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使精神更快樂(2 / 2)

知道什麼是不可為的什麼是可為的,便懂得了生命的界線。

能將不可為與可為運乎一心的人,有著人生的大智慧。他們懂得:在社會這個大染缸裏,每個人都必須被浸染和淘洗,但最終染成什麼顏色,卻決定於自己,決定於可為與不可為之間的神運妙思。

3.感染即誘惑

當代人立身處世,所受到的感染來自三方麵:

一是民族曆史文化傳統的感染。

中國人喝茶多,喝咖啡少;中國人稱婚外戀為“第三者插足”,西方人叫“情人”。這既是曆史,也是當代人的習性。完全擺脫這些傳統習性是不可能的,但死死抱住不放,則是一個僵死的木頭腦殼。

二是域外文明形式的感染。

中國話語中以前沒有“沙發”、“布爾什維克”、“麥當勞”、“卡拉OK”這樣一些詞,現在有了;中國舞台上過去沒有話劇,沒有芭蕾舞,現在有了。染我們的不僅有一個中國的染缸,還有一個世界的染缸。

三是現實生活實際的感染。

沿海經濟特區在大搞外向型經濟,參與國際大循環,內地某些地區還剛剛告別刀耕火種;少數富人們有了私人別墅和小轎車,而大多數工薪階層還在為米價上漲發愁;有的人專事撬門扭鎖或在光天化日之下洗劫他人財物,而有的人則縱身跳入激流營救生命垂危的小孩……現實強烈的反差和對比刺激著每個人的心理,燭照出不同的靈魂。

感染即為誘惑。人生在世,誘惑實在是太多太多,如金錢的誘惑、肉欲的誘惑、功名的誘惑。

有的誘惑使人輝煌,有的誘惑讓人毀滅。

在這些感染和誘惑麵前,行於可行之時,止於該止之處。可行之時,義無反顧,奮勇向前;該止之處,戛然止步,回頭是岸。

4.輝煌第一

魏晉時有一個王戎。王戎七歲那年,有一次與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看見路邊李樹上結果累累,把樹枝都壓彎了。小朋友們爭著去摘李子吃,隻有王戎不動。有人問他為何不動,他說:“李樹長在路邊卻有這麼多果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旁人摘下李子來嚐,果然如王戎言。

王戎的聰明在於,他明白甜李子樹長在道邊,必然為人摘取,故樹上不會碩果累累。李子因其甜而受其害,因其苦而享盡天年。

類似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事物因有某種特長而傷,一無所長反而無恙。譬如說,現在有五把錐子,其中一把是銳利的,銳利的這把必定先變鈍;有五把刀,其中一把是剛磨過的,磨過的這把必定先銷損。常可見到,甘甜的井水先幹涸,高大的喬木先被砍伐,靈龜的甲先被燒灼,神蛇先被曝曬用來祈雨。

這些道理常被用來告誡聰明人鋒芒不可太露,言行不要太招人耳目,否則,易遭人忌恨或陷害,給自己招惹麻煩。

然而,銳利的錐子畢竟是銳利的錐子,它與那些鏽跡斑斑的、無尖無光的錐子就是不一樣;鋒利的鋼刀畢竟是鋒利的鋼刀,它與那些從未磨過的,沒有刃口的刀子就是不一樣。不必因擔心被人摘取而不願做甜李子,不必因擔心幹涸而不願做甘甜的井水,不必因擔心被砍伐而不願做高大的喬木,不必因擔心被燒灼而不願做靈龜,不必因擔心曝曬而不願做神蛇。

同樣的,有某種智慧,有某種才幹,那是一種福分。暫時的掩藏有時是必要的,但切莫過分,切莫因此而使智慧和才於受到損害,切莫因擔心冒險而錯失大展宏圖的良機,切莫因此而變得謹小慎微,瞻前顧後,優柔寡斷。

每個人的生命隻有一次。在人生的緊要處,看準了,該鋒芒畢露時就一定得鋒芒畢露,該大幹一場時就一定要大幹一場,即使因此而冒了風險,因此而遭到打擊、壓製、迫害,身心受損,都是值得的。

若如此,即使失敗了,卻是雖敗猶榮,不失英雄本色,無愧於自己的才幹和魄力,更無愧於心。

如果不是這樣,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生命中從沒有輝煌耀眼的時刻,天賦的聰明才幹都白白流失,那種遺憾該是多麼地巨大呀!

輝煌是最重要的,保命永遠不能與輝煌相比。

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燃燒得更加輝煌,這是我們惟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