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課 快樂是自己給的(2 / 3)

想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首先要明白:人的心態是隨時隨地都可以轉化的,有時可以轉好,有時可以轉壞,如果你想好事時,心情就立即可以變好,如果你想壞事時,心情馬上就可以變壞。

所謂“想好事,好事降臨;想壞事,壞事敲門”,這話道出了人們改變心態的訣竅——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情,包括失敗的事,倒黴的事,傷心的事,煩惱的事……都統統當做好事看待。這就是保持良好心態的訣竅。

這決非迷信,20世紀科學家對此已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據說人的大腦能分泌出好多種叫荷爾蒙的物質。荷爾蒙是在細胞之間傳送信息的物質,它能把大腦的命令傳達給細胞。人在發怒或者情緒緊張的時候,腦內會分泌出一種叫“去甲腎上腺素”的物質,這是一種含毒性的荷爾蒙,雖然這種荷爾蒙分泌的數量甚微,但如果經常生氣動怒,精神總是處於緊張激動狀態,這種含毒的荷爾蒙會導致血壓升高,免疫力下降,加速衰老,甚至早逝。人在快樂的時候,大腦能分泌出一種叫“腦內嗎啡”的荷爾蒙。它不僅能提高人的免疫功能,還能使潛在腦發揮出自己難以想象的能力及克服困難、戰勝苦惱、超越自我的力量。

心想好事,大腦會產生有益的荷爾蒙;心想壞事,大腦會產生有毒的荷爾蒙。如果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並且照此去做,何愁世間沒有快樂,何愁自己沒有健康!

別跟自己過不去

如果你仔細觀察周圍,就會發現,在寧靜的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親切的,富有愛心的,充滿寬容的。如果你犯了錯,而且真誠地請求他人寬恕時,絕大多數人不僅會原諒你,他們還會把這事兒忘得一幹二淨,使你再次麵對他們時一點愧疚感也沒有。

可貴的是,我們這種親切的態度對所有人都一樣,沒有人種、地域、民族的分別,但就隻對一個人例外。誰?沒錯,就是我們自己。

可能有人會懷疑:“人類不都是自私的嗎?怎麼可能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的,人總是會很容易原諒自己,不過,這隻是表麵上的饒恕而已,在深層的思維裏,我們一定會反複地自責:“為什麼我會那麼笨?當時要是細心一點就好了。”或是:“我真該死,這樣的錯怎能讓它發生?”

如果你還不相信,請再想想自己有沒有犯過嚴重的錯誤,如果想得出來的話,那你一定仍在耿耿於懷,並沒真正忘了它。表麵上你是原諒了自己,實際上你是將自責收進了潛意識裏。我們可以對他人這麼寬大,難道自己就沒有資格獲得這種仁慈的對待嗎?

沒錯,我們是犯了錯。但誰能無過?犯錯隻表示我們是平常之人,不代表就該承受地獄般的折磨。我們唯一能做的隻是正視這種錯誤的存在,在錯誤中學習,以確保未來不會發生同樣的憾事。接下來就應該獲得絕對的寬恕,然後就得把它給忘了,繼續往前行進。

人一生中犯的錯誤可多了,要是對每一件事都深深地自責,一輩子都背著一大袋的罪惡感過活,你還能奢望自己走多遠?

犯錯對任何人而言,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一個人遭受打擊的時候,難免會格外消沉。在那一段灰色的日子裏,你會覺得自己就像拳擊場上失敗的選手,被那重重的一拳擊倒在地上,頭昏眼花滿耳都是觀眾的嘲笑和慘敗的感覺。那時,你會覺得已經沒有力氣爬起來了!可是,你會爬起來的。不管是在裁判數到10之前,還是之後。而且,你還會慢慢恢複體力,平複創傷,你的眼睛會再度張開,看見光明的前途。你會淡忘掉觀眾的嘲笑和失敗的恥辱,你會為自己找一條合適的路——不要再去做挨拳頭的選手。

法國影片《野鵝敢死隊》裏的男主人公簡·德斯,因籌劃“野鵝行動計劃”而與昔日的老搭檔佛克曼謀麵時,曾說了一句看似無可奈何實則深思熟慮的話。

佛克曼:“我們已經有9年沒有見過麵了吧?”

簡·德斯:“不,10年了!”

佛克曼(若有所思地):“我們那些夥伴……”

簡·德斯(打斷他的話):“噢,別提他了——來,我們來找個理由幹一杯吧!”

兩個老朋友久別重逢,不由得撫今追昔,緬懷故人,感慨生命與人生的無常和無奈……

是啊,找個理由幹一杯!——即便毫無幹杯的理由!縱然危在旦夕,人也不能讓煩惱和憂愁把自己憋死!我們雖然沒有能力拒絕所有的不幸和痛苦,但我們卻同樣沒有任何義務去承受任何憂傷和悲哀。讓煩惱和憂愁統統見鬼去吧!——我們來找個理由於一杯!

生活,是美好而沉重的。人生,更是豐富多彩而又艱難曲折的。苦樂憂歡、鍾情失意、坦途坎坷、成敗榮辱、花前月下、落日西風……對誰都一樣;盤根錯節、繁雜紛呈、五光十色、千姿百態……絕不像傍晚聽音樂那樣舒暢陶然,輕鬆愉快,也不像夏日喝啤酒那樣可口可樂,開心愜意。馬克·吐溫說得好:“誰沒有蘸著眼淚吃過麵包,誰就不懂得什麼叫生活!”

世界不給貝多芬歡樂,但他卻咬緊牙關扼住命運的咽喉,用痛苦去鑄造歡樂來奉獻給世界。他們都找到了幹杯的理由——為寫作生命和人生的詩與歌,為彈奏痛苦與歡樂的主旋律,幹杯!

因此,幹杯吧,哪怕僅僅就為了迄今為止,我們都還活著!

鋼琴有黑鍵有白鍵。人生有時想來,也好比鋼琴,你不能隻觸黑鍵不觸白鍵。所以,真正精彩的人生,就好比經典的圍棋棋局,黑白交錯,互相打入,互相侵削,互相滲透。在幾十年說長不長、說短卻也不短的人生中,人們嚐過痛苦也享過快樂,從自己、從他人、從同輩、也從前輩那兒悟出了一些滋味來。其中之一是:知足知不足,有為有弗為。坦率地說,來到世界的每一個人智力雖有高低但都差不了很多,成功重在毅力。這世上有那麼多美麗的誘惑,因此,終生踏踏實實地追求一個人生目標,就成了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了。特別是今天,選擇的機會太多太多,像滿天的星鬥。這當然是好事,讓社會充滿了競爭和選擇的活力。但太多的機會又何嚐不是美麗的陷阱?它們一個個分散了你有限的生命,也使人有了更多一事無成的可能。

朋友,別跟自己過不去,我們應該感謝生命,珍惜生命。人在旅途,應該為他人、為社會、為自我盡些心力。讓別人覺得你不是可有可無的人,你的生命才是有意義的。不管有沒有理由,我們先來幹一杯!

不為小事發怒

孫經理向全體職工宣布,從明天起誰也不許遲到,自己帶頭。第二天,孫經理睡過頭,一起床就晚了。他十分沮喪,開車拚命奔向公司,連闖兩次紅燈,執照被扣。他氣喘籲籲地坐在自己的辦公室。分管營銷的高經理來了,他問:“昨天那批貨物是否發出去了?”高經理說:“還沒來得及,今天馬上發。”他一拍桌子,嚴厲訓斥了高經理。高經理滿肚子不愉快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此時秘書進來了,他問昨天那份文件是否打印完了,秘書說沒來得及,今天馬上打。高經理找到了出氣的借口,嚴厲責罵了秘書。秘書忍氣吞聲一直到下班,回到家裏,發現孩子躺在沙發中看電視,大罵孩子為什麼不看書寫作業。孩子帶著極大的不高興來到自己的房間,發現貓竟然趴在自己的地毯上,他把貓狠狠地踢了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