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德的悲慘命運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它說明在不合理的社會製度下,即使是象裘德這樣有才華有理想而又勤奮好學的青年農民,也是“壯誌不遂”,無法實現其理想。小說通過裘德與淑的悲劇,更指出了社會道德、婚姻製度等陳規陋習如何扼殺人們的自由意誌和合理願望。但作者又把這對青年男女的婚姻悲劇歸結為宗教上靈與肉的搏鬥,歸因於命運對他們的播弄和他們對家族命運的反抗,因而把這一社會悲劇加以神秘化,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和控訴力量。小說的男女主人公沒有苔絲的反抗精神;這都說明作者思想上的局限和精神危機的加深。
福爾賽世家
《福爾賽世家》是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的作品。
作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高爾斯華綏寫了大量長篇小說,主要描繪資產階級的庸俗虛偽和商品婚姻的不幸。與描寫同類題材的前輩及同輩作家相比,高爾斯華綏特別強調作品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他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生活時,嚴格把握階級分別對人的命運的製約,他從不任意地讓窮人突然獲得遺產或忽然發現是貴族後裔,人為地安排大團圓結局。他曾說作家麵前有3條道路,第1條是用作品來表達普遍流行的能得到公認的觀點;第2條是表達與眾不同的見解;而第3條則不是從表達這種或那種觀點出發,而是努力去反映“不是為了迎合作家觀點而歪曲了的生活現象和性格,同時毫無畏懼,毫無同情或毫無偏見地描寫這一切,使觀眾自己吸取自然所暗示出的教訓。”高爾斯華綏自己遵循第3條道路,他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或同情傾向是由形象本身自然流露的。他強調人的性格中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不可分割的統一。同時他著力反映資本法則及拜金觀念同人的美的本性的衝突,但他從人性和美的觀點對資本主義進行批判,因而並不根本否定資本主義製度。
代表作《福爾賽世家》是資產階級從產生、發展到衰敗沒落的形象編年史,描寫一個由農村手工業者發家為資產階級的福爾賽家族幾代人的生活、思想、愛情、婚姻及其與外界的糾葛。福爾賽世家的人們認定錢財是一切的基石,是立身處世的唯一杠杆。小說所說的“福爾賽精神”也就是金錢觀念,拜金主義,財產占有欲。小說對被這種觀念和法則壓製和損害的人們滿懷同情,對鄙視拜金觀念、保持人性尊嚴的人們熱情地加以肯定。
《福爾賽世家》三部曲中社會意義最強的一部是《有產業的人》,它描寫福爾賽世家的第4代索米斯·福爾賽如何堅信和遵循“福爾賽精神”,滿身銅臭,拚命占有財產。他認定隻要有財產便能換得一切。他收藏名畫,娶了窮教師的女兒、20歲的美貌少女伊琳,把這二者當作以財產換得的兩項“產業”而引以自豪。伊琳為擺脫後母的冷酷而同意出嫁,但對索米斯毫無愛情,盡管他千方百計從物質上滿足她的一切需要,她仍然愛上了才華橫溢、懂得藝術的設計師波辛尼。索米斯利用金錢的力量迫害波辛尼,導致後者死於車禍,但索米斯仍永遠無法占有伊琳的心。
這部小說通過愛情婚姻上的日常悲劇寫出了金錢至上觀念同自由戀愛的衝突,占有欲與美的追求的衝突。作家通過這一衝突對資產階級的意識、生活、道德、習俗、風尚進行了廣泛的批判。用波辛尼和伊琳的悲劇,對資產階級社會發出了控訴。《福爾賽世家》中的另外兩部小說及三部曲《現代喜劇》繼續描寫了索米斯、伊琳及他們各自的下一代的生活、愛情及相互衝突,繼續對資產階級進行揭露批判。但這些作品寫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高爾斯華綏的批判性有所削弱,他在揭露資產階級的年青一代更加墮落的同時,轉而美化老一代資產者的美德。
高爾斯華綏創造了福爾賽世家的群像,他所塑造的人物性格鮮明突出。他的作品在現實主義描繪中滲透冷嘲熱諷,但他從不追求誇張描寫和離奇情節。他的文風嚴謹,語言精練,富於表現力。
查特萊夫人的情人
《查特萊夫人的情人》是英國作家勞倫斯的作品。《查特萊夫人的情人》,最能代表勞倫斯的創作個性,也是20世紀西方文學中影響巨大、最有爭議的作品之一。小說在佛羅倫薩出版後即按色情書籍被英國當局查禁。1960年,企鵝出版社才被宣判無罪,小說被裁定為“嚴肅文學”。眾多的作家評論家出庭證明了小說的文學和道德價值,不經刪節的原本才第一次先後在英國和美國出版,時間過去了32年。
小說的背景回到了勞倫斯的故鄉。查特萊男爵是個擁有礦井和森林的富豪,婚後不久在戰爭中負傷,下肢癱瘓,喪失性能力。但是,他要妻子康妮給他生一個兒子,和誰生都可以,隻要是和同一個階層的人,隻要“給我一個兒了,讓他繼承我的統治”。康妮無法忍受這種喪失人性的生活,對看林人梅勒斯產生了愛情。查特萊男爵不能容忍她與自己的仆人私通,康妮堅決聲明她決不回到男爵身邊,準備和梅勒斯找一處農場開始新的生活。