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機智與愚鈍(2 / 2)

有一則講愚人與聰明人的故事:

城之南,有愚泉,飲之則愚。

聰明人想:假如將愚泉引入城,全城的人喝了愚水都變成了傻子,我豈不就可以獨霸這座城了嗎?

於是,他偷偷地將愚泉引入城河,自己卻鑿井而飲。

果不其然,幾天後城裏人都變得傻裏傻氣了。愚人們爭相將自己的田產屋舍送給他人,其他人也都是愚人,故推辭不受。隻有聰明人來者不拒,城裏的土地房屋盡歸於聰明人的門下。這些愚人又將自己的珠寶首飾等珍貴物品隨便亂丟,聰明人全都拾回來,不多久,就成了一個大富翁。

城裏人覺得奇怪:田產、珠寶,都是糞土不如的髒東西,我們都棄之不要,這人卻寶貝似的撿回來,可見這人真是愚蠢之極。城裏有如此愚人,是大家共同的恥辱,應把他趕走。

於是,城裏人攜帶棍棒,圍著聰明人的住宅,身高力大的衝進屋裏去,將他綁了出來,城裏人曆數聰明人愚蠢的事例,欲將他趕出城外。

聰明人歎道:我本想使眾人愚蠢,沒想到眾人反將我看成愚蠢之人,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天下沒有比我更愚蠢的人了,還有何臉麵呆在這個世界上呢?聰明人投城河而亡。

愚人者反而自愚,每一個自以為聰明的人,都該深思呀!

4.智者與愚者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反過來說,在一兩件事情上的閃失,並不失去其智慧本色;偶然一兩件事上表現出的聰明,未必就意味著才智出眾。

馬謖失守街亭,則是諸葛亮用人不當之過,但諸葛孔明仍然是諸葛孔明,瑕不掩瑜,美名千古傳。

守株待兔的宋人盡管碰巧抓住了一隻兔子,但卻隻能作為愚笨的例子為後人傳笑。

智者的過失是上帝對人的懲罰,人無完人,錯誤總是難免的。

愚者的聰明隻不過是瞎貓子逮住了死老鼠。

所以說,智者不必為一兩次的失敗而垂頭喪氣,失去信心。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這才是大家氣魄,英雄本色。愚者更不必為一兩次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尾巴翹到天上去,若如此,更現出其荒唐可笑。

智者因為曾有閃失而不被人看作智者,愚者因一兩次的成功而不被人當作愚者,這在生活中是常有的事。昏庸無能之輩飛揚跋扈,才識卓越之人倍受欺淩,此等事情,曆朝曆代還少見嗎?

愚者在兩個方麵有著天生的特長,令智者望塵莫及。一是嫉賢妒能,二是自以為是。在自然社會麵前,智者優勢明顯,但智者與愚者一對一鬥法時,愚者卻時常能戰而勝之。

智者的心事全在社會人生的大問題上,想的是天下興亡,成功立業,探索的是宇宙的變化、自然的道理;而愚者的心事全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自己做不了大事,見到別人做大事卻心裏癢癢,抓住智者的一點小辮子就大做文章,以此來證明自己的高明。

智者懂得太多自然的道理,尤其擅長搞科學發明,技術攻關,他們常常是一個或幾個方麵技術上的能手,是出色的工藝師、農藝師、藝術家、發明家等等,任何粗糙的東西,經過他們幾掇弄,就會煥然一新,成為了不起的珍品。這令愚者非常不快。愚者於是想方設法、雞蛋裏頭挑骨頭,對智者的傑作橫挑鼻子豎挑眼。譬如說陶瓷製品雖然好看,可惜沒有鐵製的堅硬,等等,仿佛自己一下子擊敗了智者,由此獲得一種心理滿足和心理平衡。

愚者最大的毛病在於不願承認自己的愚笨,打腫臉充胖子,除了貶低智者以抬高自己外,便是自吹自擂,自己做的稍微拈得上筷子的一點事情,逢人就講遇人就說,一可以說成十,十可以說成百。譬如守株待兔者揀到了一隻兔子,可以向別人說揀到了一百隻;十歲抓住一個蜻蜓可以說成是一歲抓到的。愚者之愚在這種自作聰明之中就更加暴露無遺了。

智者不與愚者計較,更顯其智慧超眾。

愚者與智者糾纏不休,更顯其愚笨之極。

所以說,大智者並不刻意炫耀自己的才幹,並不計較一時一事的得失,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渴望的境地中,淡泊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