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節約生命 十三、尚節儉,重實用
凡是人們製造某種物品,都是有益於實用才去做的。
所以,使用錢財不浪費,民生能不勞頓,他們就會得到很多益處。
去掉大人先生們所愛好搜聚的珠寶、鳥獸、狗馬,用來增加衣服、房屋、兵器、車船的數量,這並不困難呀!
減少鋪張浪費,是聖王之道,天下的大利。
——《墨子·節用上》語譯
聖王建造房屋,是為了便於生活,不是用來觀賞和享受的;製作衣服、腰帶、鞋子是為了便於身體,不是用來顯示怪異。
——《墨子·辭過》語譯
1.實用與實在
朋友去商店買家具,一套華麗漂亮,但質地欠佳,存放衣物的地方不寬餘;另一套式樣一般,但材料好,結實耐用,放東西方便,功能齊全。這位朋友多半會挑選式樣一般、材料好的那一套。
假如丈夫給妻子買回一雙時裝皮鞋,穿起來很好看,但不到三天就斷了鞋跟,這位丈夫必定遭到妻子的埋怨,責備他不會買東西,花那麼多錢買回的鞋穿不到三天。
在好看與實用麵前,將實用放在第一位,這種購買心理其實反映了人們普遍的生活原則:實用第一,然後才考慮美感效果。
實用原則在國人心中可謂根深蒂固,耐不耐用,經不經磨,結不結實,往往是人們認定一種物品好壞的第一標準。
張三儀表堂堂,特別注重修飾打扮,但辦起事來卻不行,沒有魄力,缺乏手段,張三必定被人瞧不起。
李四儼然以能人自居,辦事呼風喚雨,聲勢頗大,但雷聲大雨點小,架子搭得大,戰線拉得長,收效卻甚微,李四必定讓人失望。
人們對張三李四有一譬: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實用原則影響人的個人行為,也影響人的處世。
學藝講究具體實在。一板一眼、一招一式都能體現出深厚的功力,花拳繡腿式的東西最為人不齒。
交友以有利為準則。君子之交淡如水,即使是知己好友,也不必表現得如何親密無間,有事時大家一起來撮合把事辦成,平日裏各人幹各人的,過多的禮節性拜訪,無具體事情的閑談都沒有必要。這種交友,先是互利互惠,再才是性情相合。
做官以有為為標準。所謂“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就是說要為老百姓辦幾件實事,辦幾件好事;實事,就是政績,就是功勞,自然也就是資本。
實用、實在培養了中國人現實、入世的一麵,培養了中國人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和出神入化的實用技術,培養了中國人注重血親倫理、看重人情世故的社會心理。同樣是這種實用原則,卻導致中國人看輕抽象玄思,缺乏對無實用價值的東西的徹底追求精神,如關懷人類命運的哲學情懷等,這正是實用原則的另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