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禮教殺人(2 / 2)

仔細想來,這些人在世時並沒好好地生活過,一心想的是死後怎麼辦,該住什麼樣的房子,穿什麼樣的衣服,睡什麼樣的棺材,如何使那一堆死肉十年百年不爛,等等。於是,年紀輕輕就為自己修墓穴,就把金銀財寶大批大批地往土裏麵埋,就把自己的家奴、仆人殺掉陪葬。

這些人活著總在想死,死後還害人。

這些人能是吃不飽、穿不暖,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貧苦百姓嗎?

厚葬之風,一害自己,二害他人,實不該有。

鼓吹厚葬的人,要麼是權欲熏天、心理變態;要麼是財迷心竅,腐化墮落;要麼是討王公大人的歡心,撈幾個賞錢。

這最後一類比前兩類更為可惡。自己並不富有,卻鼓吹厚葬,很有些在富人麵前搖尾巴的味道。對廣大貧苦百姓來說,則又是一種麻痹和腐蝕,讓窮人放鬆警惕,以為富人的荒唐有理,以為富人的舉動值得羨慕,跟著眼饞心熱。

然而厚葬居然能成為一種習俗和時尚,可見流毒之深。近代以來,文物出土不時爆出轟動性新聞,不少人為發現了一座又一座古墓而奔走相告,這實是中國人的悲哀。在一具具殉葬的幼童骨骸麵前,我們還高興得起來嗎?

厚葬在近代已不像古代那麼盛行,但流毒未曾肅清,因而在某些物質豐富精神匱乏的地區,又有死灰複燃之勢。

厚葬曾害了我們無數的先人,難道還能讓它繼續害我們的後代嗎?

早在二千多年前,聖者墨子就對此痛加指責:

厚葬在王公大人家中,棺木必定要多層,葬埋必定要深厚,隨葬的文繡必定要繁富,墳墓必定要造得高大;這種情況在匹夫賤民家裏也存在,他們竭盡全力不惜傾家蕩產;在諸侯豪族家中,死人身上裝飾著金玉珠寶,束縛著絲絮組帶。並把車子、馬匹埋葬在墓穴裏,還要多多製造帷幕帳幔,鍾鼎和鼓、幾筵、酒壺鏡鑒、戈矛寶劍、羽旄旗幟、象牙皮革,將這些東西放到死者寢宮一起埋掉,內心才滿足。至於生者陪死者而葬,天子、諸侯死了殺掉的殉葬者,多的幾百,少的幾十;將軍、大夫死了殺掉的殉葬者,多的幾十,少的也有好幾人。若此風盛行,國家必定貧窮,人民必定減少,刑法政事必定紊亂,生命將在這樣血腥的習俗中變得灰暗無光。

4.喪葬與人道

死人了,哀惋痛息,人之常情。祭奠以作永遠的告別,居喪以告慰逝者的英魂,活著的人能從這些儀式中感受到人世的溫暖和親情。

喪葬的本義是人道。但具體的喪葬行為,卻多有反人道之處。

古時候王公大人辦理喪葬,必定是大棺套中棺,皮革裹三層,隨葬的璧玉準備好,加上戈劍鼎鼓壺大盆,刺繡衣服和白練,車馬的纓絡上萬件,車馬女樂也都準備齊全,還必定要除清墓道,修建的陵墓比山陵還高。

如此巨額的財富是百姓的血汗換來,就這樣輕易地埋到地下,加劇了百姓生活的貧困。

現代人不以古人為鑒,曾做出一些錯上加錯的蠢事。有權的迫令職員下屬為自己過世的親人披麻戴孝;有錢的大肆修陵鑿墓,不知用這些錢來為社會多行善事。這種事雖不如古時候普遍,但也足令人深省。

古時候居喪的方式,更無人道可言。

無論是否真的哀痛,也無論是否心甘情願,都必須按既定的程式行事:哭泣不分晝夜以致聲咽,披麻戴孝痛哭流涕,守在墓旁邊的茅屋裏,睡在茅草上並枕在土塊上,還要相互強製著不進食而挨餓,少穿衣服而受凍,弄得臉色又黑又黃,消瘦不堪,耳朵聽不清,眼睛看不明,手腳無力,不聽使喚。

可見,凡屬與人道相悖的喪葬,都該廢止。

現今已沒有古時候的喪葬儀式了,但實質上相仿的東西,是否還在束縛著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