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人人時代,人人可以做店商(1 / 3)

第7章 人人時代,人人可以做店商

人人時代已經到來。}/bl}

基於共同的喜好、目標或者經曆,人和人可以通過新的社會性工具超越傳統社會的種種限製聯結起來,一起分享、合作乃至展開集體行動。}/bl}

亞馬遜(Amazon)上有一件印著三匹狼和一個月亮的T恤,從任何角度來看這都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T恤,但就這樣一件T恤居然一度爆紅,成為亞馬遜服飾類商品銷售第一名。}/bl}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個網友對這件衣服無厘頭的“讚賞”吸引了高達403條的評論,有高達312條評論將它評為“5顆星”。大家爭相查看購買,這件衣服就成了銷量最大的商品。}/bl}

美國,伊凡娜丟了一部手機,拾到者卻不願歸還。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微小的事情,卻造就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網絡大搜索運動,甚至還驚動了《紐約時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紐約警察局。}/bl}

這就是人人的力量。}/bl}

在人人時代,媒體不再掌控機構特權,人人都是媒體,人人都可通過微博、微信、人人網、短信、EDM(電子郵件營銷)等多種途徑通過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去認識這世界上的任何一個陌生人,去發布自己的信息或推廣自己的產品。}/bl}

在人人時代,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首席執行官,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代理商、零售商。隻需用手指輕輕一點,你的消費者就可以隨時隨地關注你的商品動態,你可以在第一時間與顧客進行心貼心的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bl}

正如37signals的創始人戴維所說:“這是全新的現實。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創業。”}/bl}

當然,你也不例外!}/bl}

“糯米酒先生”用微信公眾號帶來的高收益

如果你搜索“客家土樓糯米酒”,就會知道“糯米酒先生”這個人。糯米酒先生,即一位釀造糯米酒並進行出售的先生。這位先生原名張湘隆,來自廈門客家土樓。他的酒坊就坐落在永定縣的一個小村子裏,他釀酒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釀酒的整個過程都是采用傳統的純手工工藝。

人們很難想象到這位采用純手工工藝釀酒的先生其實早在2013年8月就已經成功申請到了微信的公眾賬號,就是前文提到過的“客家土樓糯米酒”。而經過了一年的經營,通過自身的摸索與積累,張湘隆終於取得了初步成功。通過具體的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到他取得的銷售成績:打開他的公眾賬號,裏麵的數據顯示有近2.55萬名的粉絲在關注著“客家土樓糯米酒”。張湘隆為糯米酒的定價是每斤60元,在這麼多的粉絲當中,購買者通常都是一次性就購買五斤以上,所以每筆單子的最後成交價都在300元以上,而其月銷售額超過了5萬元。

那“糯米酒先生”究竟是用什麼秘訣通過微信營銷取得了如此讓人眼紅的成績的呢?

有了微信公眾賬號後,張湘隆就開始想方設法地籠絡粉絲。

微信不像微博,在微博中,很多微博達人與微博大V們為了吸

引人們的關注與增加自己的粉絲量,都會在剛開始的階段買很多“僵屍粉”,作為吸引正常用戶的手段,有些達人和大V用戶的“僵屍粉”甚至占到了整體粉絲陣營的90%以上,而人們都是具有從眾心理的,況且點擊一下關注又很方便,所以很多不明真相的路人就會被吸引,跟風式地點擊關注。但這一方法在微信中卻根本行不通,因為微信所采用的是這樣一種模式:你可以關注我,我也可以關注你,我們之間可以很有效地交流,但我們雙方的粉卻不知道我們之間的互動關係。也就是說,微信所采用的這一模式從一方麵來說很好地維護了用戶的隱私,但從另一方麵來說,這個模式也使得用戶缺少粉絲增長的途徑。所以在微信上,粉絲的獲取更多的是需要通過其他的媒介進行推廣或者其他渠道進行介紹才能實現。

張湘隆為他的糯米酒定下的單價是每斤60元,但市場上所流通的糯米酒基本都是二三十元一斤,所以無論是從價格還是從品質上來說,“糯米酒先生”的產品都與其他店家的產品有很大的不同,這就需要“糯米酒先生”定位自己的客戶群,並且知道去哪裏尋找客戶群。而為了鎖定客戶群,並能夠讓他們成為自己的粉絲,張湘隆是這麼做的:

首先,他對當地高端的廚櫃以及酒類企業進行了細致的觀察與了解,最終把目標定到了其中的十幾家大品牌與二十幾家中高端品牌上,然後他和其他的夥伴們利用了近半年的時間專門守在這些店鋪的門口進行現場“拉粉”。我們都知道,能夠在高端櫥櫃店閑逛的人多數都是具備一些經濟實力的,他們願意多掏一些錢來購買高品質的產品。接下來,“糯米酒先生”與他的夥伴們會對客戶進行判斷,一旦發現合適的人選,就會主動前去搭訕。如果人們害怕上當受騙或者擔心泄露隱私,他們還會遞上印著他們店鋪二維碼的名片並強調自己的賬號是公共性質的,私密性很強,麵對熱情而真誠的他們,很多客戶都會很快點擊關注。

此後,張湘隆就會向已經關注公眾賬號的客戶免費郵寄一瓶糯米酒給他們試喝。通過此舉,他們不僅能夠獲得客戶的第一手信息,增強客戶對他們的信任,同時也推廣了自己的糯米酒。況且,有很多客戶為了補償張湘隆免費給自己提供糯米酒,都會在公眾賬號上下單並主動幫助他進行賬號的推廣。從消費心理學上來講,隻要對方能夠接受張湘隆的試喝邀請,那麼將對方發展成為自己的客戶也就隻是時間問題。如此,經過反複邀請、嚐試與堅持,“客家土樓糯米酒”終於有了四百多名忠實的粉絲。

但四百多名粉絲對於一個公眾賬號來講,明顯是不夠的,接下來就要完成粉絲的量變工作了。張湘隆得到這最初的四百多名忠實粉絲後信心大增。他知道,是時候結束這種利用蹲點和免費才能獲取到粉絲的模式了,采用廣而告之的方法來獲取粉絲的條件已經達成。

從這以後,張湘隆就開始了自己微信公眾號的推廣活動:當有顧客來電購買糯米酒時,他就會直接將自己的公眾號告訴對方,邀請對方關注,讓他們成為自己的粉絲。在把公眾號告知客戶的同時,張湘隆還會用“利誘”的手段吸引客戶:他用折扣和抽獎等方式來引導客戶,用線下體驗的方式來吸納客戶,把二維碼接口放在每一個糯米酒的標簽上來方便客戶,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機會來增加自己的粉絲量。

誠然,想要建成羅馬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想要獲取粉絲就要珍惜並把握每一個曝光機會,“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除了張湘隆所使用的方法,還可以用展會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產品,用DM單的形式來推廣自己的產品。DM即direct.mail.advertising,譯為“直接郵寄廣告”,也就是把自己的產品直接郵寄到客戶的手中,讓客戶有更直接、更全麵的體驗。當然,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也可以用最為原始的辦法:從自己附近的人中篩選出目標受眾,加其為好友之後再邀請對方關注自己的公眾號。

當張湘隆的公眾號粉絲數量足夠多的時候,他就著手運營自己的公眾號了。首先是線上內容的運營。張湘隆並沒有采用硬性推銷的方式,按他的話說,“隻有用溝通交流的方式才能長久性地留住客戶”,因此賬號隻是向粉絲推送一些酒文化的介紹和糯米酒的釀造工藝,重點介紹一些糯米酒的具體喝法以及保健功效等。

第二就是線下活動。張湘隆會在公眾號中不定期地發布一些關於舉辦線下活動的消息,號召大家到他們的釀酒基地去考察與監督,而有空閑時間的粉絲就會報名參加。試想,在閑暇的周末時光,情侶或者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地去體驗客家酒文化,身臨其境地感受傳統而古老的釀造工藝,該是多麼愜意。可以說,這是一種身與心的雙重享受。而在活動結束後,基本上所有參與活動的粉絲都會購買一些糯米酒回去,對於張湘隆來說,此舉既吸引了粉絲,又增加了自己的銷量,可謂一舉兩得。

就這樣,靠著微信營銷,張湘隆的月銷售額超過了五萬元,而這個紀錄還在不斷地刷新。

微信裏的水果店:大學生賣水果也能月入上萬元

水果電子商務是一個新趨勢,包括現在的很多電子商務巨頭都已經開始進入到了這一領域,如天貓和“1號店”。天貓增加了一個新頻道——喵鮮生,主推水果、鮮肉、大米和水產這四類產品,而且這些生鮮產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源於他國,有一些產品是我國本地所沒有的,像源於智利的櫻桃、來自加拿大的北極甜蝦、產自挪威的三文魚,包括新西蘭的羊肉和澳洲的杧果等,這些產品都需要消費者進行預訂之後才能出售。

以下這個案例的主人公黃鐵森,也是剛駐紮到這一領域的創業者。他還是一名在校學生,針對為什麼現在賣水果的電子商務越來越多的這個問題,他是這樣回答的:“我想大家可能都看中了賣水果這個行業的利潤吧,畢竟它的毛利潤能夠達到總體的30%。”

黃鐵森最初的創業靈感來源於他的女朋友,因為他每天都要為女朋友買水果、送水果。而在女生宿舍樓的樓下,不乏很多和他一樣拎著水果等女友下樓的男同學,這使他靈感乍現:學校有這麼多女生,基本上每個女生都要吃水果,而每個女生的月生活費中都要分出至少50元錢來買水果,這還是一個最基本的數目。一幢宿舍樓大約有1500名女生,而一個校區至少有10幢女生宿舍樓,男同學的水果消費不多,但也不在少數,這樣算下來,通過微信在學校賣水果簡直是大有賺頭。

黃鐵森從2014年3月開始通過微信賣水果,做了一個“微商”。

創業之初,黃鐵森的生意並不怎麼好,一般都是以個為單位將水果賣給不愛動、懶得出去的學生,常常等上一天才有一筆幾元錢的生意。人們不信任他,覺得他不太靠譜,但時間一長,同學之間也會就微信買水果進行討論,有了幾單成功的生意以後,黃鐵森的口碑才逐漸好了起來,生意也逐漸步入了正軌。

在整個微信經營中,黃鐵森自己一人要負責進貨、分揀和配送的所有環節。他第一次去水果批發市場進貨時,一共要進五箱蘋果,可是老板以他的進貨量太少為由隻給他驗了一箱的貨,沒有辦法的他隻得同意,但回去拆開檢查後才發現,後麵的幾箱蘋果都是開裂的甚至是腐爛的殘次品。即便如此,他也不能去向果行老板退貨,因為一旦自己的行為惹得水果批發老板不高興,那自己的生意也就沒得做了。因為黃鐵森的進貨量不大,所以搞水果批發的老板們都不重視他,甚至根本就不想和他合作,如果他不能以行動來向他們證明自己能夠讓他們獲利,並且這種利益是長久性的,那麼麵對這些水果商們,他就永遠不會具備議價的能力。

“在剛開始的時候,因為人們都知道你是個學生,所以你肯定會麵對一些讓自己非常無奈的情況,但後來跑的次數多了,業務也做得熟練了,現在的我可以說是這行的‘老油條’了。”黃鐵森得意地說。緊接著,他又說:“我現在每天到市場之後首先要做的不是挑選,而是比較。這個市場是變化的,是動態的,不論是價格還是質量。可能我今天從這幾家進貨,明天又跑到其他幾家進貨了。現在我的進貨量已經不像剛開始那樣小了,所以現在我的選擇權也多了起來。”

進完貨之後就是分揀和配送。剛開始,每天的訂單都很少,所以黃鐵森自己一人就能夠忙得過來,但到了後期,隨著訂單量的增長,他自己就有些力不從心了。所以他又邀請了幾個好朋友跟他一起賣水果。雖然進貨隻需要自己細心地去摸清水果批發市場的規則,熟能生巧就能夠掌握要領,但分揀和配送卻不是這樣容易的事情,這個環節不是通過時間的推移就能夠解決得好的。最初,由於他們分揀水果沒有一定的規則和程序,所以六個人忙一整天也才僅僅能夠承受1000元的訂單,有時即便是1000元也忙得眾人焦頭爛額。直到後期,他們將分揀和發貨的流程做了總結和優化之後,情況才得到了明顯好轉,每天隻要三個人就能夠接下4000元的單子。

他們是通過這樣的優化來提高工作效率的:

首先,對水果進行預挑選,在揀貨和打包的時候,將訂單中的套餐和微店中提供給顧客的水果組合中所包含的水果進行挑選並打包。

其次,將訂單按照地域來進行分類和整理,送貨地點的不同決定了送貨時間長短的不同,對於一些地區較遠的訂單,需要後台的管理人員在打印訂單的時候自行分類,將它們額外分出來。

再次,在工作台進行打包的工作人員會一起處理三個訂單,打包人員將自己負責的三個訂單所需要的水果全部集中到工作台,按照訂單內容進行打包並在包裝袋上貼上小票和顧客的訂單號來做好標識。黃鐵森說,他們現在的工作台已經擴充到了三個,每個打包人員平均每小時能夠處理40個訂單。在他們工作繁忙的時候,還會特別增加一個傳送員,從貨架上取出所需要的水果傳送給打包人員進行打包,省去了打包人員在貨架和工作台之間來回穿梭的時間。

最後,在打包人員打包結束之後,分揀員再把工作台上的所有訂單按照不同的配送地區,分發到對應的裝貨箱內,由派送人員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

由於顧客大多是在校學生,所以黃鐵森就針對大學生的特點,經常在微信中推出一些個性產品來吸引大家的眼球,包括為考研同學推出的考研套餐,為情侶們設計的情侶套餐,等等,這些時尚而有趣味的組合一經推出就獲得了眾多同學的青睞,成為搶手貨。

黃鐵森還經常在朋友圈發一些天氣的變化信息和失物的招領信息等來吸引新粉絲的加入。他非常明確自己微信營銷的主要客戶群是眾多的大學生,作為一個在校學生,他很清楚一個大學生的需求,根據這些需求做相應的市場投放,準確率和同學的接受率會特別高,而且用作為社交工具的微信進行營銷,這個行為本身就能夠被同齡的緊跟潮流的學生們所接受,信息的傳播也會更深、更廣,自己的品牌也會越做越大,口碑也會越做越好。

通過賣水果的經曆,黃鐵森有了以下感悟:要以做物流的想法去做電子商務,這點不僅僅體現在賣水果方麵,對任何電子商務都是如此。因為相較於實體店而言,電子商務是以量取勝的,而麵對大量的訂單和貨品,電子商務想要有好的回報就必須讓自己的物流做到規範化和係統化,用物流和供應鏈的思維去做店鋪的維護和推廣。

黃鐵森理想中的狀態是創業到了一定階段以後,自己要脫身出來轉到後方,但現在他還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依然每天都與銷售水果的日常雜事打著交道。

在校男生的“永生花”花店:店雖小但顧客多

沒有實體店,僅通過微信或者微博的形式銷售產品,人們稱這樣的店鋪為“微店”。

近年來,通過微店賺錢的人有很多,蔣靈就是其中的一位。蔣靈是一名浙江經貿技術學院的學生,已經上大三了。他的微店主要經營鮮花,人氣很旺,隻要搜索“鮮花生意”,就能找到他的微店。不要小看了這家隻賣鮮花的微店——他的月營業額很高,基本上每個月都能超過十三萬元。

蔣靈說,現在一登微博,或者刷微信朋友圈,肯定能刷出很多賣各種物品的消息。也許常人看到這些消息會覺得開微店是一件很簡單又很好玩的事情,但如果沒有一顆堅持到底的“石頭心”,真正做起來還是很困難,是很容易讓人心生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