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

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又叫明蝦、斑節蝦。體略側偏且長,雄體長13~17厘米,雌體長18~24厘米。甲殼光滑透明。雄蝦為棕黃色、雌蝦為青藍色,常隨環境與年齡變換體色。眼柄中的無管腺體可分泌激素。頭胸部較短,額劍長,額劍基部稍隆起,上緣有7~9個鋸齒,下緣有3~5個鋸齒。額劍基部兩側有一對帶柄的複眼,觸角細。生活於淺海的泥沙底。我國北部沿海多產。營養豐富,可鮮食亦可幹製或製成罐頭。現已大量人工養殖。

河蟹

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通稱“螃蟹”。亦叫毛蟹、絨螯蟹。長6~7厘米以上,頭胸甲為方圓形。體表麵呈褐綠色,前觸角和複眼均可縮入頭胸甲的凹窩內。表麵覆蓋甲殼。頭部有五對附肢,胸部有八對附肢。雌性腹部有四對附肢,用以抱卵;雄性腹部有兩對附肢,作為交配器。分布廣,凡有海、河,都有出產。肉味鮮美。現已人工放養。

蝗蟲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體細長,綠色或黃褐色。頭殼堅硬,頂端鈍圓,一對複眼,兩複眼間有三個單眼,以倒“品”字型排列。有1對觸角。胸部單肢型,附肢三對。腹部由11節組成。發育為不完全變態。成蟲與若蟲食性相同,食量大,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害蟲。

孵化

亦叫孵出。卵生動物的胚胎在卵膜中發育到一定階段,突破卵膜或卵殼至外界的過程。但動物的幼體突破卵膜或卵殼方式各異。例如:雛鳥等鳥類動物是用喙啄破卵殼而出;椿象的卵有卵蓋,靠胚胎頭部的壓力把卵蓋頂開等。

蛻皮

一些體表具有堅硬幾丁質的動物,如甲殼綱、昆蟲綱及線形動物等,在其發育過程中,一次或多次將舊皮脫去的現象,稱蛻皮。因為昆蟲表皮缺乏彈性,不能隨蟲體的生長而繼續增大,所以發育過程中必須定期蛻皮,使蟲體得以繼續發育。

節肢動物昆蟲綱,雙翅目。世界上有3000多種,中國已知的有300餘種。雌蚊吸血,雄蚊隻吸食花果液汁。卵產於水中,幼蟲(亦稱孑孓和蛹)也棲於水中。蚊傳播疾病,屬“四害”之一。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雙翅目的一類動物。我國最常見且關係最大的是舍蠅。體長6~7毫米,灰黑色,身體密生短毛,胸背有四條斑紋,無金屬光澤。口器舐吸式。複眼大。觸角短而具芒。有一對發達的前翅,後翅退化為平衡棒。幼蟲稱“蛆”,白色,無頭足。孳生於糞便和垃圾等汙物中。生長快,會傳染傷寒、霍亂、結核及痢疾等病。種類多,還有家蠅、綠蠅等。

蜜蜂

節肢動物昆蟲綱,膜翅目,蜜蜂科,飼養用來產蜜的蜂種。常見的有兩種,即采蜜蜂和印度蜂。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組成的“社會昆蟲”。每個蜂群裏一般隻有一個蜂王(即發育完全成熟的雌蜂),職能是產卵,繁殖後代;有幾千至幾萬個工蜂(發育不完全的雌蜂),擔任多種職能;有少數雄蜂,惟一的職能是與蜂王交尾。蜜蜂除生產大量蜂蜜外,還生產蜂蠟、王漿、蜜毒等,都可用於食品、滋補品或醫藥。蜂蠟是製造工業蠟製品的原材料,蜜蜂的采蜜過程可為農作物傳播花粉,提高產量。

螞蟻

節肢動物昆蟲綱,膜翅目,蟻科昆蟲的總稱。種類較多,群居生活,有雌蟻、雄蟻和工蟻,有的工蟻變型成兵蟻,具有多種類型。雌蟻和雄蟻有翅,而工蟻與兵蟻無翅。螞蟻的食性複雜。螞蟻種類較多,有的種類危害農作物,有的則能防治害蟲,如紅螞蟻能防治甘蔗螟蟲。因此可利用有益的螞蟻種類防治害蟲。

鯊魚

軟骨魚類,板鰓魚綱。體型狹長,呈梭形,鰭發達,遊泳速度迅速。一般生活在海洋中上層,少數種類也進入淡水區。性情凶猛,可一口吞下成群的小魚,襲擊海豹、海豚和鯨,有時也傷害人。鯊魚的經濟價值很大,其皮可製革,肉可食用,肝可製成魚肝油。鰭可製成魚翅,為海味中的珍品。

中華鱘

魚綱,輻鰭類,鱘形目,鱘科魚類。又名鰉魚、鱘魚。體長,呈梭狀,背略向上降起,腹部平直。頭部背麵的骨板光滑,身體的表麵也覆蓋著五縱行的大骨板(也稱硬鱗)。口的下方有一橫裂。頭部和背上為青灰色或褐色,腹部為白色。通常雄魚11年才成熟,雌魚14年成熟。鱘魚的肉可以食用,皮可製革,其卵為食品中的珍品。由於鱘魚的自然產量小,是我國的第一類保護動物。

洄遊

是某些魚類、海獸等水生動物,定期定向性的移動。借助這種移動,可以滿足它們在一定時期內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保證個體的生存和種族繁殖。其包括生殖洄遊、素餌洄遊和季節洄遊。

大麻哈魚

魚綱,鯡形目,鮭科魚類。體長達06米。身體顏色為銀灰色。口大,身體上有小圓鱗。雄魚在繁殖期體色變為暗紅或暗黑,大麻哈魚是洄遊性的魚,在我國主要產於黑龍江流域,肉可食用。

金魚

也稱“金鯽魚”,鯉科。由鯽魚演化成的觀賞魚類,色彩多樣,有黃、白、藍、黑、紅以及五花等。體形粗短,按外形特征,可分為文種、龍種、蛋種三大類。是我國特產。

青蛙

也稱黑斑蛙、田雞。兩棲綱,無尾目,蛙科動物。是我國最常見的蛙類。體長達8厘米,背麵色為黃綠、深綠或帶有棕色。頭寬略呈三角形,眼睛大。雄蛙口角的兩旁有一對頸側外聲囊。其常棲於池塘、水溝或小河岸邊草叢中,可大量捕食害蟲。在我國分布很廣。

又稱甲魚、王八。爬行綱,龜鱉目,鱉科動物。背麵有甲,一般為橄欖綠色,邊緣有厚的裙邊。頭小,四肢短,指、趾間有發達的蹼。鱉在我國分布很廣,常棲於河、湖、池沼中。鱉肉可食用,鱉甲可入藥。

壁虎

亦叫“守宮”、“多疣壁虎”。爬行綱。體呈扁平,長大約10厘米。體柔軟而小,體表被粒狀鱗,眼睛大,沒有能活動的眼瞼,眼睛總是睜開的,瞳孔常縱立。指端常擴大成為吸盤狀的指墊。受驚擾時,尾易斷,多能再生,因為捕食蚊、蠅、蜘蛛而對人有益。是卵生動物。通常稱壁虎的幹製品叫“天龍”,是傳統的中藥,有消腫散結、祛風定驚的作用。

爬行綱。體長01~11米。體呈圓筒形,被角質鱗,四肢退化。舌細長而深分叉,頸不明顯,無胸骨。眼瞼愈合為膜,罩於眼外,不能流動。有1對交接器,卵生或胎生,有毒或無毒。以昆蟲、鳥卵為食,全球都有。

眼鏡蛇

爬行綱。毒蛇,以頸部有白邊黑點的眼鏡狀斑紋而得名。體長1米左右。體黑褐色,有黃白色環紋,腹部黃白色或淡褐色。頜部有齒,毒牙有神經性毒液。雌蛇6~8月產卵。激怒時,前半身豎起,頸部膨脹變大,“呼呼”作聲。以蛙、鱔及其他蛇類、小鳥等為食。我國華南區多見。

揚子鱷

爬行綱,鱷目。俗稱“鱷魚”,又叫“鼉”。體長1~2米。背部呈暗褐色,有黃色斑和條紋,上麵有6橫列角質堅甲。腹部灰白色,有黃灰色小斑和橫條。尾部的環紋呈灰黑相間。前肢5指無蹼,後肢4趾具蹼。多生活在亞熱帶河流和淺水塘中。悄悄接近獵物,發起突然襲擊。也在陸上穴居。以魚、蛙、鼠類等為食,本性凶殘,能咬死人、禽等。分布於我國安徽、江蘇等地,為中國特產,是第一類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