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清水池邊,俯看池內,則見水中的人、樹、房屋、山等都是倒立著的,即人頭在下,兩腳朝天,樹梢在下,樹根朝上。
這是一個簡單的科學常識,卻是一條重要的生活規則:看取事物的角度不同,情形迥異。
現代曆史教科書告訴我們,古代有個農民起義領袖叫柳下蹠,這人好生了得,攻城掠地,打劫官府富豪財物,為民除害。
但在有些史料的記述中,卻稱他為“盜蹠”。強盜、壞人也。
曆史上幾乎所有的農民起義領袖都被人罵過。在一部分人眼裏,他們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在另一部分人眼裏,他們則是十惡不赦的惡棍、大壞蛋。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眾口一詞的,沒有一個人的評價是毫無異議的。這才叫生活。
假如對一件事,對一個人沒有任何旁的議論,該舉手時統統舉手,該說好時齊聲說好,那麼,舉手、說好的人中,絕對有一部分人在說謊。這是辨別真假的一種好方法。
明白了這種道理,許多事就可以釋然,心中的疙瘩就可以自然解開。
一個女子本來像貌平平,但在她的戀人眼裏,卻美若天仙,這叫情人眼裏出西施。情人之間有一種特殊的角度,能看出別人看不出的美來。
能被心愛的人所欣賞,就該很滿足,為什麼非要令天下的人都來傾慕你呢?
當有什麼事想不通時,換一個角度,便想得通了。
人對人的議論,是從他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人對人的勸慰,也是變換角度來做文章。
別人說你孤傲,不愛合群,你卻擁有難得的安寧、清靜,享受著旁人享受不到的獨處的歡樂。
別人說你天真單純,為人太老實,你卻因懶得為一些小事計較而活得格外充實而滋潤。
別人說你假積極、有野心,你卻因為勤奮工作、刻苦鑽研,而獲得豐碩成果。
別人說你沒出息,是無用之輩,為人瞧不起。你卻暗暗發憤,結果一鳴驚人。
一切看問題的角度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當一個人不因為旁人的非議而隨意改變自己,那麼,他的努力遲早會為社會所承認。
5.立身處世的支柱
生活中少不了一樣東西——秤。
要想不打破腦殼,要想雙方都心滿意足,要想討一個公道平衡,就非得用它不可。
秤有杆秤、地秤、案秤、彈簧秤、電子秤等種類,天平也是秤。
以杆秤為例,手提秤繩扣,秤砣與物品均等而產生平衡,就知道了物品的重量。掛鉤上物品增加,則掛鉤下垂,秤砣換了大的型號,則秤砣下垂。秤的繩扣,就是它的支點。
支點是物體運動變化的軸心。哲人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推動整個地球。
問題是,物體運動的支點並不像秤那樣一目了然,找不到支點,人在外部世界就顯得無能為力。秤的繩扣都找不到,秤如何稱法?
人心與社會之間也有一個支點。支點一端指向人的心靈深處,一端指向社會內部。當兩端相等時,心態便趨於平衡。說話辦事就會腳踏實地、堂堂正正,心明眼亮。
可見,立身處世非要有這個支點不可。
有的人總覺得社會對自己不公平,一副懷才不遇、鬱鬱寡歡的樣子,整天唉聲歎氣,怨天尤人。這就叫沒有擺正個人與社會的位置。
有的人總是這山看著那山高,別人經商發了財,自己也恨不得一夜暴富;別人閉門苦讀成了大學問家,馬上又羨慕得不得了;別人不求功名富貴安貧樂道,又對他的清閑自在嫉妒起來。這種人到頭來兩手空空,不知道自己究竟該幹啥。
社會發展了,自己卻沒有多大的進步,那麼,責任究竟是在社會還是在自身?
個人受到某些委屈、冤枉,感到懷才不遇,那麼,自己想了多少辦法來改變這種處境?
有些人財源滾滾,成了“大款”,那麼,自己是否具備那些人的才幹、機遇和堅韌不拔的意誌力?自己究竟適合在哪個方麵發展?如何為之奮鬥不息?
古人說,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筆者說,與其埋怨社會不公,不如沉下心從現在做起。
支點即為人立身處世的支柱。
支點即為人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