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切不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都是“耍流氓”2(3 / 3)

首先,趙川買了五十多部智能手機。每一位技師人手一部,而且在每一部手機中都下載了微信。趙川要求每一位技師都開通微信,並能夠熟練地使用它。所有技師在開通微信以後,都要建立自己的微信賬號,在個人資料方麵做出修改。先是個人頭像,趙川要每一位技師都把自己的個人頭像換成比較時尚、流行的圖片,然後要求每一位技師都要起一個“藝名”,名字也要具有個人特色,而所有通過微信招攬過來的客人,技師們都要用“藝名”和他們進行溝通並服務。在“個性簽名”的那一欄裏,趙川還要求每一位技師都填上一句比較“高山流水”“風花雪月”的詩句或者流行語。在簽名後麵還要特別標注上“seqing勿擾”,在個人相冊中也要放上一些流行、新潮的圖片和段子,並且把朋友圈的權限一律都設置成允許陌生人查看十張照片的模式。

微信上的個人資料與朋友圈的準備工作做好以後,趙川就安排空閑的技師去周邊的寫字樓與人口較多的居民區和公園來回走動,並要求技師不斷地查看、刷新附近的人。這樣,每個技師在不同的地點都會收到不少的搭訕消息,有很多人都請求添加他們為好友,平均下來,每位技師每天所收到的消息沒有低於30條的。如此算來,每個人每天收到30條請求與搭訕,一個月就有近一千人在進行搭訕,而桑拿中心有50名技師,這就意味著這所桑拿中心每個月會收到5萬條請求添加好友的消息!

不僅如此,趙川還要求技師在與人聊天的過程中,誠實地告訴對方自己的職業與工作地點,而對於部分懷有其他不良企圖的朋友則直接進行拉黑處理。在如何把微信中的朋友發展成客戶方麵,趙川隻有四個字:順其自然。所有的技師都不能主動地邀請微信中的好友來店裏進行消費,而是要讓朋友們心甘情願地前來消費,對於那些對外的邀請,則都以工作繁忙為由進行拒絕。

每隔一段時間,趙川還提醒眾位技師及時地更新朋友圈,來維護自己的活躍度,增強自己在朋友心中的存在感。所有的技師都承擔著雙重角色:朋友與客服人員。技師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和微信中的朋友們進行正常交流,但如果有朋友對桑拿中心的服務及價格進行詢問,此時的朋友就變成了中心潛在的客戶,技師就要靈活地轉變自己的角色,耐心細致地回答對方所提出的問題,並對不了解的客戶進行專業的講解。

因為是桑拿會所,所以白天來光顧的人很少,技師還可以與朋友們正常交流,但到了晚上,技師都要上班,眾多的消息根本無人處理。後來,趙川采用了一個集中回複的方法,就是在技師都去服務的時候,把他們的手機都收集到一起,然後由正處於空閑狀態的人進行集中回複,並繼續和對方進行溝通。

借助微信進行營銷後,趙川通過總結發現,在所有的微信好友中,有近6%的人會根據技師的講解主動來桑拿中心消費,而每個月五萬條的搭訕信息,能夠招攬3000位客人。桑拿中心的平均消費是每人168元,每天通過微信營銷,能夠吸引100名左右的客戶。這樣算來,僅僅通過微信,桑拿中心每月的營業額就已經非常可觀了。

逐漸地,桑拿中心的名氣越來越大,而名氣越大,招攬的客人自然就越多。

微信營銷看似簡單,但如果我們認真分析就會發現,想要營銷成功,就必須要堅持以下幾點:

第一,明確客戶,投其所好。桑拿中心的所有技師,他們微信朋友圈中的所有照片都非常時尚,並且具有青春氣息,這就引起了很多符合消費條件、具有消費能力的人群的注意。而技師直接告訴對方,他們提供的是合法的桑拿服務,不僅明確了服務項目,還告訴了對方“seqing勿擾”。

第二,真誠待人。當技師同意對方的好友請求之後,能夠非常誠實而又明確地告訴對方自己的職業以及能夠提供的服務,毫無隱瞞的跡象。此舉大大地增強了對方對技師的信任,也提高了桑拿中心的形象。而且,趙川有明確的規定:技師不可以主動邀請朋友們前來消費。實際上,這種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因為當你在朋友圈中發布廣告信息的時候,你在對方心中的地位就已經從朋友淪落到了可有可無的銷售人員,這種行為會大大影響自己的形象。任何一個人都不喜歡自己的朋友拉著自己硬性消費,在朋友圈以及在平常的溝通中,不植入廣告的行為不僅體現了對對方的尊重,更提升了桑拿中心的信譽以及檔次。

第三,桑拿中心自身的合法經營。隻有合法經營的桑拿中心才敢這樣“打廣告”,而也正是這種誠信經營與服務,才贏得了人們越來越多的信任。這種信任就是一種絕佳的口碑,一傳十、十傳百,客戶再買的就已經不僅僅隻是服務,更是一種品牌了,而每一個商人、每一個有經商頭腦的人都知道,品牌的力量與影響是非常大的,它是一個企業、一個公司最好的名片。

當然,從這則例子當中我們能夠借鑒到的東西並不僅僅隻有這幾點,有悟性、有靈性的朋友們可以自行參悟,因為每個行業每種產品都有自己的特點,並不是所有的微信營銷都要遵循這一模式,而要根據自己的需要,製訂適合自己的微信營銷方案。

顧客來試穿:蒂哲在中國打開市場

蒂哲(DOPURE),是一個來自北歐瑞典的傳奇牛仔品牌,總部設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2013年,蒂哲入駐中國,在天貓平台上開設了自己的旗艦店。

34年前,在斯德哥爾摩的老城區,已經47歲但依然鬱鬱不得誌的服裝設計師林尼亞·佩特森正在一家專門提供素食的餐廳裏進餐,此時有幾個充滿了朝氣與活力的年輕人推門而入,他們在掃視了整個餐廳之後,選擇在林尼亞·佩特森的對麵位置落座。點餐過後,幾人就開始嘰嘰喳喳地說著自己的趣事,每當說到好笑的地方,大家就會哄堂大笑。林尼亞·佩特森坐在他們的對麵,也聽到了他們的談話內容,而他被這幫簡單而直率、純真而自我的年輕人所感染,也露出了笑容。

用餐完畢,林尼亞·佩特森回到家中,聯想到幾位年輕人活力四射的樣子,一股股靈感就像雨後春筍一樣不受控製地迸發出來,他開始忘乎所以地在紙上塗塗畫畫。畫好了服裝造型之後,他開始尋找合適的布料進行服裝的製作。在他的心中,隻有牛仔布這樣自由而堅韌的布料才能表達出年輕人的活力和燦爛,於是他又開始馬不停蹄地進行剪裁和加工。

幾個月後,林尼亞·佩特森成立了自己的服裝公司,“蒂哲”品牌由此誕生。

在蒂哲創立之初,設計師及創始人林尼亞·佩特森曾在他的設計手記中這樣寫道:“蒂哲的創新並不能僅僅體現在款式和形式上,而更應該把這種創新運用到設計思維中去,設計師們應該在服裝設計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獨有的設計理念和語言。既然蒂哲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追求自我的年輕人,那麼蒂哲的服裝也應該向大眾傳達出同樣的價值觀——在混亂而扭曲的現實世界中,人們不應該被條條框框的規則限製和同化,而是應該時刻保留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自我意識。”

正如那些推門而入的年輕人一樣,他們並沒有接受過宗教的洗禮,也並不是什麼動物保護協會的忠實會員,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做著不同的工作,有著不同的身份,但他們卻不約而同地都選擇了素食,推開了素食餐館的大門。或許有許多人會覺得他們很奇怪,不理解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但他們沒有被這樣的質疑和不解打敗,沒有屈服於大眾日常的行為習慣,而是勇敢而堅定地選擇了自己所鍾愛的生活方式。這種完全由內心發出的純粹生活的理念就是蒂哲所有設計師們都要遵從的設計信仰。在林尼亞·佩特森心中,純粹不是一成不變,不是固執己見,純粹的魅力在於它在所有形式的背後所展現出的獨一無二、毫無追隨感的氣質。這種氣質簡約而時尚,獨立而個性。

在蒂哲所有的牛仔產品設計中,林尼亞·佩特森的倡導被最終定義為“純粹生活”。從1980年開始,林尼亞·佩特森就帶領他的設計師們遵照“純粹生活”的設計理念,不斷地進行著創作和改進,致力於激發不同階段、不同地區的年輕人演繹出他們所特有的純粹夢想。經過三十多年的潛心研究和設計,蒂哲不斷地改進著自己的剪裁和製作,專注在自己的牛仔世界中,傳播著自己的時尚哲學。這些獨具品位的服裝獲得了北歐以及世界各地消費者的認同和青睞。

蒂哲對純粹生活那近乎顛覆與革命式的演繹吸引了整個北歐的現代藝術家們的關注與重視。盡管在1980年的瑞典,朋克和光頭黨等浪潮風靡了整個時尚圈,但擁有自己獨特氣質和精神內核的蒂哲,已經逐漸被眾人所欣賞,而蒂哲的標誌也在越來越多的街區中出現,甚至那些身穿機車夾克的女孩也會在肩頭搭上一款蒂哲的外套。蒂哲成為北歐年輕人自我標榜與彰顯個性的代表物件之一。

2013年,這個享譽世界的傳奇牛仔品牌終於入駐中國,使天貓平台中又加入了一顆耀眼的新星。但由於蒂哲的產品定價過高,它的銷量很不理想。此時,中國區的負責人開始思考起了應對策略。

首先,蒂哲定位的消費群體是25歲至35歲、裝扮前衛、思想獨立的都市年輕人。這類人群大多都是行業中的精英和代表,同時也是追逐時尚、走在潮流尖端的時尚組群。他們有著共同的特征: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生活態度陽光而樂觀,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在複雜而多變的世界中能夠堅持自己的理念,尊重自己的意願。而正是他們所具備的這些可貴品質,才讓他們在麵對工作和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困難之時,能夠用內心的強大力量去主動麵對和化解這些不如意之事,成功開辟出一條專屬於他們的康莊大道,從而在這條康莊大道上散發自己的優雅、獨立及特色。

根據對蒂哲消費群體的準確定位,蒂哲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舉行試穿活動,而一些淘寶達人、時尚買手和博主、在北京798努力奮鬥尋找自己出路的獨立歌手、職場上的女強人、校園裏麵獨具特色與影響力的學生們都成為蒂哲免費贈送自家牛仔產品的對象。收到蒂哲產品的用戶很快就被蒂哲精湛的製作工藝和精妙絕倫的剪裁技術所驚豔,幾乎所有的體驗對象在後期都成為蒂哲的忠實用戶。通過第一批用戶的傳播與在網絡之上形成的超級棒的口碑,蒂哲終於打開了中國的市場,順利地成為天貓中快速成長與盈利的經典牛仔品牌之一。

如果蒂哲沒有將自家牛仔產品免費地送給顧客進行試穿和檢驗,就不能讓自己精心雕琢、具備獨特魅力與元素的產品以最快的速度獲得顧客的信賴和喜愛。即便蒂哲在北歐和世界的其他地方是一個超一流的一線大牌,但對於中國顧客來說,它仍然還是一個陌生的、定價高昂的未知品牌。而極少有人會為未知的產品支付高昂的費用,沒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永遠都不會有人知道螃蟹到底是什麼味道。沒有第一個消費與穿搭的顧客,蒂哲就永遠都無法找到進入中國市場的入口,隻能在入口邊緣來回地盤旋,直到筋疲力盡的那一天。

通過免費贈送的方式,蒂哲不僅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批客戶群,而且在網絡上獲得了極好的口碑,使眾多消費者對它心向往之。蒂哲用免費試穿的方式,成功地向中國消費者們傳遞出了它的好品質與深刻的設計內涵,讓眾多堅持自我的都市男女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牛仔服飾,成功地維護並鞏固了自己在牛仔服飾中的傳奇地位。

打造線下實體店,草根成功逆襲

其貌不揚、總是自稱“土鱉”的天鴿集團首席執行官傅政軍,一向被人認為是那種悶聲發大財的類型,因為一開始大家並沒有把他的事業放在眼裏,在互聯網精英們以一、二線城市為戰場殺得硝煙四起的時候,傅政軍卻在杭州創業,默默地賺起了草根們的錢。

年僅36歲的傅政軍,從創業到現在,已經走過了13個年頭,可以稱得上是一位“老創業者”。作為一個20世紀70年代末出生的人,在他身上既可以發現“70後”的某種含蓄,又能找到“80後”的張揚,他可以說是一個糾結的創業者。

作為學校裏的風雲人物,走出校門的傅政軍,開始了他的互聯網創業之路。當時門戶網站還處於起步的階段,傅政軍創辦了太極鏈公司(其實就是一個文本形式的廣告聯盟)。2000年前後出現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網站,在那個沒有搜索引擎的年代,這些網站想要推廣,就得加入太極鏈,互相交換流量,而傅政軍則從中可以收取廣告費。

傅政軍憑借著紮實的技術功底,在2000年把太極鏈做成了國內最大的廣告交換網絡。不過,隨著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到來,傅政軍的公司沒有熬下去,最後以失敗告終。後來已經創業成功的傅政軍在回憶這段經曆時說,那個時候如果繼續撐下去的話,太極鏈到現在也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公司。

傅政軍在2005年發現韓國有一個聊天模式,就想借鑒一下。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這樣的聊天模式。受到啟發之後,傅政軍就帶領著自己的團隊開始夜以繼日地忙碌著相關產品的開發,“9158”因此誕生了。

“9158”是一個草根演藝平台,就是把一個人的表演放到網上,使其在網上展示自己的才藝,觀眾看到他的才藝,如果覺得喜歡,就會成為他的粉絲,可以花錢買一些虛擬的禮品,比如鮮花、蛋糕送給他。禮物雖是虛擬的,付的錢卻是真金白銀,而這些錢最後就由網站和主播(在網上表演的人)分成。

傅政軍把二、三線城市生活比較富裕的網民作為主要消費群體——他認為大城市的白領壓力很大,需要買房買車,不會在網上花那麼多錢買虛擬禮物。相比一線城市的緊張與忙碌,二、三線城市的人娛樂方式比較單調,社交圈子也遠不如大城市的人廣,這就為這種新興的線上娛樂方式的發展創造了機會。

傅政軍就出生在二、三線城市的浙江金華,所以他對二、三線城市網民的生活特別熟悉,對用戶的心理有著直覺上的敏感。

“9158”的成功,為傅政軍帶來了滾滾財源,有些主播甚至月收入過萬。2011年,天鴿的收入為3.84億元;2012年和2013年更是分別達到了4.6億元和5.48億元;到2013年12月31日為止,天鴿出售的虛擬物品達910類,用戶之間交換的虛擬禮物,總額達到了57億元。

盡管如此,天鴿遇到的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網站的運作模式,使得網站在不良信息的防範上出現難度。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內開展掃黃打非的活動,也成了傅政軍關注的重點。他絞盡腦汁,開發出一套監控軟件,是機器人加人工的模式,隻要發現違規行為就會馬上關掉違規內容。正是這些嚴格的措施,使得“9158”從創業一直堅持到現在,並且成為本行業的巨頭。

不過傅政軍並沒有止步於此,他繼續醞釀著轉型。而做出一次成功的轉變,其難度不亞於創業的開始。傅政軍就是利用做社交平台積攢下的資源向線下KTV方向轉變。也就是說,傅政軍要玩跨界了。

傅政軍在當時已經形成了風潮的卡拉OK中發現了機遇,打造了在線KTV模式。這就把過去的模式裏最關鍵的經濟鏈條給切斷了,使網站的用戶們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表演上,使秀場變成了參與性非常強的互動K歌地,而參與門檻也變得更低了。可以說,傅政軍把“9158”成功地打造成了大眾娛樂平台。

“9158”從秀場模式整體轉型到K歌平台之後,業務範圍開始向線下延伸,除了擁有線上的KTV,還同時擁有KTV實體店。盡管之前的秀場模式被很多人關注,但是傅政軍明顯已經打算另起爐灶,強調K歌平台這一社區屬性,而秀場模式則被關閉了。值得一提的是,砍掉這一業務一度讓“9158”的收入減少了40%。

“9158”的計劃是將線上和線下的人群和資源打通,比如經常在線上K歌的用戶,也許還會在線下聚會,而線下聚會的地點,也許就是“9158”的線下實體店。而傅政軍的目光還是聚焦在二、三線城市的用戶,因為他們才是“9158”的主力軍。

傅政軍發現傳統的KTV店在互聯網的浪潮裏依然沒有什麼變化,缺少互動功能,於是他就想做這樣的改變——用戶通過線上就可以預訂線下的實體店,而且線上和線下的K歌並不是分割的,當用戶在線下唱歌時,線上會同時顯示分數,線下的K歌視頻也可以分享給線上的其他用戶看,線上的用戶還可以為線下唱歌的用戶送花。當然,這時候的花就不再是虛擬的了。

而傅政軍的跨界不僅僅是在KTV領域,他也正在努力拓展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業務,尤其是火熱的手機遊戲。

傅政軍剛剛創業的時候,“90後”還是小孩子,不知不覺中,現在他們已經成為網絡的主力軍。所以,傅政軍十分注意跟隨他們的需求,而新的K歌社區就很重視玩和互動,以滿足“90後”的需求。

2014年7月8日,傅政軍成功地讓天鴿登陸香港聯交所。而在豐富線上娛樂方式的道路上,傅政軍還打算走得更遠。

“免費為你理發”:不會理發的理發師建立的“美發王國”

美國街頭曾經流行過這樣一句類似於中國順口溜的話:你會選擇一家理發師根本沒有學過理發的理發店去理發嗎?

正常人的答案肯定會是:“NO!”但在當時的美國街頭,所有被提問的人都會大笑著異口同聲地回答:“YES!”

這樣奇怪的問題和這樣奇怪的答案是如何出現在美國街頭並迅速流行的呢?一切都源於Beautiful.Gir。

BeautifulGir是美國的一家高級美發會館,其創始人名叫貝基(Becky),是一個喜歡時尚、追求時尚的非時尚界人士。1998年,22歲的他看到了一部顛覆了他整個人生的電視劇——《欲望都市》。此後,他的命運被徹底改寫。

《欲望都市》是美國HBO有線電視網製作並播放的喜劇類電視劇,主要講述的是四名雖年近四十但還在等待、尋找愛情,在光怪陸離的大都市中盡情綻放自我的女士們的喜怒哀樂。這部劇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在講述都市女性生活的同時,還在劇中加入了大量時尚、藝術的元素,充分展示出了曼哈頓街頭豐富而熱鬧的人文景觀。而在眾多元素之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非女主角們的時尚造型莫屬。能夠像劇中性格、職業各異的四位主角們那樣穿著流行服飾昂首闊步地走在曼哈頓的街頭,成了許多女人心中的夢想。而有些旅行團甚至還推出了《欲望都市》路線,專門帶遊客們參觀這部劇中所出現的各種時尚餐廳和酒吧、畫廊等地點。

貝基在看到這部劇的瞬間,就立即喜歡上了熒屏中神采飛揚、光鮮亮麗的四位女士。他希望自己也能夠像她們一樣,有著最時尚的造型,過著最想過的生活。於是,一個瘋狂的念頭在他的心中迅速萌芽——開一家屬於自己的美發店,讓自己成為時尚界的中流砥柱。

貝基是一個極富行動力的人,有了想法就會在第一時間付諸實踐。所以,在《欲望都市》開播後沒多久,一家名為Beautiful.Gir的美發店就在美國紐約悄無聲息地開業了。

貝基雖然喜歡時尚,但他畢竟從沒接觸和從事過和時尚相關的工作,而且光租店鋪和購買相關設備就已經花光了他的所有積蓄,他再沒有多餘的錢去雇傭高級美發技師來裝點自己的門麵了。新店開張一周,沒有一個顧客光顧,百無聊賴的貝基每天隻有一個消遣——透過小店的玻璃窗看著紐約街頭來去匆匆的各色人士。看得久了,貝基逐漸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人們的發型不過幾種——長發、短發,燙發、直發,齊劉海、斜劉海,可是相同的發型,在不同的人身上所展現出

的效果卻截然不同,這給了他一個營銷的靈感。

第二天,貝基出門了,他在附近的商場來回尋覓,每當看到一些高挑漂亮的女孩子,就會主動上前詢問:“你要不要理發?我可以免費為你理發。”很多女孩子都對此感到非常奇怪,毫不留情地拒絕了他。但貝基越挫越勇,屢敗屢戰,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四天他終於成功地邀請到了一個同意讓他理發的女孩兒。雖然他不會理發,但對於漂亮的女孩子來說,她們的姣好麵容能夠駕馭任何一款發型。所以在他理發完畢後,女孩很滿意,絲毫不知道貝基根本不會理發。而對於貝基的免費服務,女孩感到非常貼心,於是連連向貝基道謝。此時,貝基向女孩提出了一個請求:“我們能夠合影留念一下嗎?畢竟您是我的第一位顧客,而且您是如此漂亮。”女孩欣然同意。

第一次的成功經曆給了貝基莫大的激勵,他再次走進商場,不斷地邀請著漂亮的女孩們前來免費理發。雖然他被不斷地拒絕,成功率不是很高,但在這個艱難而心酸的過程中,他還是迎來了第一批體驗用戶,而店內的牆壁也終於貼滿了貝基和各色美女的合照。

這些美女是貝基最好的宣傳手段和名片,人們對於自信而時尚的美女總會給以更多的關注,身邊的很多朋友對美女的任何變化都是非常敏感的。於是,Beautiful.Gir的名頭很快就被打響了,很多女孩慕名前來理發。不到半年的時間,貝基已經開設了自己的第三家分店。而此時,貝基根本無須再為無錢聘請優秀發型師而發愁了,有很多優秀的理發師甚至會前來拜訪,提出和貝基進行交流的請求。麵對這樣的“挑釁”,貝基會直接和對方說自己根本不會理發。每當看到他們臉上流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驚訝表情時,貝基都會哈哈大笑。

BeautifulGir從一開始的生意冷清到後期發展成為美國高端美發機構的代表,不得不說,貝基推出的免費理發策略是這一切的根本。正是依靠著“免費”的名頭,貝基才能爭取到自己的第一批客戶,BeautifulGir的名字才能得以廣泛傳播,才有了後續迅猛的發展勢頭,直到成為理發行業的傳奇。

到如今,貝基對他的免費政策還是“念念不忘”,每到閑暇之餘,貝基就帶著他的工具箱走上街頭,免費為流浪者進行剃須和理發。看著原來髒兮兮的流浪者變為幹淨整潔的模樣,貝基就會感到自己得到了莫大的安慰。他說,他要讓每個人都知道,無論自己身處何處,境遇怎樣,都有追求時尚、享受時尚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