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舞蹈語言和啞語
語言並不全是有聲音的。聾啞人之間的交談,全部靠啞語,也就是靠規範化了的手勢和表情。在動物界中,也有“啞語”。
蜜蜂之間的“交談”,是通過舞蹈來表達的。如果說它們全是用“啞語”,這也不確切,因為蜜蜂除了舞蹈的姿勢以外,還要用翅膀的振動聲來表達。振翅聲的長短,表示蜂巢到蜜源距離的遠近,振翅聲的強弱則表示花蜜質量的好壞,這樣,蜜蜂就能通過“舞蹈語言”和“振翅語言”把蜜源的方向、距離、蜜量多少等信息通報給夥伴。
人們很想通過“語言”來與動物通話,其中最普遍的也許是人與狗之間的交流。人們常說,狗對主人忠誠,確實,狗對主人的聲音十分熟悉,隻要略加訓練,它就能根據主人的口令趴下,躍起,坐下,站立,前進等等。
人們曾設想訓練黑猩猩“說話”。黑猩猩的智力在動物界中居上等,而且它們許多地方也和人相似。例如,猩猩沒有尾巴,和人一樣有32顆牙齒,胸部隻有一對乳頭,母猩猩每月來一次月經,懷孕期也是9個月。猩猩和人的血液成分也很相似,也有不同血型,麵部也同樣可以表現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但可惜的是,它們的發音器官極不發達,大多利用手勢來表達意思。
在美國,有一對名叫加德納的夫婦,采用美國聾啞人通用的啞語,去教授一隻名叫“娃秀”的雌性猩猩。這隻小猩猩出生後18個月就在熱帶森林中被人捕獲,從此成為加德納夫婦的“養女”。他們非常用心地訓練娃秀,和它生活在一起,給它創造非常好的學習環境。為了不使聲音幹擾娃秀的學習,在小猩猩在場時,他們自己就用手勢交談。經過兩年的訓練,娃秀可以理解和領會60種手勢,其中有34種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如“吃”、“去”、“再多些”、“上”、“請”、“內”、“外”、“急”、“氣味”、‘聽”、“狗”、‘貓”等等,它還能將一些手勢連貫起來。
人們期望,將來能訓練猩猩來進行一些簡單的勞動。
利用動物“語言”為人類服務
科學家利用鳥的“語言”來驅趕鳥類。在飛機場的附近,大量鳥的存在是很危險的,萬一它們和正在起飛或降落的飛機相撞,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機場人員設法錄下了鳥群的報警信號,並且在擴音器中不斷播放,使得鳥群驚恐萬分,遠走高飛。
科學家也正在利用魚的“語言”來捕魚。憑借高水平的聲納儀來探測魚群的位置,指導漁船下網,還可以人工模擬能吸引魚的聲音,如小魚在活動時的聲音,用來引誘魚群靠近。
人類在尋找宇宙中的生命時,也考慮過和天外生命“對話”的問題。科學家錄製了世界名曲,在太空中播放,希望能夠引來知音。人類也希望能與“太空人”對話,但用什麼語言去和他們交談呢?有科學家建議使用“海豚語”,理由是海豚的智力相當發達,它也希望能和人類進行交流。如果科學家的假設能實現,那將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嚐試。
動物嗅覺之謎
人類生活在世界上,靠我們的感官去認識世界: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嗅,用舌頭去嚐,用身體去感覺(如用手去觸摸),在這眼、耳、鼻、舌、身中,最靈敏的是嗅覺。飯燒糊了,隔幾個房間就能聞到焦味,在遠離公路幾百米的地方,就能嗅到汽油味。
對於動物來說,嗅覺的重要性甚於人類。因為有的動物視力不好,有的動物耳朵不靈,靠了嗅覺,它們才能識別同伴,尋找配偶,逃避敵人,發現食物。
嗅覺生理是生理學研究中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還有許多難點在等待科學家去探索,但是科學家已經積累了許多關於嗅覺的資料,光是這些信息,就足以使我們讚歎動物世界的無窮奧秘。
靈敏驚人的動物嗅覺
在感覺和判斷微量有機物質方麵,任何先進的檢測儀器都不能超越人的鼻子。自然界中的氣味多於幾十萬種,一般人可以嗅出其中幾千種氣味,而經過訓練的專家則能嗅出幾萬種氣味。雖然人和人之間的嗅覺會有差異,個別人由於病變而嗅覺遲鈍,但大多數人都有很靈敏的嗅覺,甚至於在儀器尚不能測出之前,人就能嗅出花香和糞臭。近年來煤氣的使用已越來越普及,如何防止煤氣中毒也就成了一個大問題。由於管道煤氣中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當人吸入之後,它會和血液中的血紅素結合,造成窒息中毒,因為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人們很難發現它的存在,科學家們在煤氣中混入了一種稱為硫基乙醇的物質,它有一股怪味道,當煤氣微量泄漏時,人就可以嗅到它的味道,隨之警覺起來,采取措施,堵塞漏洞。
和人鼻相比,狗鼻子更加靈敏。
在電影和電視劇中,我們常看見警犬破案的故事,警犬破案用的就是它靈敏的鼻子。我們知道,人身上有著豐富的汗腺、皮脂腺,每個人分泌出的汗液和皮脂液味道是不同的,我們稱之為人體氣味。人鼻子較難分辨不同人的人體氣味,而狗卻可以。將犯罪分子穿過的衣服、鞋子或用過的用品給警犬嗅過後,它就能順著氣味去追蹤逃犯,或者將混在人群中的壞人嗅出來。
海關人員利用狗的特殊嗅覺功能,訓練它們搜尋毒品。目前,販毒、吸毒已成了世界性的犯罪行為,罪犯攜帶毒品的手段也越來越狡猾。經過訓練的狗能夠搜尋出藏於行李中或汽車中各個角落或夾層中的毒品,它們屢建奇功,使得販毒分子聞狗喪膽。目前,科學家們又發現豬的嗅覺也很靈敏,有的海關已開始訓練豬來做毒品的“檢查員”。
在瑞士等多山國家中,高山滑雪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運動,但由於雪崩等自然災害造成的事故,常常有滑雪者被埋於雪中。當地人訓練了一批救護犬,每當發生雪崩或滑雪者失蹤的事件時,就派這種救護犬上山尋找。它們身背標有紅十字的口袋(其中裝有應急的藥品、食物等和救援隊員一起跋涉於高山積雪之中。由於它們的努力,不少遇險者獲得了第二次生命。
在歐洲的一些城市,煤氣公司訓練了一批狗作為“煤氣查漏員”。由於管道煤氣的使用日趨廣泛,要查找埋藏於地下的煤氣管道的泄漏是一個難題。如果不能找到泄漏處,漏出的煤氣在地下某一地方會積累起來,它們一遇上明火就會發生爆炸或燃燒。在查漏方麵,狗是人類得力的助手,一發現問題,它就會狂吠不止,以引起人們的重視。
狗還是很好的地雷搜尋者。現代化的戰爭中,布雷成了保護自己、消滅敵人的重要手段。過去多用金屬探測器來查找地雷,因為大多數地雷是用金屬作為外殼的。後來,兵工專家改進了外殼材料,采用塑料或其他非金屬性材料來做外殼,一般的金屬探測器就找不出它們了。經過訓練的狗能夠嗅出火藥的氣味,所以不管用什麼材料做外殼,它們都能把地雷查找出來,在戰爭中,它們的工作挽救了成千上萬戰士的生命。
還有的地質部門,訓練狗幫助人們查找礦藏。
除了狗以外,金絲雀。小白鼠等動物,也有很好的嗅覺。
在煤礦中,有毒或易燃氣體的存在,常引起井下爆炸,或發生煤礦工人中毒的事故。人們發現,金絲雀對於這類氣體很敏感,礦井中存在的微量有毒氣體在對礦工尚未造成威脅時,金絲雀就會出現窒息中毒的症狀,所以,一些礦工在下井時帶著金絲雀,將它們作為“生物報警器”。同樣的辦法也在某些生產有毒氣體的工廠中使用。
小白鼠的嗅覺也很靈敏,在英國的舊式潛艇上,曾用過小白鼠作為汽油泄漏的“報警員”,一旦有汽油泄漏,小白鼠就會吱吱地叫起來。
魚類洄遊的秘密
人和高等哺乳動物是依靠鼻子來辨別氣味的,而魚卻不一樣,魚類的嗅覺器官和味覺器官都長在嘴巴周圍和唇邊上。有些魚的同類器官分布在鰭上或在魚皮上,在這些地方有一種紡錘狀的細胞。這些細胞是一種感受器,能從周圍的水中接受各種信息。
魚利用嗅覺去覓食,有些老齡的魚已完全喪失了視力,但依靠嗅覺,仍然能找到食物。但靈敏的嗅覺,有時也會給魚帶來滅頂之災。有一種稱為長嘴青鸕鶿的鳥,就是利用魚的嗅覺來引魚上勾的。它會向水中分泌一種氣味強烈的脂肪類物質,一些魚循水中氣味遊來,然而等待它們的不是“美味”,而是青鸕鶿的利嘴。
還有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動物蠑螈靠嗅覺來尋找配偶。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在蠑螈的生殖期間,將一塊海綿浸人雌蠑螈生活的水中,然後再把這塊海綿放入小溪上遊,於是許多雄蠑螈逆水而上,聚集到這塊海綿的周圍。如果將海綿侵人普通的水中,再做同樣的實驗,雄蠑螈就沒有反應。由此可見,雌蠑螈向水中分泌了某種激素,雄蠑螈“嗅”到了這種激素,從而向雌蠑螈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