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虛名誤人(1 / 2)

十五、虛名誤人

公孟子戴著禮帽,腰間插著記事用的木笏,穿著一身儒服,來見墨子,說道:

“君子是先講究服飾,然後有一定的作為呢,還是先有一定的作為,然後再講究服飾?”

墨子回答說:

“有作為不在於服飾。”

——《墨子·公孟》語譯

1.臭豆腐與罌粟花

“腐乳”在某些方言中又稱為“臭豆腐”。這種食品就是讓豆腐發酵,變質變味,然後食用。沒吃過臭豆腐的人,看見它髒,聞其味臭,不敢動筷子;但隻要嚐一嚐,別有風味,令人大飽口福。

鴉片之毒人人可知,但有些人不知道製造鴉片的植物罌粟花卻分外的嬌豔可愛。

這裏要說的是外與內的問題。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個“美”,主要是指人的風度氣質、形象容貌。近些年出現了“追星族”,也都是衝著這些炫人眼目的外在的東西來的。為浮淺華麗的外表所惑,已成為時代的通病。

外在的美好的東西固然可以給人帶來聲譽和實惠,但卻也容易使人忽略內在氣質節操的修養,從而失去心靈的充實,失去更大更多的作為。

因而,臭豆腐式的人更具有征服性的力量。這種人的美是經過釀造、蛻變而來,嚐到了千辛萬苦的滋味。一個作家十年寒窗創作出一部傳世之作,他獲得的聲譽常不如一夜走紅的歌星,但他一定更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成功。兩個人賽跑,一個人總擔心路邊淤泥濺髒了自己漂亮的衣裝,而另一個人隻顧飛也似的向前,結果必然是後者獲勝。

臭豆腐式的人不必悲觀,沒有人來打擾你平靜的生活,沒有人強迫你按他們喜歡的樣子說話走路。這樣,你可以靜心地幹自己想幹的事,順順當當地安排自己滿意的生活。

2.邯鄲學步

事物的存在總要以某種形式體現出來。比如人出門會客要穿好衣服,這穿好衣服是一種形式,沒有這種形式可不行。開大會時要舉行開幕式,開幕式也是一種形式,沒有這種形式成百上千的與會者就聚攏不起來,大家若連會議的時間、地點都弄不清楚,這會怎麼開?

可見形式是非同小可的,忽視不得。也許正因為它太重要了,使許多人對它恩寵有加,格外親熱,弄出一些讓人生厭的形式來。

於是,形式便有了差別:有用的形式和無用的形式。

無用的形式常常打著有用的形式的旗號出現。讓人分不清真假,被套進形式主義的圈圈裏鑽不出來。

莊子講了一個“邯鄲學步”的笑話,活現出形式主義者的滑稽可笑。

燕國壽陵地方的人,走路的樣子八字朝外,搖擺蹣跚,十分難看。當地有個土生土長的小夥子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態很優美,就跋山涉水前去學習。

小夥子風塵仆仆來到趙國首都邯鄲。果然,隻見繁華大街上,人人走路的姿勢都十分優雅,一抬手一舉足,都顯示著高貴的風度。小夥子自慚形穢,連忙跟著行人模仿起來。

學了幾天,越走越別扭。小夥子想一定是因為自己的惡習太深了,不徹底拋棄自己的老步法,肯定學不好新姿勢。於是,這位小夥子從頭學起,每邁一步都要仔細推敲下一步的動作,一擺手、一扭腰都要認真計算尺寸。他雖然學得很努力,卻還是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的姿勢,反倒把自己原來走路的樣子也忘了個精光,當他要回燕國的時候,手足無措,隻好在地上爬著回去。

對學步的小夥子來說,形式不僅無用,而且害人。他若能醒悟,便能知曉形式的害處,若不能醒悟,則害人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