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蛋糕還有自己的會員係統。會員購買的蛋糕越多,等級自然就越高,高級用戶就會有一些特權。這樣的互動,使吳滋峰的蛋糕真的不僅僅是蛋糕那麼簡單了。
極致蛋糕上線還不到半年,訂單就已經達到了每天1000份,甚至有時會達到每天3000份,真可謂是供不應求,月營業收入甚至達到了三百多萬元。
吳滋峰的產品,用互聯網去實現生產、下單、物流、配送,而蛋糕則僅僅是載體而已。
吳滋峰的蛋糕價格並不貴,在50~100元,任何人都吃得起。他不想把自己的東西做成僅限於某些人群食用的產品,而且他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做增值服務。在他看來,這是時代的要求。不過,他會通過一些辦法使自己的蛋糕顯得極其昂貴,比如限量,製造一種“饑餓感”,給人一種高貴的感覺。
吳滋峰的座右銘是“沒有創新就會死亡”,而他的蛋糕的口味也會隨時更新。這個月的口味和下個月的口味是不一樣的。
一個個在網絡上被人們熟知的名詞,被吳滋峰成功地嫁接到了蛋糕上。他眼中的互聯網思維,分別是係統、服務和理念。他認為,互聯網並沒有改變產品本身,改變的其實是一種服務模式。
在上海,極致蛋糕占到了整個烘焙市場份額的40%,吳滋峰認為未來還會有更為廣闊的前景。
吳滋峰不想讓自己的蛋糕僅僅是蛋糕而已,那樣沒有什麼突破,他希望自己的蛋糕也能像麥當勞、肯德基、可口可樂那樣,成為一種流行的文化,成為一段故事,讓自己成為蛋糕的代言人。
吳滋峰的蛋糕,其實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互聯網產品,而他用他那獨特的思維,使消費者對烘焙服務有了一種全新的體驗,使烘焙業也爆發了互聯網思維的革命。
飛躍鞋:老國貨“走出”的新思路
在改革開放的帶動下,國際商品大量地被引進,再加上市場經濟的衝擊,讓國貨的地位江河日下,許多生產國貨的商家都在苦苦地掙紮。對於一些年輕群體而言,國貨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可是這並不代表著國貨的時代已經消亡,在“售賣文化”的商業背景下,國貨仿佛又煥發出了新的生機,悄悄地回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
大多數中國人對於國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記憶。比如,老北京瑞蚨祥的綢布、內聯升的布鞋、馬聚源的帽子,等等。而我們這裏要說的卻是20世紀60年代流行於大街小巷的飛躍球鞋。現在人們追捧“草根文化”,而當年的飛躍球鞋,稱呼它為“草根”再合適不過了。
飛躍球鞋於1959年在上海誕生。當年的飛躍球鞋與現在的設計理念是非常接近的,它的款式簡潔,用料輕便,產品LOGO(商標)大方明了,而其近乎純手工的製作工藝更符合現代人的時尚審美。1964年的年產值更是達到了161.6萬雙,榮登全國同類產品榜首。工廠員工壯大時,兩千多名員工在兩三層的車間裏一起工作,有時甚至晝夜趕工。那時的人們對飛躍鞋的愛護簡直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每次都會把鞋刷得特別白,甚至連一點點泥土都不能沾上;一雙飛躍球鞋要是能穿夠兩年,除了鞋底最終壞掉,其他的部分都是白白淨淨的。
可是現在,飛躍球鞋的身影早已從店鋪的櫃台上消失了,除了一些偏遠農村和城市的農民工聚居地,幾乎再也尋找不到飛躍球鞋的影子了。
現今,生產飛躍球鞋的老廠房也因為汙染問題被迫搬遷到了郊區。由於市場狹小,這些工廠反而更願意用低價為國際知名鞋業做代工,而不願意從事新產品、新款式的研發。最為可悲的是,飛躍球鞋到最後連自己的注冊商標都沒有。這就造成了許多的小型作坊無限地仿製,由於仿製的質量參差不齊,讓飛躍球鞋的處境更加雪上加霜,飛躍球鞋的境遇可想而知!一些老員工回憶:以前製作一雙球鞋會嚴格按照製作標準操作,沒有任何的錯誤,精準率並不遜色於機器生產。當年他們在車間上底、壓製、繃線、刷漿到最終機器縫合,一套工序下來配合得天衣無縫。而現在,由於球鞋賣不上價,許多的工藝被省略、壓縮,致使球鞋的質量不能得到保證,斷底、斷麵、開線等問題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可以說,飛躍球鞋的市場行情不容樂觀。
就在飛躍球鞋一籌莫展的時候,三個年輕的法國人卻引爆了一場飛躍球鞋的革命。
2006年,38歲的帕斯特和他的兩位朋友尼古拉斯、克雷門共同創辦了飛躍控股公司,並在法國注冊、銷售。幾乎快被中國人遺忘的飛躍球鞋,經過法國人的設計打造,品牌形象大大提升,融入了西方時尚、青春的氣息,迅速被法國青年所鍾愛。經過短短四五年的發展,飛躍鞋迅速攻占了法國市場,一躍成為歐洲最大的品牌,產品行銷世界各地。
帕斯特回憶,當時的他在上海、東京兩地工作,每次穿著飛躍鞋出現在人群中總能夠吸引大片的目光,於是在他的心底萌生了一個想法:如果把這款球鞋加以改造,必定存在巨大的商機,於是他就找來尼古拉斯和克雷門談合作,準備開發這款經典球鞋。
他們開始聯係中國飛躍鞋的生產廠商,起初的會麵並不順利,因為在中國生產廠商的眼裏,他們和以前廠家介紹來的外國人一樣,無非是想從中國出口一些球鞋到他們的國家,但當他們提出要改進飛躍鞋的質量並把它推向國際市場的時候,卻引來了中國生產廠商不小的質疑。不過,帕斯特經過幾輪的談判還是取得了飛躍海外生產的擁有權,直到簽約時,中方代表還是不太理解帕斯特的這一做法,在中國十幾二十幾元錢的地攤貨,怎麼到了法國人的手裏竟然能夠賣上五十多歐元(約合人民幣五百多元)?在他們看來,這簡直是不可能!
可就是這種不可能在塞納河畔竟然成了不可爭辯的現實。談判成功後,法商立刻開始了對飛躍鞋的設計與研究,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反複實踐論證,飛躍鞋從整體到細節都獲得了新生:外形變得精巧時尚,麵料質量得到提升,標識字體也進行了設計的升級和改造,並且在鞋內和鞋底都印上了自己的海外商標,他們還在外包裝上做了充分的改觀,給人以時尚大氣的視覺感受。為了和同類球鞋加以區分,飛躍鞋給自己的每一款新鞋都取了一個可愛的名字,名字的內容和鞋的風格一致,深受消費者的歡迎與好評。如今,在巴黎的著名消費街區香榭麗舍、歐斯曼、巴黎春天的大大小小店鋪都能看到飛躍鞋的影子,而且它們都是被擺在櫃台的最顯眼處。
帕斯特對飛躍鞋的生產要求極其嚴格,他細心地叮囑工作人員:
“要認真對待每一雙飛躍鞋,不允許出現半點的瑕疵。要認真檢查每雙鞋的每一個細節!”當帕斯特的飛躍鞋在法國獲得新生的時候,他對飛躍鞋又有了一個新的闡釋——向前飛。他和他的團隊都清楚,要想做最好的營銷,必須讓所有歐洲人都知道這個中國老品牌背後的故事。比如飛躍鞋本身的曆史,以及中國人把它作為練功鞋等。在帕斯特做的第一個廣告當中,就融入了這個元素,帕斯特設計了一個穿著飛躍鞋的人在練中國功夫的剪影,背景後麵是醒目的漢字——少林功夫。這些曆史故事和商業設計被法國各大媒體和網站爭相報道,銷售商們也蠢蠢欲動,僅僅一個星期就有超過十家銷售商開始銷售,兩周以後就增加到了十六七家。如今的飛躍鞋還做了網上銷售,各種款式和各種材質一應俱全,價位在50~75歐元不等。
如今困擾帕斯特的最大問題還是資金問題,這也是他們開始的時候遭到生產廠家拒絕的原因(這是他們一直麵臨的困難)。帕斯特的確是一個有頭腦的人,這些問題並沒有阻擋他前進的道路,反而讓他找到了突破口。
帕斯特的品牌營銷策略是:在充分建立零售渠道的同時開設網上商店。網店的模特全部在自己的朋友圈裏選擇,這個辦法反而迎合了年輕人時尚、開放的性格,反響相當熱烈。在和一些藝術家合作的時候,帕斯特專門推出了限量版飛躍鞋,這些藝術家穿著飛躍鞋接拍各種廣告,這就在無形之中給飛躍鞋帶來了宣傳效果。這些藝術家的粉絲爭相追捧,讓飛躍鞋的口碑越來越好。
帕斯特每年都會因為工作原因至少來中國三次,每次都穿著飛躍鞋踏上中國的國土,他說隻有這樣才能感覺到自己對中國的親切感。在法國,帕斯特一有時間就要到大大小小的店鋪轉一轉,遇到粉絲他都會合影留念,有時與粉絲在咖啡館偶遇,他甚至要為粉絲結賬。這就是帕斯特,一個懂得交流、懂得分享的人。
原本在中國市場死氣沉沉的飛躍鞋到了法國人手裏竟可以做得如此火爆,其關鍵就在於帕斯特本人超乎尋常的把控能力,他知道市場需要什麼樣的東西,也知道怎樣迎合市場的需求。說白了就是創新,隻有創新才能發展,隻有創造才能超越。
一瓶礦泉水背後的大數據
當我們在購買某種東西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看看它的生產日期,看看要買的東西是不是在產品保質期之內。如果將近過期,有的人會因為打折買下來,如果是新上架的產品顧客同樣會購買,因為它足夠安全,足夠有保障。這種概念,我們基本可以稱之為對數據的了解。
那麼,什麼是大數據呢?所謂的大數據就是我們通過各種渠道采集到的大量數據,我們會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和預測來了解消費者對某種產品的喜好程度,以及明白怎樣才能夠讓顧客接受這種產品。打個比方,在兩個城市的同一家某大型超市,都對蘋果進行數據的調查取證,甲超市把同一種蘋果包上包裝,乙超市不帶包裝直接售賣,從賣出的數量上計算蘋果的日銷量,通過這個數據我們就可以知道顧客喜歡哪種類型的蘋果銷售方式。這種方法就是我們說的大數據。目前,這種大數據被廣泛地應用在互聯網廣告之中。
而農夫山泉,一瓶簡單的礦泉水又是怎樣在大數據時代運作發展的呢?
對此,農夫山泉的首席信息官胡健通過對大數據的開發和利用切切實實地為農夫山泉帶來了不小的回報。他通過對大數據的調查研究,讓農夫山泉少走了很多彎路。
不知道你是否在國內的一些商場、超市留意過,每天身著農夫山泉工服的業務員都要在農夫山泉的貨架前拿著相機拍一些照片,這個行動幾乎讓每一個看到的顧客都匪夷所思。其實不然,農夫山泉這樣做自有它的道理。
胡健表示,農夫山泉會通過這些照片對市場進行初步的了解。這些照片所呈現的角度是:水是怎樣擺放的,位置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它擺放的高度是否合適等。每個業務員平均一天要跑15家這樣的銷售點采集照片,每個銷售點要拍10張照片,一共150張,下午下班之前把這些照片發到公司總部,每個業務員平均每天要產生10M的數據量。農夫山泉有一萬名這樣的業務員,每天就是10G的數據量,一個月加起來就是3TB。如此大的數據,在以前,胡健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到底該怎樣解決這些問題,想出好的方案。
每翻閱一次這些照片,胡健都要仔細琢磨這裏麵蘊含的商機:農夫山泉要怎樣擺放才能讓人樂於購買?哪個年齡段的人喜歡這款水?顧客一次要買多少?季節的變換會不會給農夫山泉的銷量帶來影響?
同行業競爭對手在哪個方麵比他們更勝一籌?一係列問題擺在他的麵前,而回答這些問題的都是經驗,卻不是數據。
隨著照片積累的數據量越來越大,胡健開始思考怎樣將這些非關係型數據轉化為大數據,這是農夫山泉在大數據時代必須要向前邁進的一步。在接下來的具體行動中,胡健繼續對圖片進行分析,提取其中的數據信息,又加入了對視頻和音頻的采集,通過這樣的分析解答,一組龐大的消費畫卷就被轉化為數據。從此,這些非關係型數據就變成“0、1、1、0”的大數據,在網絡畫麵裏瘋狂地飄動,終於實現了有數可查。
2011年6月,胡健在農夫山泉啟動了對運輸環境的數據調查活動,在物流領域進行重點改革,跟他一起搞這個合作的還有SAP公司。
胡健為什麼要首先急於調查這組數據呢?因為,這組數據對農夫山泉至關重要,可以說是農夫山泉的命脈。以前,由於對物流方麵沒有具體的數據掌控,農夫山泉確實花了不少的冤枉錢,在企業內部,一句“搬上搬下,錢財嘩嘩”的順口溜在員工口中廣泛流傳。
舉一個很形象的例子:550毫升的農夫山泉在某個城市脫銷,這就要通過從大區間調運來彌補銷量上的不足,就從北部往南部運輸,可是在運輸的過程中發現東部的富餘還有很多,且運費還要便宜,可是預測偏偏又出了問題,北部比南部還要短缺,接著東部又要往北部調運,要是東部遇到了旱情水資源短缺,又不知道要從哪個地方調運來補給北部,幾番周折下來,簡直要把人累死,問題的複雜程度不亞於解決一道數學難題。
可見,沒有準確的數據作為依托,農夫山泉就像一隻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為此農夫山泉蒙受了很大的損失。胡健首先在這裏操刀改革不無道理,可以說是一個英明、果斷的決策。
農夫山泉將自己定義為“大自然的搬運工”,他們加工的飲用水都是來自於深山的天然水。“農夫山泉有點甜”的廣告語幾乎是婦孺皆知。農夫山泉在全國有十多個水源地,灌裝、配送、上架,一直到賣出,一係列流程下來,550毫升的飲用水僅僅2元一瓶,而一瓶水所需的運輸費用就是3毛。這樣一來,農夫山泉不得不考慮在參考不同變量因素的前提下,控製農夫山泉在物流方麵所花費的成本。
胡健隨即和他的團隊展開了工作。他們這次引入了大量的數據,包括各方麵的考慮:高速路段的收費問題、道路的等級問題、銷售渠道問題、人力花費問題、突發情況的處理問題(如大型的集會),甚至考慮到了天氣和季節的因素,這樣,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應用,就能完整地把控在物流運輸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節約運輸成本,同時提高物流的服務水平,打開市場銷路,贏得商家和顧客的信賴。
在生產和銷售的問題上,胡健也做了大量的調查,為了解決生產和消費帶來的不均衡,他在各大商場、代售點收集信息,明確要生產多少、配送多少,避免貨物的積壓和滯銷;他還急切地希望辦事處和配送中心聯合起來形成一個網狀的動態結構,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對於那些退貨和殘次品,胡健希望商家能夠與生產基地對接,減少流通流程,更好地實現效率的提升。這些問題的解決要完全以數據為依托,也隻有充分、準確的數據才能提供良好的市場導向。
胡健說:“我們掌握了如此龐大的數據,就要它能夠為我們服務,通過對數據的理解和分析,形成接下來的工作部署。可是,我們所應用的數據整理工具,要花費24個小時才能實現整體數據的展現,要想了解某天的物流、資金和信息就要等到第二天。如果農夫山泉一個月的數據積累達到3TB,就會導致每個月的結算推遲一天,簡直是浪費時間。”更讓人惱火的是,作為決策者的胡健等人隻能依靠這些數字分析決策是否正確、工作過程是否出現了偏差,不能及時出來的數據,使他們對未來的預測仍然是個未知數。
2011年,SAP公司針對這一問題,研發了SAPHANA這一具有創新性的數據庫平台,使農夫山泉成為全球第三個、亞洲第一個享受這個平台的企業。
這個消息傳到SAP公司總裁孫小群耳朵裏時,他顯得異常興奮,在飲用水行業進行新數據的研發還是第一次。9月,SAPHANA係統成功對接,這讓同等數量的數據計算時間從以往的24小時縮短到0.67秒,幾乎達到了實時計算的完美程度,很多不可能實現的問題變成了現實,而胡健的“快點,算得再快點”的目標也得到了實現。
胡健一手創辦的精準大數據物流為農夫山泉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收益。這套方案不僅適用於物流管控,其他領域也可以涉及。現在,農夫山泉的董事長隻要用鼠標在電腦上一點中國地圖的某個區域,要建立一個物流中心的成本就會顯示出來,這些,都得益於數據的飛速發展。
回想以往,農夫山泉建立一個項目,要經過考察、論證,還要選出備選方案,具體的項目城市還需要憑經驗掌握思考。而今,隻需要和當地政府通過洽談獲得資格,在成本上就無須再考慮了。
農夫山泉以強大的數據作依托,在近幾年一直以30%~40%的增長率穩定增長,在市場上所取得的成績已經超過了娃哈哈、樂百氏和可口可樂。胡健的下一步工作是將那些業務員收集來的圖片、視頻資料充分地利用起來,讓農夫山泉在銷售市場上站得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