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

統稱動物性寄生物為寄生蟲。一般指得到利益的個體,如絛蟲、蛔蟲等。它們能奪取寄主營養,對寄主造成機械損傷,其代謝產物對寄主可產生毒性損害。寄生蟲的成蟲所寄生的宿主稱終宿主。如日本血吸蟲的終宿主為人。豬、牛、羊等也是某些寄生蟲的終宿主,為了與人區別,把豬、牛、羊等動物叫作儲存儲主或儲蓄宿主、保蟲宿主、動物宿主等。寄生蟲的幼蟲,在進入終宿主前所寄生的動物叫中間宿主。例如日本血吸蟲的卵在水中孵出毛蚴,進入釘螺體內,血吸蟲的中間宿主就是釘螺。寄生蟲的幼蟲進行發育和幼體繁殖常在中間宿主內,在幼蟲發育的各個階段,亦能寄生在各異的動物體內。

蛔蟲

線形動物門,線蟲綱,蛔蟲科動物。體長圓柱形,體表角質層稍透明,有很細的橫紋,兩端尖細。體前端有口,有3個唇片在口的周圍。活蟲體乳白色,有時微帶粉紅色。雄蟲長15~31厘米,雌蟲長20~35厘米,成蟲寄長在人的小腸內,卵隨糞便排出。

鉤蟲

線形動物門,線蟲綱,鉤蟲科動物。寄生於人體的主要有十二指腸鉤蟲和美洲鉤蟲。卵均呈橢圓形,孵殼透明般的薄,卵內含有4個細胞,細胞與卵殼間有空隙。卵隨著宿主糞便排出體外,在泥土中孵化為杆狀蚴,再發育成絲狀蚴,變為感染型幼蟲,侵入人體內,引起鉤蟲病。感染性幼蟲由皮膚侵入人體,隨血液循環至肺,順氣管上升至會厭,進入消化道。鉤蟲病人皮膚蠟黃、貧血、眩暈、乏力、浮腫及易患貧血性心髒病。

貝殼

也叫介殼。具有保護作用,是軟體動物或其他動物體外的殼。介殼常分為三層,最外層可防止酸類的侵蝕,稱角質層;中層由鈣質棱柱體構成,稱棱柱層;內層由鈣質和珍珠質組成,稱珍珠層。在動物的繁殖期,季節變化和食物不足等關係,都會影響貝殼的生長速度。因此由於外套膜緣不能繼續分泌,所以貝殼表麵常常形成生長線。

蝸牛

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殼呈低圓錐形,螺旋狀。頭部明顯有兩對觸角,後一對稍長,頂端有眼。腹麵扁平,肌肉發達,有腹足。能不斷分泌黏液,成涎線,成為它遠行還能沿原路返回的路標,亦是一種潤滑劑。遇幹燥或冬眠時分泌液會堵塞殼口。生活在潮濕的地方。吃糧食作物和蔬菜的葉、莖,也危害果樹和棉株等,是對農業生產有害的軟體動物。蝸牛入藥,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外用可治脫肛、痔瘡等。

寶貝

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貝殼為卵圓形,大小因種而異,螺層不明顯,體螺層占據整個貝殼。殼麵有花紋或斑點。殼色美麗,有光澤可供觀賞,古時用作貨幣。殼口狹長,兩側有齒狀突起。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我國福建、台灣、廣東均產,海南島與南海諸島尤其多。

田螺

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貝殼略呈圓錐形且大,殼麵光滑或有縱行的螺肋。卵胎生,雌雄異體,雄性右觸角變粗而成為交接器官。生活於池塘、湖泊、水田和小溪中。我國南北方均產。最常見的是中國圓田螺。肉可食,亦可做家畜家禽的飼料及魚的餌料。殼、肉均可入藥,藥名田贏,有清熱、利尿的作用。

海兔

又叫雨虎。軟體動物門,腹足綱。體呈卵圓形,頭頸上有觸角及嗅角一對。足寬,可遊泳。殼退化。體內有墨囊,遇敵可放出紫紅色液汁。雌雄同體,卵群呈細索狀,是消炎退熱良藥。以海藻、小甲殼類為食。

珍珠

也叫真珠。某些淡水貝類或海產貝類,在一定外界條件刺激下,外套膜分泌並形成與貝殼珍珠層相似的固體粒狀物。有豔麗明亮的光澤。由淡水貝類生成的叫淡水珍珠,由海產貝類生成的,叫海水珍珠。珍珠粉,為名貴中藥,有定驚、清熱益陰、安神的功效。現已有人工育珠。

牡蠣

軟體雙殼綱。亦叫蠔。有不規則的殼形,因種不同,大小、厚薄不同。殼色與附著的岩石相似。無足和足絲,常固於海邊岩石上。下殼大而凹,以附著他物。上殼小而平,掩覆於下殼如蓋狀。肉味鮮美,烹食或生食均可,亦可加工成罐頭。殼可燒製成石灰,亦可入藥,可治自汗、頭暈等。我國自渤海至南沙群島均產。

章魚

軟體動物門,頭足綱。亦稱望潮或蛸。體短,卵圓形,無鰭,頭上有八腕,所以又叫八帶魚。腕長於軀體且相似,無觸腕。生活於淺海砂礫或軟泥底及岩礁處。以甲殼類及瓣鰓類為食。春末夏初為產卵期,常將卵產於螺殼。冬季深海穴居。可供鮮食或幹製,或做捕鯛魚、鰻和鯊魚的魚餌。

烏賊

軟體動物門,頭足綱。也稱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墨魚。體分頭、足、軀三部分。皮膚下有能伸縮的黑、黃、橙黃色的色素細胞,通常體表麵為黃褐色,背部有棕紫色細斑與白斑相間的花紋。頭部近球形且發達,兩端各有一個結構複雜的大眼,口在頭部前方中央,內有齒舌與角質顎。頭前方與口周圍有10條腕。軀幹寬大,呈橢圓形,兩側有膜狀肉質鰭,腹麵有錐狀漏鬥,外套膜呈口袋狀。介殼舟狀,稱烏賊骨。體內墨囊發達。雌雄異體,體內受精,產卵於5~6月。肉厚、味鮮美,可鮮食或幹製。是我國四大海洋漁業(大、小黃魚、帶魚、烏賊)之一。

蜈蚣

節肢動物門,多足綱。是唇足亞綱陸生一類的俗稱。亦稱“百足”。體背腹扁而長,約15厘米長,分頭和軀幹部,頭部紅色或金黃色,有又細又長的一對觸角。軀幹有22節,每節有一對附肢。第一對附肢變成毒顎,叫顎足,爪和毒腺發達。消化管為直管型,有唾液腺。呼吸靠氣管。雌雄異體。生活於腐木、石隙中,夜出晝伏,既可捕殺小動物,亦可螫人。經幹製入藥,主治驚風、抽搐、偏頭疼、蛇咬等症。

甲殼綱

節肢動物門的一綱。多數水生,海洋種類尤其多,也有一些種類演化為陸生。甲殼綱體分節,胸部體節同頭部愈合而形成頭胸部,其上覆蓋有堅硬的頭胸甲。其有兩對觸角,大多附肢為二枝型。用鰓呼吸。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大多有帶柄的複眼。大多種類可人食,有的可做魚餌,亦有些為有害種類。本綱最常見的有蝦、蟹等。

棉紅蜘蛛

節肢動物門。又叫棉葉蟎。通稱火龍。梨形似的成蟲,橙紅色或鏽紅色,亦有黃、綠、褐色。分卵、幼蟲,若蟲及成蟲四期。幼蟲、若蟲和成蟲危害作物。寄棲於棉花、豆科和茄科等植物的葉背後,被害作物最初出現小白點,嚴重時全株枯萎。防治方法是清除雜草,適時用藥。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同翅目。通稱叫“知了”,常見的為蚱蟬。蟬是蟬科動物的統稱。體長4~5厘米,3個單眼,觸角為剛毛狀。有翅膀。夏日發出鳴聲。幼蟲棲於土中,吸樹根液汁,幼蟲蛻皮的殼稱蟬蛻或蟬衣,可入藥。有散風宣肺、觸熱定驚的作用,主治發熱感冒、咳嗽、小兒麻疹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