界的咀嚼。簡單明了地獲得一切事物的結論,隻能導致人的思維能力的退化,失去探索世界奧秘的樂趣。

別人灌輸給自己的東西最靠不住,自己悟出來的東西才真正屬於自己。

悟性快,是說一個人才思敏捷。

悟性高,是說一個人天份高,善於把握人生的大道理。

沒有悟性,就要學著點。

2.智 慧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守財奴說:金錢。

官僚們說:權力。

少女們說:美貌。

虛榮者說:榮譽。

哲人說:智慧。

金錢、權力、美貌、榮譽都是身外之物,隻有智慧才是生命本身的可貴。權錢可以交易,美貌曇花一現,惟有人的智慧與人生相伴到盡頭。

人生智慧的發揮就是人盡其才。有多大的本事就使出多大的本事,會幹什麼就能幹出什麼。

社會的責任便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一個才華出眾的人卻變成了平庸無聊之輩,這是人生的悲哀,更是社會的罪惡。

有的人愛摳死理,鑽牛角尖,無理的也要說出有理的來,不聽勸阻,不講情麵,給他台階他也不會下。這種人自以為很有智慧,其實隻不過是心胸偏狹、思維僵化的表現。

有的人腦袋特別靈活,被稱之為“人精”,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風浪一來,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這種人充其量隻是有點小聰明,或者說特別喜歡耍點小聰明,與真正的智慧人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可以送給一個人很多錢,很大的官,卻沒法送給他智慧。從古至今,隻聽說獎錢獎官的,沒聽說獎才幹的。

錢權貌之類的東西無補於智慧,卻可以損害、削減人的智慧。過多的錢財,過分的榮耀,容易使一個人不再看重自己的智慧,躺在人造的幻影上睡大覺,結果因失去智慧而犯下不該犯的錯誤,以至毀掉自己的一生。

3.愚人自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