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 / 3)

康寧三年八月中旬。

康寧王朝自遷都洛陽,幾十年來因曆代皇帝勤政愛民,也沒有太多的武力殺戮,天下太平,人們的日子倒也安康。時至中秋,整個洛陽城熱鬧非凡,到處一片和樂升平的景象。

朝廷卻在金秋時節發生一件大事,足以震撼天下人,皇帝詔旨:大司徒洛曦之,自出仕來功在朝廷,特諭大司徒加封太子太保、賞黃金萬兩,賦閑一段時日,以昭皇恩,由王太師暫持內閣首輔之職。

聖旨一下,無疑是本朝最大的話題,這明擺了是想把洛曦之的權力架空,是為明升暗降,一時間,朝廷亂成一鍋粥,所有人的心都蠢蠢欲動,每人的心裏都各懷鬼胎,那原本站在洛曦之這邊的人惶惶不可終日,王太師的人馬春風得意,開始大刀闊斧地指揮著內閣的事務,還有些站在中間的人,可等著坐收漁翁之利……

八月十五,皇帝在奉天殿祭祀後,前往鳳陽門與民同樂。

從奉天殿到鳳陽門的兩旁都是衛兵把持,兩旁的百姓個個人頭湧動,誰都想爭睹天顏。

“小姐,咱們不過去看嗎?”在人群後不遠處的一個茶點攤前,五個身著不同顏色衣服的姑娘正悠閑地坐在那裏吃茶嗑瓜子。往旁一看,原來小攤的老板也丟下生意跑過去了。“小姐,小姐,……”一個紫衣姑娘對著旁邊一個邊嗑瓜子邊看書的青衣姑娘說道,“哦,侍劍你剛才是叫我嗎?”青衣女子在她旁邊白衣女子的拉扯下,這才恍然回神過來,一臉不思所以的表情。紫衣姑娘兩頰都鼓起來了,一臉嗔怪的表情,那邊上的三人早就捂嘴偷笑不已。“我的大小姐,今天可是你自己好說歹說拉著我們出來看熱鬧的,怎麼這會你一個人倒全神貫注地看起你剛才在畫攤上買來的雜書,把我們撇在一旁了,你說說這是什麼道理!”另一紅衣女子開口說道。“弄畫,你別生氣嗎,你們看看,這本書裏的圖畫好精美啊,這畫工、形態、神韻肯定不是一般人的手法,個個形象都栩栩如生。”她旁邊的黃衣女子舉首一看,眼神一亮,忙接過去,從頭翻閱。沒看完,嘖嘖稱奇:“小姐,你撿到寶了,這是失傳已久的雨亭禎圖。”“真是‘雨亭禎圖’嗎,那個顏跡老人的真傳。”白衣女子走到黃衣女子旁邊說道,

“不會錯的,我小時候曾在我爹的書房裏見到這個的摹本,我爹曾跟我過,真跡早已失傳多時,要確認的話隻要看一下顏跡老人的蓋章就可以了,這上麵的符號這麼特別是別人摹寫不得的。你們看。”

幾個人都圍過來瞧,隻見那發黃的書扉裏蓋的明明就是一隻大烏龜,還是那種四腳仰天的姿態。“哈……連這個烏龜也很形象,這個顏跡老人到底是何方神聖啊,這麼會這麼有才,給自己做個烏龜的徽章,這人真的很有引人注目啊!”青衣女子嬌笑地說道。白衣女子重新坐到原位上,緩緩說:“顏跡老人是百年前的一個天才,但也是個怪才,他文韜武略無一不通,更讓人側目的是他那一手妙手丹青,無論是書畫詩句,都是信手拈來,天地之間的一切都可以是他的靈感。他是個謫仙一般的人物,卻也怪異無比,雖然身懷絕技,卻不曾收過一個徒弟,以至於人們隻知道他的名號和傳奇,這本‘雨亭禎圖’據說是他老人家傳下來的唯一見天日的真傳,也有人傳說這本書裏有著顏跡老人的武功秘籍,所以這本書不是可以用金錢可購買的,上百年來,擁有這本書都是顯赫非凡的人物,小姐你今天有緣得到這本書,真是可喜可賀。”青衣女子又看了看,翻了翻這本都已發黃的書,“我可不知道什麼武功秘籍,想來那是唬人的也說不定,倒是這裏的圖畫很入我的眼。”說來也怪,雖說書頁發黃了,可裏麵的內容卻越發清晰可見了。“小姐,我們是不是該回去了,可是怎麼回去呢,你看那人山人海的,整整一條街呢?”紅衣女子跺腳問道。

“沒辦法了,隻好擠過去了,誰知道皇帝今天會這麼親近民生,早知道是來鳳陽門,咱們就繞到朱雀門去了。”紫衣女子也跟著說。五人在茶點攤前放了銀子就起身離開了。

夜幕漸黑,天上的圓月也悄悄升起,兩旁街道也掛起大紅宮燈,照得有如白晝。人們都在引頸盼望著通向鳳陽門的路上。突然前麵突然放起五彩的煙花,煙霧裏走來兩排禦衛兵,隨後是手持拂塵的太監,人們一看,知道聖上即將來到,紛紛下跪。前兩拔走了不大一會,又見那方向仍走來兩隊騎馬的都尉。隨後跟的著手捧方盤的太監和手提宮燈的宮女,那宮女身後又是些宮女也是手捧方盤,再來是女官打份的宮女走來。這時才見那明黃色的幡傘,人們知是聖上的鑾駕了,個個忙把頭俯地,全身趴下。“小姐,快跪下啊!人群中一個紫衣的女子拉著另一個青衣女子說道,“哎……”那女子這才慢斯慢裏地跪下,口中還嘟嚷:真是的,早知道就帶幾個棉花套出來了,這下跪真的辛苦啊!與別人不同,她的頭沒有下俯,隻是無聊地左右環顧。這人當然就是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子——淩明琅,剛才同撫琴她們從茶點攤出來,不想這街道已經被擠得水泄不通的,隻好跟著人潮亦步亦行。跪在淩明琅旁邊的弄畫見她家主子這副漫不禁心的樣子,忙轉過她的頭,低聲說道:“我的好小姐,你別看了,快低下頭,你看看,這裏的哪個人跟你一樣,四處觀望的,天顏不是我們百姓可以直觀的。”說完,按下淩明琅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