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寶藏奇跡(3)(1 / 3)

第五章寶藏奇跡(3)

3、南越王的寶藏

趙佗原為秦朝將領。秦朝末年,中原動亂,趙佗在嶺南建立了割據政權一南越國,自命為南越武王,他治國有方,不久,嶺南一帶便逐漸繁榮起來。

秘密埋葬

公元前137年,趙佗逝世,終年100歲。他在生前就對自己的後事做了十分周密的安排,選擇了迥異於當時習俗的方法——秘密埋葬。為防盜墓,還設了許多疑塚,因為在趙佗的墓中,埋藏了大量他生前喜好的奇珍異寶。

枉廢心機

由於趙佗的墓地十分神秘,其確切地點一直說法不一,而其墓中的寶藏更令許多人心馳神往。三國時期,吳主孫權為找南越王的寶藏,派特使呂瑜帶兵數千人,到嶺南一帶,鑿山破石,掘地三尺,幾乎刨遍了廣州附近的大小山岡,結果一無所獲。此後,曆朝曆代又有不少人,根據各種記載,前來嶺南尋寶,但都是枉費心機。

子裔墓葬

近30多年來,隨著現代考古學的發展,趙佗墓成為考古工作者的重點考察對象,他們在廣州找到了數百座南越王國的墓葬,出土了不少有價值的文物,但仍然找不到趙佗之墓的影蹤。1983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廣州約北象崗,發現了趙佗之孫南越文王的大型石室墓,此墓鑿山為陵,深藏於象崗腹心20米處。

重拾信心

這一重大發現,極大地鼓舞了考古工作者,增添了他們對尋找趙佗墓的信心。以前大家一直以為,趙佗墓會離廣州城很遠,通過此次發現,大家又有了新的認識,推測南越王之墓也可能就在廣州城附近越秀山下。我們期待著南越王的寶藏,得以早見天日。

4、赤城山深藏的黃金

赤城山是日本的一座金庫,藏量極為豐富。據估計黃金藏量高達400萬兩,折合日元約100萬億。而1987年日本的財政預算為54萬億日元。

幕府藏金

赤城山盛貯黃金,大約是19世紀萬延元年的事。當時日本政權由幕府控製,世界銀行金銀兌率為1:15,而日本僅為1:3,國內存有的黃金大量外流。由於“硬通貨”的劇烈流失,不利於當局貯備財產,幕府最高執政官“大老”井伊直弼便以貯備軍費的名義,親自控製赤城山整個黃金貯藏計劃。

赤城山被選為黃金貯庫,原因有四:一、它是德川幕府為數較少的直轄領地之一;二、它屬德川幕府的“根據地”,易於保守機密;三、地理極具優勢。它地處根川與片品川兩河之間,四周是延綿起伏的高山,實是一個易守難攻的所在地;四、它是德川幕府垮台之時全線崩潰的最後憑借之地。其實當時中下層武士業已立意打倒幕府統治而實行革新。

1860年3月3日,正當井伊秘密藏金之際,改革派武士便將其刺死在江戶的櫻四站外。他死後,屬下小粟上野介和林大學頭繼續執行埋金計劃。直到19世紀60年代末,倒幕派取得勝利,屬於幕府的江戶時代宣告結束。1868年7月,明治天皇出掌大權,改江戶為東京,赤山城的藏金秘密遂成一個世紀之謎。

滄海一粟

據埋金計劃執行人之一玉總兵衛在其所著《上野國埋藏理由略述書》記載,這批鮮為人知的作為軍費而埋藏的黃金總數到底有多少:當時從江戶運出了360萬兩黃金;小粟上野介的仆人中島藏人,在遺言中又說到還曾從禦金藏中運出24萬兩黃金,加上其它的金製品,總共藏貯量達400萬兩之巨。100多年來,有不少探寶者妄圖一夜之間成為巨富,紛紛到赤城山考查。明治三十七年,即1905年,島追老夫婦有幸在此撿了幾個裝有黃金的木樽;昭和三十七年又有57枚日本古時純金薄片在一次修路過程中被發現。

三代的努力

證實這些橢圓形的金片為古幣,其實要算水野一家祖宗三代。第一人水野智義是中島藏人的義子,中島藏人臨終前曾告訴他,赤城山藏有德川幕府的黃金,藏寶點與古水井有關。於是,水野智義便萌發了尋找赤城山黃金的信念。他變賣家產籌款16萬日元,開始調查藏寶內幕,得知1866年1月14日,有30名武士雇了七八十人在津久田原突然出現。運來極其沉重的油樽22個,重物30捆,在此處逗留近1年。他們秘密地分工行動,不少當事人是幕府的死囚,完工後即被殺以滅口。後來,水野智義在1890年5月從一口水井北麵30米的地下挖出了德川家康的純金像,推測金像是作為400萬兩黃金的守護神下葬的。不久,又在一座寺廟地基下挖出了水野智義認為是埋寶地指示圖的3枚銅板,但它們所含之謎卻無人讀懂。昭和八年四月,水野智義發現一隻巨型人造龜。這就是第一代水野為之奮鬥一生的收獲。

第二代水野愛三郎子繼父業,在人造龜龜頭下發現一空洞,洞內有五色岩層,不知是自然層還是人為造成。第三代水野智子進一步在全國了解有關赤城山黃金的傳說,他與人合作利用所謂特異功能來尋寶,但收獲甚微。水野家三代在赤城山的發掘坑道總長22公裏,卻仍沒有尋到藏金點。向水野三代這種半盲目的腦力與體力提出挑戰的是高技術的運用。有人用最新金屬探知機在水野家挖的坑道內發現有金屬反應,經分析此處地層內又極難存在天然金屬,有可能是德川的藏金所在。但由於其地質鬆軟,要挖掘需要有強力支撐物,隻能暫時作罷。

由於迄今未挖掘出黃金,有人便斷言藏金之事未必可靠。事實上藏金是有可能的。德川幕府時期的江戶南北兩燈奉行所這種小單位都存有1萬兩黃金,更不用說幕府了;幕府與薩、長聯軍對抗時有1.5萬軍隊,若無雄厚財力哪能維護龐大的軍費開支。這些資產哪裏去了呢?總不能不翼而飛了吧?藏起來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另外,水野一家的發掘收獲也是一種證明。

5、黃金路上的無頭案

在所有發財夢中,金礦無疑是最為穩妥、安全的財路之一,但金礦必須是百分之百的真實存在,尋金、淘金才有意義,發財才可以變為現實。

“荷蘭人礦坑”

“荷蘭人礦坑”的確是真實可信的。位置在亞利桑那州,從鳳凰城向東走40裏,一直走到沙漠邊緣的那片懸崖地帶。懸崖位於米奇山脈,指礦標就是這裏的一個山尖,人們叫它“織針”。金礦就在那山尖方圓2.5裏的區域內。

證明“荷蘭人礦坑”的存在,最早要追溯到1748年。西班牙國王斐迪南四世獎賞米高·帕拉達一塊土地,以表彰他對王室立下的功勞。這塊地大得驚人,約3750平方公裏,它的中心地帶就是現在的亞利桑那州。

安利哥

19世紀時,帕拉達家族的後裔安利哥,曾經帶著駝隊去采過幾次礦,每每是滿載而歸。據記載,那礦的形狀像漏鬥,礦口朝天,不同於一般的豎坑。後來由安利哥帶去淘金的墨西哥人把坑挖得越來越深,如果背著裝滿金子的口袋往回爬,是十分困難的。於是他們找來長木頭,在礦坑裏搭起一個架子,並釘上一排粗大的木釘充當樓梯。

就在淘金者幹勁十足時,阿帕奇人卻在怒火中燒,他們把這種行為視作褻瀆土地,總想伺機把這些人趕走。在1864年,幾個墨西哥采金工人騷擾印第安婦女,成為戰爭的導火索。阿帕奇人成群結隊地攻擊墨西哥人,淘金者寡不敵眾,事先又無防備,僅在三天之內就被從米奇山脈的這頭趕到另一頭。安利哥也在這場戰爭中喪命,他的喉嚨被一支阿帕奇人的箭射穿後,掉下峽穀。在這場戰爭中,隻有幾個墨西哥人僥幸逃生。

懷茲和華茲兄弟

美國南北戰爭後,兩個德國移民來到此地,一個叫夏洛克·懷茲,一個叫亞戈布·華茲。其實這個金礦是因華茲而得名的,隻是把德國弄成了荷蘭,而“荷蘭人礦坑”的名字卻叫了出去。他們是一對好朋友,戰後一同來到墨西哥創業。在一次打鬥中,他們無意間救了安利哥的兒子米蓋的命。米蓋很感激,便帶他們去了礦坑,帶回約5萬美元的金子。對於這礦坑,米蓋心中總也抹不去父親慘死的陰影,非常不願再見到它,所以米蓋提出用這塊地的契據換他們倆人應得的那份錢。交易最終做成,從此礦地便成了懷茲和華茲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