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切不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都是“耍流氓”1(2 / 3)

由於對互聯網有極大的興趣,當時王武佳就覺得自己以後的方向也應該在互聯網領域,不過也僅僅是有這樣一個意識而已。對互聯網的關注過多,在學習上自然就不會付出那麼多的精力,這導致他的功課相當差,但是他卻學會了很多網絡技術。而當時的王武佳,還談不上有什麼商業頭腦。他做的網站雖然紅火,卻沒有賺到錢。

畢業後的王武佳並沒有馬上去做他鍾愛的互聯網事業,因為此時很多互聯網企業都關門大吉了。在這種情況下,王武佳隻得進入一家投資理財公司做銷售。一個月之後他就被公司辭退了。這時,他想起了互聯網,並且將此作為創業目標。

王武佳的創業開始了,不過他並沒有一開始就去開發什麼新軟件,而是找了一個更實際的工作——訂外賣。他和三個夥伴,一共四個人,注冊了一個在線訂餐的網站,名字就叫“外賣巴士”。這在當時實在算是一個創舉了。隻是大家七手八腳地忙活了半天,各種能想到的辦法都想了,就是不賺錢。他們幹了兩個月就維持不下去了。不過,和很多創業成功者最初的創業經曆一樣,王武佳積累了很多的經驗。

這樣一來,還得繼續找工作。於是,王武佳進入了龐升東的51公司。龐升東和王武佳一樣,是做個人站長出身,而且是第一代站長,創立51公司時他就投了很多錢。王武佳在公司負責拓展校園業務,不久由於成本太大又改做產品。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王武佳差點兒又丟了飯碗,因為既然已經放棄了線下業務,公司也就沒有必要再留王武佳這樣一個顯得多餘的人了。不過,公司覺得他幹活很努力,就沒有辭退他。

51公司並不忌諱自己的員工有出去創業的念頭,因此該公司走出了很多的創業者。而王武佳也在2012年離開了該公司,決定自己創業。

當時王武佳一個原來的同事勸他去做視頻,他覺得這的確是一個機會,於是下定決心以此作為創業目標。不過當時視頻網站已經很多了,王武佳並不是一個拓荒人,他覺得不能讓自己的網站走特別專業的路線,而是希望把網站打造成一個可以讓一點表演經曆也沒有的人也可以參與的平台。在他看來,這樣可以擁有龐大的用戶。

“視頻達人秀”的出現是很偶然的,當時電視上正在播放選秀節目“中國達人秀”,王武佳就覺得有很多人才無法出現在電視的平台上,為什麼不去做一個網絡版的達人秀呢?於是就出現了口號為“讓天下沒有被埋沒的人才”的“視頻達人秀”。

初期,和其他許多創業公司一樣,“視頻達人秀”的辦公場地是在一間民房內。這樣的條件甚至嚇跑了很多的求職者。最初“視頻達人秀”並沒有引起什麼關注,在上麵表演的很多都是員工的家屬,慢慢地,才開始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

“視頻達人秀”在頁麵上是這樣設計的,按照星座分別列出主播,每天開通10~15個達人頻道,內容包括才藝表演、財經證券、網絡教學。有很高人氣的主播未必是美女,隻要你有特點,有自己的風格,就能有自己的粉絲。“視頻達人秀”有一些虛擬的物品,用戶可以花錢買下來,然後再把這些物品送給那些自己認可的主播,而這就是“視頻達人秀”的盈利方式。

在宣傳上,王武佳並沒有像其他的視頻網站運營者那樣,通過購買關鍵詞的方式來實現推廣,而是和51、開心網等網站聯運,就像遊戲領域中所做的那樣。後來,王武佳意識到騰訊開放平台的發展也許也是“視頻達人秀”發展的巨大曆史機遇,可是在渴望同騰訊這樣的大平台合作時卻遇到了問題——騰訊擔心“視頻達人秀”會有不良視頻。而王武佳則一次又一次地去和騰訊聯係,最後使騰訊打消了顧慮。王武佳在審核上是很注意的,為此建立了監控係統,通過頁麵上的客服QQ也可以舉報不良用戶,這種雙管齊下的方式有效地維護了網站的健康環境。

“視頻達人秀”和騰訊實現了合作,網站接入了QQ空間。當時王武佳也僅僅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

騰訊是一個絕佳的推廣平台,QQ空間的用戶太多了,在極短的時間內,無數達人申請隨之而來,開放平台的力量讓人震撼。2013年,“視頻達人秀”的活躍度增長了50%,短短一兩個月,月收入竟然過了100萬元,王武佳既做到了盡可能地壓縮成本,也壯大了公司的規模。王武佳的公司從最初隻有6個人的小團隊,發展到了今天的一百多人。

已經做出了很大成績的王武佳,更注意從一些全局的角度來處理公司的事務,而不是像事必躬親的諸葛孔明一樣,任何細節都要過問。在51公司工作的經曆也給了他豐富的經驗,當時的王武佳負責的工作很多,他親曆了51公司的發展曆程。

王武佳很注意吸取51公司由盛而衰的教訓。51公司曾經異軍突起,一度是騰訊的對手,並給騰訊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但後來由於過度改進產品,挑戰了用戶的使用習慣,最後黯然收場。

盡管“視頻達人秀”已經有了一些成績,但是王武佳很清醒。他知道,他在創業的路上選擇了一條捷徑——做視頻網站是一個已經很成熟的模式,但這並不是說王武佳就選擇了一條百分之百成功的道路,他還需要抓住必須要抓住的機遇。雖然王武佳沒冒太多險就賺到了錢,但這樣的捷徑也會束縛公司的發展空間,而下一步如何取得突破,是一個關鍵問題。針對此,王武佳繼續探索著。

王武佳明白,照搬其他公司的模式隻有死路一條,既然你不是一個開拓者,那麼就要做一個突破者。

玩家想玩什麼:網頁遊戲也需要改變

一款全新的網頁遊戲在2012年3月橫空出世,登陸了騰訊開放平台。和以往的遊戲不同,這款遊戲並不強調激烈的打鬥,主打的是策略路線。這款遊戲就是“塔防三國誌”,上線僅三個月,就開始麵向玩家收費,到2013年10月,推出這款遊戲的上遊互動公司被掌趣科技兩次公告收購,收購價格竟達13億元人民幣,而上遊互動在此時才成立一年半的時間。

上遊互動的創始人劉智君,出生於內蒙古赤峰,他從小就有很強的自立性,並且養成了愛看書的習慣。讀大學的時候,英語專業的他迷上了玩遊戲,當時沉浸在遊戲中的劉智君一定不會想到,自己以後竟然也會走進這個領域。

劉智君對遊戲的認識和很多人不同,他認為玩一玩遊戲對孩子的反應能力和操縱能力是一種鍛煉。當然,生性孤僻的人則不適合玩遊戲。

畢業以後,劉智君先是在一家想要做連鎖咖啡店的企業工作,可是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項目並沒有成功,他也就失去了工作。最終,愛玩遊戲的劉智君還是去了遊戲巔峰公司。在進入這家遊戲公司之前,他常常混在網吧裏,思考著關於遊戲的改進問題,研究遊戲的各種細節,最後是拿著一份厚厚的遊戲策劃去求職的,這也許暗示了他以後會在遊戲這個行業裏大有作為。他在這家遊戲公司的職務是活動策劃,後來是管理職務,這段時期對他來說是很好的鍛煉,借此可以觀察遊戲開發運作的整個過程,並且可以近距離地研究和體會遊戲。可以說,在這家公司工作的經驗是劉智君日後有所作為的基礎。

棋牌遊戲火了,已經離開遊戲巔峰公司的劉智君在聯眾公司參與開發了很多風靡一時的遊戲。後來,看到遊戲的發展前景不錯,他又離開了聯眾公司自己創業,去做地方棋牌遊戲。做了一段時間,他覺得地方棋牌遊戲的發展空間不大,就暫時停止了創業的腳步,進入了人人網。這一次,他是在人人遊戲做剛剛興起的網頁遊戲。做了一段時間後,劉智君就像一個無法停住腳步的浪子一樣,又在兩家規模很大的國際遊戲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其中在美國藝電公司(EA)做到了大中華區產品總監。

在美國藝電公司劉智君受益匪淺,學到了不少東西,也積累了很多的人脈,這使他覺得是“重出江湖”的時候了。

作為中國網絡遊戲發展的同齡人,本來是可以安穩地享受高職位的,可是就像其他的創業者一樣,劉智君知道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他需要的是實現自己的理想。2012年,劉智君離開了美國藝電公司,帶領著追隨自己的朋友,帶著籌集到的資金,開始踏上了創業征途。在起步階段,生活條件極差——6個人的團隊就擠在一個40平方米的狹小空間裏。這段艱苦的歲月,成了劉智君寶貴的記憶,直到現在,他仍常常會想起那段緊張而充實的日子。

網頁遊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劉智君的公司開發了一款叫“塔防三國誌”的網頁遊戲,遊戲非常容易掌握,細節的設置也很巧妙,而當時劉智君就感覺到,應該發展手機遊戲。

劉智君當初籌集的資金是50萬元,這肯定是不夠的。正好當時騰訊搞了一個比賽,“塔防三國誌”報名參賽,很多人都認為三國題材的遊戲已經被挖掘得差不多了,重複已是吃力不討好,可是劉智君帶領的這個不足十人的團隊推出的這款遊戲卻成了一個傳奇。“塔防三國誌”在大賽中橫空出世,奪取了很好的名次。因為在2012年,騰訊加大了對遊戲的扶持力度,成千上萬的社交遊戲在騰訊的開放平台上出現,善於捕捉商機的劉智君看到了一條捷徑,決定與騰訊合作。可以說,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是劉智君的創業絕招。為了節省資金,劉智君盡量壓縮成本,50萬元按照計劃應該用到9月份。沒想到,僅僅上線三個月,“塔防三國誌”就具備了對玩家收費的條件,在第一個月裏的收費就已經達到了480萬元,這個時候劉智君發現,籌集到的那50萬元竟然還剩下20萬元。

這簡直就是發射火箭的速度,別人要辛苦幾年才能看到的成功,劉智君幾個月就看到了。有人會說,這是劉智君運氣好。其實,這不僅僅是運氣的問題,每一個成功者其實都是有準備的人,運氣是不會光臨在那些坐在家裏等機會的人的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